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中歐基金,投資者可能看到的是管理規模的快速提升、投資業績的多點開花,亦或是不斷涌現的明星基金經理。
歷經幾年的發展與變革,在業績、規模、人才的背后,中歐基金管理層更加希望投資者看到公司投研團隊自我迭代和進化的歷程,了解長期優異的業績根源所在,發現中歐基金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歐基金2022年權益投資策略會上,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權益投決會主席周蔚文、權益研究部負責人殷姿分別介紹中歐投研團隊不斷進化的過程,以及培養中生代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方法和心得。本次策略會以“看見”為主題,中歐基金一批中生代基金經理也齊聚一堂,探討大資金管理方法論,解析國內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研判中長期投資脈絡與機遇。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從“牛人大本營”到“黃金戰隊”
竇玉明提出,協作是基金公司投資管理能力提升最關鍵所在。
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日益成熟,居民資產配置意愿日益劇增,成為中國資產管理市場面臨的新挑戰。公募基金原來以明星基金經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需要轉向以團隊合作為主的投資管理方式。從“牛人大本營”到“黃金戰隊”,正是為了解決大規模資金管理的業績穩定性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同時解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深度靠投資研究人員的專業分工,每個人都能各有所長,廣度靠團隊協作解決,個體的專業能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力是做好投資的關鍵。
從個體導向的“牛人大本營”轉變為強調團隊協作的“黃金戰隊”,是大勢所趨。竇玉明表示,“個體天才”終究將受限于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必須向強調團隊協作的“黃金團隊”發展。
因此,中歐基金也做了很多改變來優化協作能力,例如持續優化公司治理,統一投資理念,制定標準化的投資流程,組織結構變革、考核激勵與文化的優化,通過這些方法不斷提高組織整體的戰斗力,爭取持續優異的投資業績。
“中歐的組織架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事業部制,第二個階段是中央研究平臺支持的投研方式,研究員賦能基金經理;第三個階段是投研高度協同,基金經理也要賦能給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都要在自己的領域有洞見、同時要對全球化有認知,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互相激發、互相分享。”竇玉明說,“中歐基金還有一個特點,在公募基金行業相對較少,我們是一家由員工持股超過50%的基金公司,這種制度保證下,我們這些人的最終利益都是一致的,這是奠定了中歐基金長期越來越好,團隊協作越來越強,組織能力越來越強的制度保證。”
中歐基金權益投決會主席周蔚文:公募基金經理是怎樣養成的?
經過15年的摸索嘗試,中歐基金逐步打造了一支資深和專業的投資研究團隊,投研能力不斷提高。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是怎樣養成的?
周蔚文表示,中歐基金培養基金經理有四個步驟——第一步為“精挑細選”,根據投資悟性、知識儲備、性格等選拔基金經理;第二步為“立身中正”,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并統一投研要點;第三步“相手對練、切磋提升 ”,一般在2年實習期中,通過實踐加深對理念的理解,從更為基金投資者負責任的角度,讓年輕的基金經理逐步管大基金的小部分資金或發起式基金;第四步,要促進多元協作。
展開全文“我們選拔基金經理還非常看中個人性格。葛蘭的性格就很果斷,找到好的機會敢于出手,這是優秀基金經理很重要的品質。基金經理是要面對很多挫折的,2015年市場的大幅調整,2016年的熔斷大家都歷歷在目,我還記得2008年基金行業平均收益率大約是-60%,基金經理性格里還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周蔚文說,“我們找投資機會,如果比別人看得晚或者是領悟得晚,那么股票已經漲很多或者跌很多了,所以還要反應快,不從眾,這也是基金經理性格中的必備特質——‘獨立思考’。”
選拔好了基金經理,需要統一作戰,首先就要求“理念統一”。要管好大規模的資金,要長期、可復制、可預測,不能一年好一年壞,只能去尋找企業的長期價值,這是中歐基金權益投資的共同理念。有了共同理念,還要用共同語言、共同流程。
“如果去過中歐基金辦公室參觀的人,不看名牌的話,可能找不到董事長、總經理辦公室,因為他們的辦公室和其他人辦公室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這就是我們骨子里都認為,人與人是平等的。” 周蔚文說。
