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陳俊杰
中寰股份董事長李瑜接受記者專訪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從離開中石油到創業并帶領成都中寰流體控制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寰股份,836260.BJ)登陸北交所,李瑜在能源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如今李瑜已近花甲之年,在別人或許已是退休、該放松放松的年紀,他卻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每一口天然氣井都需要一套井口安全控制系統,中寰股份研發生產的井口安全控制系統已占據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11月15日,備受矚目的北交所正式開市交易,中寰股份是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其中10只新發行的公司之一。李瑜為中寰股份能登陸北交所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深感業績增長的壓力襲來。
實際上,自登陸北交所后,中寰股份股價便開始大起大落,首日公司股價從13.45元/股的發行價直沖至最高45.5元/股,此后不斷下跌。12月27日,公司股價收于17.06元/股,較最高位跌幅超過60%。
在股價波動的背后,頭頂“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的中寰股份質量到底如何?李瑜又如何看待過去的成績、當下的挑戰和未來的趨勢,公司在登陸北交所后又將往何處去?針對這些問題,中寰股份董事長李瑜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談北交所上市: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身著帶有公司Logo——“ZHONG HUAN”的藍色工作服、剪著短發、戴著眼鏡,李瑜出現在中寰股份總部。他這身簡單的著裝,很難讓外界將其與身家上億的上市公司老板聯系在一起,他更像是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
專訪開始前,李瑜帶著記者一行參觀了工廠。一路上,他對于公司產品和相關性能進行了介紹,看得出來他是技術派出身。
目前,中寰股份主要有三塊業務,分別是閥門執行機構、井口安全控制系統和橇裝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這其中,閥門執行機構業務貢獻了公司去年55%以上的營收。
展開全文所謂閥門執行機構,是一類驅動各類工業閥門開啟和關閉的裝置,通過氣壓、液壓或者電力傳動控制。目前,這類產品主要應用于對天然氣、石油、化工等領域。
“公司的產品是非標準化的產品,根據產品技術含量,一套的銷售價格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李瑜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寰股份的部分產品內部結構相當復雜,要用到ABB等公司的產品,不少產品都是發往土庫曼斯坦等“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
除記者一行外,一同參觀的還有數位專門來公司調研的投資機構人士。而他們之所以前來調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中寰股份成都“北交所第一股”的身份。
11月15日,中寰股份正式登陸北交所,募資約1.14億元。談及登陸北交所,李瑜感到這既是對公司發展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鞭策。他用“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擊水當奮楫”這句話來形容當前自己和公司的心態。這句話是北交所在祝賀中寰股份成功上市的《賀信》中的一句,李瑜也借以勉勵自己。
“沒上市前,公司一年有幾千萬的利潤沒有太大壓力。上市后,由于要對股民負責,每年業績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這需要公司在更多領域去發力,加大新品研發,去贏得更多的訂單。”李瑜說道。
對于北交所,李瑜表示,“北交所的設立,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小巨人’創建了直接融資通道,促進了科技創新、資本服務和實體經濟更深層次的循環發展”。
李瑜還表示,中寰股份是在新三板成長發展起來的企業,今后將充分利用北交所提供的創新發展平臺,更快更好地成長。“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國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談大客戶“依賴癥”:下游行業特點所致 未來向多領域延伸
中寰股份生產車間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回顧中寰股份掛近年來的業績,公司營收及凈利潤呈現波動性增長態勢,其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0.62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8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4.99%;同期,歸母凈利潤由0.16億元增長至0.4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速為23.34%。
盡管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俗,但中寰股份依然面臨不少風險。其中便包括對大客戶存在一定“依賴癥”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按同一控制口徑合并的中寰股份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分別為67.58%、74.67%、62.58%和69.07%,其中對中石油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45.08%、55.32%、36.97%以及41.48%。
“這個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中國采油的公司就那么幾家,做天然氣的基本上也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這是由國家在負責能源的統購統銷這一特點所決定的。”李瑜表示。
