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張海妮
伴隨“懶宅經濟”的發展,預制菜開始從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中央廚房”滲透到外賣餐飲平臺,并逐漸從B端走向C端,吸引著包括傳統餐飲和生鮮電商等的爭相入場,成為新消費領域的新風口。
2021年4月27日,頭頂“預制菜第一股”光環的味知香(605089,SH)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價28.53元,一路飆至最高價139.8元,獲得基金頻繁調研。截至12月22日,味知香股價累計漲幅達到192%。
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實際上,預制菜早已成為一大風口:繼海底撈的自熱小火鍋、西貝的“賈國龍功夫菜”之后,在廣闊市場空間的吸引下,味知香、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步步高等多家上市公司切入蓬勃發展的預制菜市場。除此之外,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買菜、錢大媽等生鮮電商的涉足,無疑也在“戰火”上燒了油。
11月29日,證監會預披露了預制菜品牌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書,光大證券為保薦機構,擬募資6.06億元,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前,眉州東坡旗下中央廚房子公司王家渡食品也完成了近億元A輪融資,同時宣布了上市計劃。
如果說預制菜是后疫情時代催化餐飲行業的一個典型風口,味知香以“第一股”身份登陸A股主板并掀起的資本熱潮,無疑就是整個賽道的標志性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專注半成品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先后建立了以“味知香”“饌玉”兩大品牌為核心的產品體系,產品包括肉禽類、水產類及其他類,涵蓋數百種菜品。
根據招股書,味知香在2018年~2020年間,收入分別為4.66億元、5.42億元、6.2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9.9%、16.4%和14.8%;凈利潤分別為7112.49萬元、8624.33萬元、1.25億元,增速分別為37.3%、21.3%和45%。
在業內看來,產品線清晰、業績增速快,成為味知香迅速獲得資本認可并占領預制菜風口的主要原因。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4月27日正式上市以來,對味知香發出研究報告的賣方機構“買入、增持”的比例分別為42%和50%。而在上市當月,味知香股價即飆升91.66%,5月,味知香股價再漲122.48%,一度逼近140元。
味知香在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和基金機構的頻繁關注,背后是業內對預制菜賽道的持續看好。據國海證券測算,我國預制菜市場存量目前約為3000億元。未來6~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長期看有望達到3萬億元以上。
2021年“雙11”,預制菜成為零售爆品,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內的預制菜銷售火爆,成交額同比增長約兩倍,被機構稱作“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消費習慣培養仍顯不足
雖然踩準了風口,在資本市場表現也算優秀,但從味知香近期披露的最新經營數據來看,也會發現火爆背后玩家們面臨的挑戰和風險。
味知香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0.41億元,同比下降1.44%。回看其過去三年披露的經營數據,味知香的營收增速其實也在放緩。
除此之外,對應預制菜行業877.6億元的市場規模,味知香市場占有率不到1%,市場集中度處于較低水平。據味知香披露,公司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2018年、2019年、2020年華東市場在營收中的占比分別高達97.60%、96.81%以及96.80%。而其他的華中、西南、華南、華北、西北等地區營收占比總和還不足4%。
除此之外,隨著大量生鮮電商巨頭和餐飲企業的入場,預制菜競爭也進入了新階段。味知香曾在招股書中披露,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下游市場需求變動、原材價格波動等原因,公司面臨業績增速可能降低、業績下滑風險。此外,隨著公司生產、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存貨規模可能繼續增加。若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面臨存貨跌價風險。
業內認為,預制菜市場上,遠遠談不上哪一家建立起了競爭壁壘。不管是從產品,還是在運營模式上,預制菜賽道都將大有可為,所有的入場者都應該站在長遠角度去看產業的發展,嘗試商業新玩法。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馮彥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預制菜的便捷性、快速性可有效解決做飯困難、耗時較久的問題,還能滿足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獵奇心理。但是目前來看,預制菜的消費習慣培養仍顯不足。
“對于這個賽道的企業來說,想要做好預制菜這門生意并非易事,需要同時具備對上游供應鏈的管控能力、較強的單品爆品打造能力、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以及較強的渠道管理能力。”馮彥嬌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