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
記者 | 程璐
記者 | 程璐
在經過五年的探索與思考后,盒馬正在向生鮮供應鏈的上游延伸。
12月20日,由紐瀾地與盒馬合作建設的數字農業牛肉產業集群,在山東淄博正式投產。
該園區占地600畝,擁有四座單體面積超1.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加工倉,包括兩座牛羊肉加工倉、盒馬蔬菜倉、盒馬水果倉,承載了生鮮蔬果、生鮮牛羊肉等產業的全自動化生產加工、分切分揀分裝集散中心。
盒馬CEO侯毅向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這個項目籌備了兩年時間,從去年淄博市成為中國首家“盒馬市”(盒馬數字農業農村示范城市)之后,盒馬與紐瀾地、當地政府迅速在產業上規劃、布局,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
“今天盒馬在打造自有品牌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是提供差異化的供給,差異在于產品的質量,以及生產零售的效率。該項目投產后,一方面可以支持盒馬原有的牛肉品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快速實現從生產養殖到加工的全流程,提高零售效率,基本上第一天出欄,第二天就能在門店看到商品。”侯毅說到,要想實現如此高效的生產加工體系,必須要有數字化的基地。
展開全文牛羊肉無菌生產車間,分切、分揀、分裝全部自動化。程璐攝
界面新聞在園區現場看到,牛羊肉加工倉的無菌生產車間里,牛肉分切、分揀、分裝工作均在全自動生產線上完成,數十條生產線全速運轉,機械手臂負責對牛肉分揀、打標簽等工作。身穿白色無菌服的工人們只需查看設備和數據。據園區技術負責人介紹,生產線的所有設備均來自德國、日本,由對方專門設計、定制,日產能可達260噸。
數據大屏上則記錄著當日牧區存欄總數、當日屠宰總數、每個城市的實時訂單量,以及物流運送車坐標等核心數據。盒馬與紐瀾地共同探索用標準化的數字管理整個農業養殖、種植、生產的全過程。
盒馬向上游的拓展,就是為了打造供應鏈優勢,只有產業鏈上游實力足夠強,作為零售終端的盒馬才有可能拿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就在數天前,侯毅對盒馬過去五年的發展情況做了反思和總結。2016年,盒馬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排頭兵,開始舍命狂奔,但苦苦探索的過程中,侯毅發現,盒馬走到外地以后,很難做深、做好,于是內部開始反思自己經營模式有沒有問題。
“過去2018年、2019年盒馬走了比較多的彎路,一個是本地化,第二個是我們過分強調‘民生’,而沒有強調‘消費升級’。2019年盒馬變成了大賣場,我們認為做菜場模式可能更接近老百姓,但后來發現,完全競爭不過當地的大賣場。”
進入2019年下半年,盒馬開始暫停開新城。當看到Costco在中國的勢頭時,侯毅帶領盒馬的團隊去研究他們到底好在哪里,發現Costco就是把“商品品質做到極致”,Costco的全球供應鏈采購,最終實現了極致的性價比。
“中國零售業商品要有自有品牌能力,包括全球化的采購能力,供應鏈的再造,流程的優化,最終實現差異化的競爭。”侯毅領悟到,所有中國的企業如果想走下去,一定要堅持特色,而不是堅持本地化經營。侯毅希望,盒馬未來在每個品類里都打造出一個“盒馬品類”,商品要精簡,目標是實現品質競爭力,或者價值競爭力。
與紐瀾地的合作,正是盒馬在牛肉領域實踐的“盒馬品類”。通過與紐瀾地合作建設自有牛肉生產線,盒馬用數字化的方式,優化改造供應鏈端的流程和效率,以強化牛肉品類。
紐瀾地品牌與盒馬同創立于2016年,創立至今與盒馬一路共同成長。2017年,紐瀾地以自養雪花黑牛品牌首先進駐上海盒馬,也是盒馬唯一的國產黑牛品牌;2020年其超過其他豬肉品牌,成為盒馬銷量第一的品牌,如今紐瀾地已經穩坐盒馬第一品牌。
可以說,紐瀾地已經進入盒馬實力強勁的“朋友圈”。借助盒馬渠道,紐瀾地進入了全國27個城市300家盒馬門店。截至2021年2月,紐瀾地完成了全國3大供應鏈中心、27條冷鏈鏈路、6大分倉的建設。接下來,紐瀾地還會以多品牌(紐瀾地、盒福、紐福地、NEWLANDI)矩陣策略,來覆蓋更多元的消費場景,搶占不同市場層級的消費群體和市場份額。
在零售行業,供應鏈優勢依靠強大的市場占有率而存在,當市占率越高,供應鏈成本更低,優勢才會更明顯。從牛肉產業鏈起步,未來紐瀾地還將拓寬、拓深產業鏈,進一步為盒馬提供供應鏈優勢。
“紐瀾地不單單是一個自產自銷的牛肉品牌,未來他還將做全球進口,再通過深加工為國內提供優質產品。”侯毅對界面新聞表示,在自有供應鏈體系建設上,未來盒馬還將和紐瀾地合作,推出一個針對年輕人的輕食沙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