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簽28萬,太貴了,我棄購”,在股吧,有投資者這樣評價禾邁股份。
按照557.80元/股的發行價,中一簽禾邁股份,投資者需繳款27.89萬元。
12月14日晚,被稱為“A股史上最貴新股”的禾邁股份(688032.SH)披露了新股認購情況。公告顯示,有651387股被棄購,按1簽500股計算,約有1302個網上投資者中簽后并未繳款,棄購金額多達3.63億元。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禾邁股份繳款申購截止之前,有不少中簽者曾在股吧討論要不要棄購的話題。有投資者表示準備棄購,也有投資者堅持:“好不容易中了,那就交錢”。
中一簽需繳納28萬元
禾邁股份棄購金額達3.6億元
12月14日晚間,禾邁股份發布公告披露新股認購情況。公告顯示,本次發行的網上、網下認購繳款工作已于12月13日結束網上認購新股中有651387股被棄購,按1簽500股計算,約有1302個網上投資者中簽后并未繳款,棄購金額為3.63億元。
此前,禾邁股份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中簽結果。公告顯示,中簽號碼共有6953個,每個中簽號碼可認購500股禾邁股份股票。禾邁股份本次網上發行的中簽率為0.0289%,有效申購戶數為491.56萬戶。與網上發行數量對比,禾邁股份棄購比例高達18.74%,成為目前A股棄購率最高的新股。
根據公告,棄購的股份會由主承銷商中信證券包銷;包銷股份數量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部分后本次發行數量的比例為7.0307%,包銷股份數量占本次發行總規模的比例為6.5139%。
禾邁股份被稱為“A股史上最貴新股”,按照557.80元/股的發行價,中一簽禾邁股份,投資者需繳款27.89萬元。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禾邁股份繳款申購截止之前,有不少中簽者曾在股吧討論要不要棄購。有投資者表示:“太貴了,準備棄購”,也有投資者堅持:“好不容易中了,那就交錢”。還有投資者表示左右為難:“交款還是不交?新股經常性破發,也有賺好幾萬或者十幾萬的誘惑”。
展開全文A股歷史最高發行價
新股破發風險讓投資者“望而卻步”
有市場分析認為,新股破發的風險是禾邁股份中簽者“望而卻步”的原因。
10月28日,發行價110元/股的成大生物(688739.SH)上市首日破發,中一簽虧損近13000元。
12月10日,發行價52.58元/股的迪哲醫藥(688192.SH)上市首日大跌21.83%,中一簽虧損5739元。
12月7日晚,百濟神州披露發行結果,發行價為192.6元/股,近2億元新股遭棄購,棄購率為0.78%。12月15日,百濟神州上市破發,開盤跌8.12%,報176.96元/股,單簽虧損7820元。
10月28日,發行價110元/股的成大生物(688739.SH)上市首日破發,中一簽虧損近13000元。
12月10日,發行價52.58元/股的迪哲醫藥(688192.SH)上市首日大跌21.83%,中一簽虧損5739元。
12月7日晚,百濟神州披露發行結果,發行價為192.6元/股,近2億元新股遭棄購,棄購率為0.78%。12月15日,百濟神州上市破發,開盤跌8.12%,報176.96元/股,單簽虧損7820元。
但同樣遭到棄購的迪阿股份(301177.SZ)與盛美上海(688082.SH)首日大漲。
迪阿股份發行價為116.88元/股,網上投資者棄購數量為39.59萬股,棄購金額為4626.8萬元。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2100股,放棄認購金額為24.54萬元。棄購率為0.99%,棄購金額約0.47億元。但12月15日,迪阿股份新股上市,截至發稿已上漲44%。
盛美上海網上投資者棄購率高達5.74%,上市首日上漲53%。
禾邁股份憑什么那么貴?
分析:盤子小,行業熱,成長快
早在12月7日,禾邁股份定下每股557.80元的發行價時,就有股民在網上表示,太貴了不敢申購。
此前,A股歷史最高發行價的紀錄保持者分別為義翹神州(301047.SZ)的292.92元/股和石頭科技(688169.SH)的271.12元/股。此次禾邁股份將記錄翻了近一倍,關于禾邁股份憑什么那么貴的討論源源不斷。
招股書顯示,禾邁股份是一家以光伏逆變器等電力變換設備及電氣成套設備為主要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包括微型逆變器及監控設備,以及根據微型逆變器理念設計的模塊化逆變器及其他電力變換設備,禾邁股份也被稱為國內光伏“微逆”第一股。
12月7日,有分析人士向紅星資本局指出,微型逆變器是光伏產業鏈重要環節,禾邁股份已成為光伏核心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全球范圍都具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加上處在當前最熱門的新能源、光伏板塊,這可能是造成如此高發行價的原因。“盤子小,成長快。不過這個價格還是很高的,投資者要慎重考慮風險。”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目前禾邁股份公司市值為已超過223億元。
從業績方面來看,招股書披露, 2018年-2020年禾邁股份營收分別為4.95億元、4.60億元、3.07億元;凈利潤1.04億元、0.81億元、0.16億元。
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約65.94%;凈利潤約1.22億元,同比增加85.99%;扣非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加90.51%。
公司預計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1.8-2.1億元,去年同期為1.04億元,同比增長約73%-102%;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75-2.05億元,去年同期為0.99億元,同比增長約77%-108%。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強亞銑
編輯 陶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