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不論A股還是港股,家電板塊延續前兩天反彈趨勢,廚衛電器和小家電等概念股紛紛大漲,家電ETF本周也漲5.7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年時間,A股家電板塊的表現都比較差強人意。據統計,在63只家電股中,有31只股價下跌明顯。
比如今年動作頻頻的格力電器,其股價長期萎靡有目共睹。
從2020年12月份達最高價66.79元/股開始,格力股價進入漫長的調整期,在今年一季度時還有過兩次力度不錯的反彈,但其后股價仍持續不斷的陰跌,至2021年11月現最低價34.1元,和去年最高價相比幾近腰斬,近一年累計跌超46%。
再從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家電板塊累計下跌24.2%,位列申萬一級行業末位,為該板塊2005年至今表現最糟糕的年度。許多業內人士直言,2021年是家電板塊的“失意之年”。
家電行業為何經歷了這么久的黑暗,現在又是否迎來了真的曙光?
1
展開全文至暗時刻
家居屬于地產竣工端,家居的景氣度和地產的景氣度高度關聯。
過去15年,受地產周期影響,家電板塊股價大幅調整的時間分別是2010Q2、2011Q3、2014Q1、2018H1以及今年。在市場判斷地產周期出現下行拐點的時候,地產、家電板塊會出現明顯調整,領先于地產銷售數據的調整。
今年,房地產景氣度迅速轉冷。前9月,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68億元,同比增速8.8%,相較于2019年同期增長14.9%,兩年平均增速僅為7.2%,較疫情之前下了一個臺階。而9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為-3.5%,是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從正轉為負。
3月以來,全國累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快速回落,7月由正轉負,9月降幅進一步擴大。1-9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8.5%,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4.5%,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7.7%。
可以看出,開發商對于房地產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房地產既然如此,那么下游的家電自然會一起著涼。
第二個直接原因是則原材料的上漲。
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疫情后全球性的供應失衡導致的。
從歷史來看,過去十年是家電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期,產品滲透率大幅提升,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對應的2011年到2020年十年間,家用電器行業的漲跌幅也位居28個申萬行業漲跌幅排行第二。
然而從去年開始,家電的價格就開始普漲,延續到今年不但未有退燒之勢,反而愈演愈烈。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銅、鋁、鋼、塑料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這輪價格上漲一直延續到今年,并傳導到家電行業。
來源:wind
今年年中,志高、揚子江、大金、美的、格力、奧克斯等家電企業紛紛宣布調價,產品價格上漲5%到20%。
造成的結果很明顯,2021年,整個行業的利潤率普遍下跌3%,多加公司還提前儲備了大量原材料,以應對明年的波動。
為了緩解原材料上漲對股價造成沖擊,格力和美的等巨頭今年開啟了多次逆周期股票回購計劃,以此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Wind數據顯示,截止11月30日,滬深北3家交易所943家公司實施了回購,涉及股份105.37億股,期間回購金額為1171.50億元。其中,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三個家電龍頭企業占所有回購總金額的32.22%。
近兩天,包括美的和小天鵝等頭部品牌,多家家電廠商均發布價格上漲公告,給出的理由大多都是“芯片供應不足”“原材料漲價等”,看來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失衡仍在持續。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持續長達兩年的產業鏈供應失衡,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家電價格普漲,還給家電廠商們的生產、營銷和銷售帶來不小的壓力。
目前,家電行業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價格戰收效甚微,只有擴內需才能對產業的恢復起到帶動作用。
然而,在成本的壓力下,家電漲價不可避免,市場的均價水準線在不斷抬高。面對水漲船高的產品售價,消費者的態度自然更加謹慎。
漲價,是家電廠商們最大的敵人。
只要原材料價格一直高企,家電市場的均價就會居高不下,而且水位還有不斷上升的風險。
此外,今年持續萎靡的消費,也是影響家電行情的重要原因。
來源:wind
2
雙重利好
12月6日,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央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在市場關心的地產政策方面,會議中提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這些消息很快被房地產業解讀為利好,次日,A股和H股的房地產板塊企穩上漲,房地產產業鏈的建材和家電板塊也均開始反彈。
按照央行的說法,此次降準主要“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也就是說,房地產并不是資金釋放的直接目標。
但對于“久旱盼甘霖”的房地產市場來說,結合近期的政策和市場變化,這一動作仍然足以提振信心。
如果說房地產的反彈只是間接影響到家電,那么新一輪的消費下鄉刺激啟動,則是真正拉開了“穩增”行情的序幕。
繼前兩天央行宣布降準及定向降息之后,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又表態將推動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實施農村消費促進行動。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
我們可以稱之為家電下鄉3.0。
先看看前兩輪家電下鄉的戰果:
家電下鄉1.0:2007年底-2013年初,由國家商務部和財政部牽頭推動,極大提高了農村地區的家電普及速度,家庭保有量迅速提升,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3億臺,實現銷售額7071億元。
家電下鄉2.0:2019年初-2020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與家電下鄉聚焦農村市場不同,這輪新政提到“著力引導企業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意味著更高端的市場。
再來看看即將到來的家電下鄉3.0:盡管如今還處于發改委吹風階段,但5億多鄉村居住人口消費市場的發掘,對于早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的家電行業來說,仍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向,并提振消費需求。
從前兩輪的家電下鄉來看,其覆蓋范圍、補貼力度均較為明顯,未來有望拉動需求加速釋放,企業將享受補貼紅利。
3
結語
目前,隨著指數調整和盈利消化估值,家電板塊的估值已經回到歷史中部,回落到了三年前的水平。但對于主力而言,便宜并不是買入的核心邏輯,價值成長才是。
基于當前惡化的基本面,在房地產的拐點真正到來之前,堅持家電投資的朋友們恐怕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每個行業最終都是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