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回放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520名青年進行的調查顯示,89.3%的受訪青年表示近兩年自己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最大的改變是更看重品質,買好的、有用的,沖動消費、超前消費的情況大幅減少了。
主持人語
人離不開消費,市場離不開消費者,但人活著絕不僅僅是為了消費。合理的消費習慣,不僅對青年自身很重要,對他們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影響甚大。什么樣的消費才是合理的?當代中國青年的消費觀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都是有趣且重要的問題。本期三篇短評,呈現了三位北大青年的觀察與思考。
當消費只是為了滿足被刺激起來的欲望,人便會在無窮的物欲中喪失真正的自我;當生活的不確定性提高,現實便成為沖破消費主義的清醒劑。青年群體消費觀念的更新,是“逆勢”與“順勢”疊加的自然結果。
“逆勢”是青年對消費主義的反叛。伴隨移動支付的興起,人們處在無孔不入的消費場景和焦慮情境中,但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之時,網絡上開始涌現出豆瓣“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等反對消費主義的青年聲音。他們主張引導理性消費的新潮流,摒棄不必要的購買行為。從購物節“剁手狂歡”的沖動,到“不買立省百分百”的克制,從貸款支付的超前消費,到拼單團購的精打細算,越來越多青年正在用理性對抗消費主義。
“順勢”是青年適應社會實際的主動選擇。疫情讓青年提高了風險防范意識,趨向于用儲蓄和理財的方式以滿足長期的發展需求;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困境,讓綠色環保觀念深入人心。青年作為與世界接軌、與時代同頻的祖國未來建設者,在“順勢”中積極應對現實世界的諸多變化,更審慎也更全面地思考和認識消費問題,理性消費的觀念由此而生。
青年不僅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深入洞察社會現狀,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新的實踐應對變局,我們可以將情緒化的消費沖動轉變為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1日第2版
作者:馬宸(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