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演藝
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的重要底層邏輯就是旅游以文化為精神,文化以旅游為軀體,文化承載著文旅產業的內容層和社會效益,旅游承載著文旅產業的形式層和經濟效益。而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作為當地旅游資源的主要內容,就更需要用有效、創新的形式進行表達。
文化旅游事業欣欣向榮的中國,不論是文旅演藝,還是文旅融合,從商業模式到技術運用都還在創新的路上,從開發模式到治理模式都還需要探索,只要找準發力點,久久為功,一定能完成“文化+旅游”全產業鏈的增值,促進文化產業的整體性轉型升級,助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旅演藝的介紹
所謂文旅演藝,是指以游客為主體,以文化為中心,結合歌舞、馬戲、雜技、戲劇等多元表現形式,依托文旅目的地所呈現出來的主題表演。
打造文旅演藝項目,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資源。文旅演藝項目,不僅是一項商業開發,更是一次文藝創作。
文旅演藝自誕生來,從以傳統劇場演出為特點的1.0時代,發展到以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的2.0時代,再發展到如今以沉浸式體驗為特點,讓游客參與式互動、行進式體驗的3.0時代,文旅演藝從形式到內容都在快速升級優化。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變革,單純的演藝產品已經不能吸引游客關注,“演藝+”不再是新鮮事。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8210億元。較去年春節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在支付寶公布的較火的商圈TOP5中,上海城隍廟豫園、南京夫子廟、武漢吉慶街順利進入前面五項排名,這些都是文旅商業的重要代表,而大部分商圈都有專屬的文旅演藝產品。
圍繞旅游景區特色文化和主題,形成獨具魅力的文創產品,將“演藝+旅游”和餐飲、文化、資本、酒店、民宿、娛樂項目等相關產業聯合起來,線上通過景區APP、網站、公眾號、微博等傳播渠道增加景區品牌的游客粘性,線下通過系列產品的開發、項目體驗,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時尚元素,衍生出多元產業鏈,帶動景區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