業務較為依賴單一領域,也使得中寰股份的市場想象空間較為有限。根據近期國泰君安研報,目前中國控制閥市場規模約250億元,其中,石油天然氣占比15%,只有約37.5億元。而2020年中寰股份的營收市占率只有約5.1%。
目前,中寰股份也意識到業務過于依賴石油天然氣領域的風險。公司正在開拓其他的領域,包括化工和核電領域。
根據中信建投研報,目前中寰股份已取得兩個新客戶的電液聯動執行機構訂單,分別應用于核電行業和化工行業,未來有望實現產品應用行業的持續拓展。
“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是在天然氣行業,產品的使用條件是比較苛刻的。它在露天,要日曬雨淋。從最低溫度零下幾十度,比如吉林油田,冬天零下40多度;到土庫曼斯坦,沙漠高溫超過70度,而且還要使用很多年。能經受天然氣行業的考驗,在化工等行業應該也沒問題。”李瑜說。
談行業競爭:要打破國外廠商“NO Made in China”歧視
除拓展化工、核電等領域外,中寰股份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即向海外市場進軍。不過這并非易事。
在閥門執行機構領域,一方面,中寰股份面臨美國艾默生、英國Rotork公司等國際巨頭的競爭;另一方面,海外市場開拓往往還面臨一些別的障礙。
“在油氣工程領域,有個慣性,當你的產能、產量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國外公司一般不會選你。因此,國內廠商只能先做好中國市場,再慢慢開拓海外市場。用你所做的重大工程來說服海外的用戶。”李瑜告訴記者。
實際上,就閥門執行機構這一細分領域而言,全世界各大廠商的規模都不大。去年中寰股份的閥門執行機構業務營收1.04億元左右,但這一體量已在全世界能夠排在前列了。
“目前公司在中俄管道、西氣東輸,還有國內幾個重大項目做完后,這個量已經遠遠大于國外很多競爭對手的量了。其實現在中寰股份規模在全世界也能排上前幾名,至少是前五。”李瑜表示。
雖然中寰股份做到一定的體量,但也不能保證一定能被國外廠商選擇。“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國外也涉及到一個貿易保護的問題,大量美國公司更愿意用美國的企業,而非中國公司的產品,即使你產品不輸于人。當然,這也有一定語言方面的因素。”李瑜說。
“甚至有的國外油氣公司對中國產品還有歧視。有的不同意、甚至根本不考慮中國廠商的產品,它們叫no 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都不要。”李瑜很氣憤地說。不過,此次疫情導致美國供應鏈緊張,這也給中寰股份會帶來一些機會,同時公司在加碼研發,并借力“一帶一路”倡議,實現海外拓展。
談市場空間:規模暫有限 但還有至少10年“黃金期”
對于投資者而言,恐怕最為關心的還是中寰股份主業的成長空間。對此,李瑜表示,目前中國是全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方,對比美國天然氣管道公里數和人口規模,國內的天然氣管道建設還要持續至少10年。
這意味著對于閥門執行機構而言,未來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中信建投研報中分析到,根據我國中長期管網規劃預計,到2025年天然氣管道里程達16.3萬公里,2020年~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13.6%,中寰股份作為天然閥門執行機構頭部企業,也將受益于天然氣管道鋪設加速。
不過,李瑜也坦言,公司產品不都是像生物醫藥或者芯片這類高精尖的東西。它是一個工業應用類型的產品,主要是解決用戶的需求。“公司的產品,不是說誰做得出來和做不出來的問題,而是誰做出來更有經濟性,更有商業價值。怎么在市場站住腳”。
“像頁巖氣的開發和生產,是一個低成本的問題。成本問題對客戶也好,對公司也好,都是一起發力的一個關鍵。”李瑜稱,這需要很多人頂層設計,來一點一滴的去把事情做得非常細致,但質量又不能差,還要滿足工作需要。
“有的東西是靠量,有的靠技術領先。技術比較很精尖的東西,我可能單價很高,但是它量一定很小。有的東西,它的毛利很低,但量很大。”李瑜舉例道,現在有一家公司就提出,10年內打1600口井,但它們天然氣的產量很低,就需要低成本的(產品)。
“我要怎么把成本降下來?就是說怎么去適應客戶需要的同時保證一定的盈利,這也是一種能力。”李瑜認為。
談未來發展:將發力橇裝設備市場 力爭1~2年超過當前總營收
除向海外和其他行業拓展外,中寰股份也在發展新的業務和產品,橇裝設備即是新的業績增長點。
此次IPO,公司約七成的募集資金都將投入到“中寰智能制造產業化升級改造項目”中,而這一項目主要便是要提高公司橇裝設備的生產能力。
所謂橇裝設備,是一種由各種管段、閥門、儀器、儀表、控制件、橇座等組成的直接應用的機電一體化設備。目前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石油天然氣采輸領域。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大型積木。”李瑜比喻道。
而相較于一般的設備,橇裝設備生產、組裝都在工廠內完成,其功能組件集成于一個整體底座,方便整體遷移。到了應用現場只需完成管道及外部電氣的連接即可工作,可大大縮短建設周期,且橇裝設備結構緊湊,比傳統安裝方式占地少。
“橇裝是高度定制化的產品,一個撬可能有三層樓那么高,由于集成度較高,單價也不便宜,貴的可以達到數千萬一套。”李瑜表示,橇裝化已經成為石油天然氣行業內的發展趨勢。
“目前,撬裝模式在中石油等行業龍頭的油氣建設中的占比大概還只有40%~50%水平。未來其90%的建設方式都要用撬裝模式來建設,因此我們還要在撬裝上下大功夫。”李瑜表示,公司近期招聘的主要是橇裝設備方面的人才,同時擬新建廠房滿足橇裝設備業務擴張需求。
去年,中寰股份橇裝設備收入達到1367.59萬元,占營收的比重約7.31%。而按照李瑜的設想,未來1~2年,公司撬裝設備業務要超過公司當前的總營收。財報顯示,去年中寰股份的營收約1.8億元。
雖然橇裝設備單筆訂單金額較大,但競爭也更加激烈。中寰股份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閥門執行機構和井口安全控制系統的綜合中標率均為66%以上,而橇裝設備綜合中標率僅為23.53%。
另一方面,相比于閥門執行機構發貨后便可以確認收入,橇裝設備產品定制化程度更高,更復雜,制造周期和交付周期也較長,而收入一般要等安裝之后半年才能確認。在近年來原材料價格猛漲的背景下,這會對公司收入及毛利率產生影響。
談及上游鋼材等原材料漲價的影響,李瑜表示,公司可以通過與客戶簽訂有浮動機制的銷售合同。“今年的鋼材價格上漲80%,這種我們肯定承受不了。因此,我們與客戶簽訂浮動的合同,比如原材料漲價百分之多少了,那么這個價它(客戶)必須要給我上調;反之亦然。”李瑜說。
招股書還顯示,近年來,中寰股份橇裝設備業務的毛利率相對較為穩定。2018年~2020年,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4.56%、28.22%、37.79%。今年上半年,公司橇裝設備業務毛利率為37.66%。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