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濟神州(688235)超額配售剩余4.97億元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12月27日,百濟神州發布《關于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結果的公告》稱,截至12月20日,獲授權主承銷商中金公司累計購回股票數量已達到本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股票數量限額。中金公司將于12月27日前(含當日),將除購回股票使用的資金外的剩余資金4.97億元向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交付,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公告顯示,“綠鞋”機制下,中金公司回購均價是163.8元/股,較192.6元/股的發行價低28.8元/股,差價合計為4.97億元。
百濟神州相關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將4.97億元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確是捐給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該基金有專門的運營公司和網站,每個月會公開資金收支的情況。”
“綠鞋”護航下百濟神州股價仍連續下挫,市場人士分析稱,除了“燒錢”和自身虧損外,百濟神州IPO還趕上了醫藥企業接連破發的時點。
超額配售剩余資金4.97億元,全部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超額配售權”俗稱“綠鞋機制”,其作用是在新股上市后30天的后市穩定期內,如股價因市場波動出現低于發行價的情況,承銷商將從市場上買入股票,穩定二級市場價格。“綠鞋”機制常在市場中充當“護盤”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百濟神州的“綠鞋”額度,在12月20日便用完,從12月15日上市起僅用時4個交易日。
公告顯示,截至12月20日,中金公司已利用本次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資金以競價交易方式從二級市場買入1725.8萬股股票。累計購回股票數量已達到本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股票數量限額。公司本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期于12月20日結束。
據悉,百濟神州按照發行價格192.6元/股,于12月2日(T日)向網上投資者超額配售1725.8萬股,占本次初始發行股份數量的約15%。超額配售股票全部通過向本次發行的部分戰略投資者延期交付的方式獲得。
12月15日,百濟神州在創業板上市,開盤報176.96元/股,首日直接破發。同時,百濟神州上市后股價持續下跌。
截至12月27日收盤,百濟神州報146.46元/股。
公告顯示,中金公司本次回購對應支付的總金額為28.27億元。其中,買入平均價格為163.80元/股,最高價格為171.99元/股,最低價格為155.02元/股。除購回股票使用的資金外的剩余資金4.97元,中金公司向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交付,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
公告指出,本次回購的買入的1725.8萬股股票,已于12月24日登記于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廣州高新區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張江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的股票賬戶名下。戰略投資者獲配股票(包括延期交付的股票)自本次發行的股票上市交易日(12月15日)起鎖定12個月。
展開全文引入“綠鞋”仍然破發,多因素共振所致,被稱為“燒錢王”
護盤的“綠鞋”機制并沒有保證百濟神州的股價。
從12月15日上市算起,到本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期12月20日結束,百濟神州 “綠鞋”額度全部用完也未能改變股價下跌的態勢。
12月15日,百濟神州上市首日開盤破發,此后股價仍然呈下跌趨勢。截至12月27日,百濟神州報146.46元/股,市值1955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百濟神州的股價下跌受多方因素影響。除了“燒錢”和自身虧損外,百濟神州IPO還趕上了醫藥企業接連破發的時點
從百濟神州來看,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6年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港股上市。隨著在科創板上市成功,百濟神州成為首個“三地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
作為創新藥企業,“燒錢“是百濟神州的一大標簽,甚至有人稱之為“燒錢王”。同時,從財務數據來看,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
2018年至2020年,百濟神州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分別為47.48億元、69.15億元以及113.84億元。
百濟神州在招股書提到,經公司初步測算,2021年度營業收入預計為68.5億元至80.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虧損為85.42億元至110.12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85.77億元至110.47億元。
除了燒錢虧損得自身情況,百濟神州科創板上市還趕上醫藥企業接連破發的時間節點。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來,不少未盈利的企業在此期間上市,并受到投資者熱捧。不過,到了2021年底,卻開始出現了破發潮。
以12月為例,12月10日,CDMO(藥物研發生產外包服務)企業凱萊英在港上市,開盤與發行價持平,不久即破發,最終收跌收跌4.64%。同一天科創板上市的迪哲醫藥開盤即下跌13.85%,當天報收41.1元,較發行價下跌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