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后,A股市場行情下一步將如何演繹呢?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中央穩增長的政策定調和未來的政策合力,將推動經濟恢復超預期。同時,隨著政策穩增長預期的強化,A股目前相較全球處于較為有利的環境,未來市場表現也將繼續圍繞這一主線演進,跨年行情有望繼續。
中信證券表示,中央穩增長的政策定調和未來的政策合力,以及密集的政策落地和數據披露,將明顯提振市場信心。在寬裕的市場流動性支持下,增量資金接力中,機構資金主導的跨年藍籌行情預計將延續數月。
國泰君安證券指出,隨著經濟不確定性降低,由此引導的風險評價下行和風險偏好抬升,將驅動跨年行情更上一層樓。
配置方面,“穩增長”成為多家機構看好的交易主線。
中金公司認為,隨著可能的社融信貸投放落地、財政規劃部署,“穩增長”主線將繼續延續。年初至今相對強勢的部分制造成長風格可能會暫時相對落后,市場風格可能暫時呈現“大強小弱”的格局。
國泰君安證券建議投資者,按照穩增長的發力先后順序,關注四個方向:一是消費,二是金融,三是科技制造,四是新能源。
中信證券:跨年藍籌行情將延續數月
展望后市,中央穩增長的政策定調和未來的政策合力,將推動經濟恢復超預期。同時,密集的政策落地和數據披露將明顯提振市場信心,寬裕的市場流動性支持增量資金接力,機構資金主導的跨年藍籌行情預計將延續數月。
具體來看,首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定調明確穩增長,以應對經濟運行的“三重壓力”疊加;結構政策將再平衡,更注重短期壓力與中期目標協調;同時,政策更強調執行,未來的政策合力料將推動經濟恢復超預期。
其次,逐步披露的經濟數據整體顯示四季度經濟增長韌性較強,同時,政策緩解地產焦慮,貨幣政策密集落地,后續信用修復將持續數個季度,市場風險偏好將持續提升。
最后,宏觀流動性依然寬裕,市場流動性極其充裕,人民幣資產相對吸引力依然很強,北向資金將維持持續凈流入的態勢,國內機構和跨年理財資金再配置將形成增量資金接力,并帶動存量資金調倉,市場對低位藍籌的共識將進一步強化。
配置方面,市場結構上的高低切換仍將繼續,建議投資者繼續圍繞“三個低位”布局,一是基本面預期仍處于低位的品種,二是估值仍處于相對低位的品種,三是調整后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高景氣品種,把握持續數月的跨年藍籌行情。
中金公司:市場交易主線轉向“穩增長”
目前,市場最為核心的變化便是對于政策穩增長的預期的強化,未來市場表現也將繼續圍繞這一主線演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前期政治局會議的精神,強調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展望后市,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相較全球處于較為有利的環境,“穩增長”預期加強下,可關注未來政策逆周期調節進展。
展開全文風格方面,隨著可能的社融信貸投放落地、財政規劃部署,“穩增長”主線仍將繼續延續。年初至今相對強勢的部分制造成長風格可能會暫時相對落后,市場風格可能暫時呈現“大強小弱”的格局。
配置上,建議投資者關注三個方向:一是政策邊際變化或發力潛在有支持的領域,包括地產穩需求相關產業鏈、潛在可能的消費支持領域、券商等;二是今年已經有所調整、估值已經不高、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費,如食品飲料、醫藥、家電、輕工家居、汽車及零部件、互聯網與傳媒、農林牧漁等;三是短期可能受抑、中期關注高景氣的制造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導體等。
國泰君安證券:跨年行情更上層樓
展望后市,隨著經濟不確定性降低,由此引導的風險評價下行、風險偏好抬升將成為核心驅動。伴隨核心矛盾逐步清晰,盈利下行預期漸次修復,將助推跨年行情更上一層樓。
具體而言,一方面,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成為經濟工作的首要目標。隨著財政政策支出加強、節奏前置,貨幣政策穩中偏寬,疊加結構性產業政策內生發力,經濟下行悲觀預期有望緩解。
另一方面,強調“正確認識”能耗雙控與碳中和、資本積極作用與野蠻生長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從政策糾偏的視角有效降低了市場擔憂的不確定性。
配置方面,按照穩增長的發力先后順序,建議投資者關注四個方向:一是消費,如業績有支撐且負面預期淡化的白酒、生豬、家電、家具等;二是金融,如券商、銀行;三是科技制造,如消費電子與半導體;四是新能源,如光伏、新能源車等高景氣方向。
興業證券:大小共振的指數行情持續
目前,跨年行情已經展開。展望后市,寬貨幣的同時,階段性邊際“寬信用”預期正在提升,將持續推動大小共振的指數行情。
具體來看,不管是經濟工作會議,還是此前的降準、政治局會議,都一直強調邊際“寬信用”信號。同時,當下“穩增長”、“穩信用”已開始發力。