“文化能夠令黃金斗士成為黃金戰隊”,周蔚文表示,中歐基金投資團隊抱有同一個使命——“真心,讓生活更美好 ”,以至誠之心,珍惜每一分信任;聚專業之力,為社會創造長期價值,成就精彩人生。
中歐基金權益研究部負責人殷姿:“春筍計劃”培育優秀研究員
經過多年探索,中歐基金探索出一條適合在中歐基金投研土壤中孕育優秀研究員的培養路徑,并將之命名為“春筍計劃”。
殷姿介紹,中歐的研究員的培養邏輯與竹筍一樣,研究員在初期的兩年研究助理階段,其成長重點在打基礎上,他們會扎根在中歐的土壤里面,進行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從中歐基金投研體系中吸取養分。到了第三年,研究員“破土而出”,在與投資團隊的協作實戰中迅速成長,在中歐投研團隊這個“大竹林”里面,各種思想的碰撞都有助于研究員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在優秀人才的通力協作下,研究員的努力,加上內外部的支持,中歐基金養成了一支朝氣蓬勃的研究團隊。
中生代基金經理暢談明年投資機會
中歐明睿新常態基金經理劉偉偉表示,從宏觀背景角度講,明年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方面,房地產產業鏈面臨比較大的壓力,進出口數據出現一定回落。另一方面,流動性角度來看,明年進入貨幣政策新一輪寬松周期。這種大宏觀背景下,對于明年資本市場、股市還是比較樂觀的。
行業結構角度來看,流動性寬松背景下面,對于整體成長股表現非常有利。具體行業結構,我們看好跟經濟相關度比較低的行業,這些行業經濟下行時候根據自身產業周期能夠維持比較高速增長,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軍工、半導體等偏高端制造的方向。
中歐時代智慧基金經理成雨軒表示,今年整個市場風格跟去年有所不一樣,去年核心資產大牛市,今年是對高成長行業大家給予較高的估值權重。反倒對于一些長期優質資產、穩健優質資產,無論是消費還是類消費科技資產,對于長坡厚雪并且長期穩健公司,今年有些回調和消化估值現象。站在目前這個時間點,對于這類資產可以更樂觀一些,有兩條維度:第一,這類未來韌性非常好,是中國最優秀一批公司。我們強調安全邊際,這類公司目前時間點看到它已經進入到一個關注區間,長期來講我們認為這些公司目前投資價值依然非常凸顯;第二,整個資本市場今年有些過熱領域,我對非常過熱、估值透支,以及供需格局可能發生逆轉部分的資產,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
中歐科創主題基金經理邵潔表示,回溯科技行業的估值情況,雖然細分領域有表現,整體科技行業估值不貴,大概處于2019年二季度同期估值可比水平。現在往后面看, 5G基建之后帶來算力和基建設施后浪潮,會帶來終端創新,明年更看好科技行業創新價值的不斷發掘,這里看到幾個細分行業有更多機會。
第一,算力上面科技逐漸更新的狀態,包括adas,包括AR、VR,大家喜歡的元宇宙和AI信息化領域都在逐漸開發。
第二,新能源車和電力網絡改造帶來了電力電子方面創造機會,明年這些創新價值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市場。
最后,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它們不同領域有些新的行業融合和創新,這塊會帶來很多投資機會,明年主要在這些方面多多發掘。
中歐新動力混合基金經理許文星表示,往明年看,長期視角其實比較清晰,數字化對于人類社會各行各業演進變化,這些行業始終是我們投入更多精力和更多研究關注的方向;中期視角來看,去年末關注今年原材料上漲的風險,現在尤其關注2022年,目前有些行業處在非常低迷環境下的行業,是不是未來12個月到24個月發生比較積極變化。
有兩個明顯變化,過去12個月內看到受到政策壓制行業,這些行業出現供給端變化,比如房地產相關產業鏈上變化。過去24個月之內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巨大經營壓力,這些行業會不會未來一段時間內迎來比較緩和和改善的契機,這些行業可能中期視角內保持比較高度關注,有可能會產生投資機會。
中歐豐泓滬港深基金經理羅佳明指出,香港這個市場非常適合自下而上的價值投資者。我們看過去10年,香港十倍股有超過200個,過去10年漲幅前十大個股年化回報超過30%。這個市場不缺乏給大家賺大錢的公司,各行各業里面有些優秀公司在香港上市。香港市場的優秀公司跟A股市場的優秀公司共同拼成整個中國經濟里面的優秀公司。
比如一些互聯網行業或者消費行業,甚至生物醫藥行業,A股和港股優秀公司拼成了整個中國優秀公司。只要大家相信,中國優秀公司價值遲早是會回歸,長期來看這些公司價格就會回到價值,可能現在是個很好機會。
中歐價值發現基金經理藍小康表示,非常認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我們一定把硬科技和制造業發展起來,這個毫無疑問,組合里面相當權重配這類方向。2022年還看好風電公司,比如工控公司,包括電子煙,包括消費類電子都有一些公司。我的組合里可能沒有那么多靜態估值高的東西,對傳統制造業、包括低估值金融也是可以思考。
責編: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