隨著信用環境階段性企穩、年底實物工作量投放,疊加歲末年初跨周期調節發力窗口,以及降準等積極信號不斷出現,市場對于穩增長、政策放松的預期將持續升溫,階段性市場進入一段寬貨幣同時階段性邊際“寬信用”的時間窗口,從而為跨年行情“保駕護航”。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聚焦科技創新的五大方向:一是新能源,二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三是高端制造,四是生物醫藥,五是軍工。
廣發證券:市場仍可為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量定調與政治局會議基本一致,穩增長權重在加大但并不激進,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在“跨周期調節”思路下,財政政策率先發力,貨幣政策“寬貨幣穩信用”,當前政策環境下“穩增長”的重要性有所提升。
當前至2022年初,A股處于盈利“真空期”加穩增長預期確認,市場仍處可為階段。微觀結構行至較為健康的區間,行業配置建議高低區均衡配置:一是降準之下流動性+基本面邊際改善的券商。
二是雙碳寬信用+新基建穩增長下,供需共振的新能源(風電、光伏-電站/組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供需缺口的軍工。
三是景氣預期與基金配置雙觸底,PPI-CPI傳導下預期受益的白電、食品加工。金配置雙雙觸底+提價線索(食品加工)。
國金證券:貨幣和信用政策重新開啟邊際寬松窗口
政策是未來一個階段A股的核心驅動因素,貨幣和信用政策重新開啟邊際寬松窗口。
從10月央行新聞發布會后市場降準預期的落空,到11月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不提流動性大閘門的遐想,再到高層重提“適時降準”,隨后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政策邊際寬松提振經濟的新窗口已經開啟。
圍繞年底和年初行情布局,建議聚焦新能源板塊的主線回歸,關注醫藥和消費的超跌反彈機會,券商短平快機會。
同時,繼續關注受益于國內和海外資本開支的中游資本品板塊中的細分領域,比如智能制造、零部件等。與此同時,基礎化工行業中受益于新能源的細分產業鏈也值得關注。
國盛證券:先立后破,貝塔行情
今年以來,價值藍籌為主的上證50和滬深300,都跟隨信用收縮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調整。漲跌同源,若M1-PPI剪刀差確認拐點后繼續修復,權重指數的上行空間也有望打開。
中期信用條件走寬,疊加近期內外資金共振,價值股有望引領貝塔行情跨年。總體看,大金融短期勝率更高,消費中期持續性更強。
穩增長方向既定且初見成效,年底信用條件有望真正意義上企穩,中期繼續看好價值修復,推薦食品飲料、消費者服務、優質銀行、電力運維。
華西證券:A股跨年行情延續
展望后市,在當前企業盈利的真空期,“流動性寬松+穩增長政策發力”成為A股演繹“跨年行情”的驅動力。其中,后續逆周期、跨周期政策發力托底經濟,同時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抬升。
因此,A股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其中,單就12月份看,A股有望延續跨年行情。配置上,建議投資者關注三條投資主線:一是新能源,如智能電網、儲能、風能、光伏等;二是消費升級相關,如食品飲料、醫藥等;三是受益于“因城施策”地產政策邊際變化的“房地產”板塊,個股上可聚焦在市場份額提升的央企。
粵開證券:“翹尾行情”如約而至,關注盈利驅動的估值切換
展望后市,A股市場有望在政策+流動性+經濟數據邊際改善的多重預期之下迎來“翹尾行情”,臨近年底,A股將面臨估值切換。
從總量上來說,2022年A股經濟周期向下,盈利或將承壓,一方面受制于經濟總量下行壓力漸顯,另一方面,基于去年同期高基數效應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近期有兩個投資方向:一是業績大幅改善帶來的估值大幅消化的板塊,主要有農林牧漁、商貿零售、房地產、非銀金融等;二是高景氣成長股當中,業績確定性凸顯以及性價比優秀的板塊,主要有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力設備、機械設備。
財信證券:流動性合理寬裕,繼續看好跨年行情
展望后市,當前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行時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預計中國在第四季度可能處于通脹邊際下滑以及經濟景氣度邊際減弱的階段。
這一階段,建議投資者關注四條資產配置主線:一是金融板塊。目前賽道股估值已經遠遠超過其他板塊,低估值的金融板塊存在較強補漲需求,尤其是券商板塊。
二是逆周期板塊。第四季度,出口和補庫存需求邊際減弱,在宏觀經濟跨周期調控下,逆周期板塊可能會有所表現。
三是產銷兩旺的板塊。當前業績改善預期從強到弱分別為:國防軍工、家用電器、交通運輸、計算機。
四是下游消費板塊。預計未來PPI和CPI剪刀差將走向收斂,消費板塊在未來半年大概率將取得超額收益。關注具備提價預期的下游消費板塊,如食品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