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肉和止損大結果都是虧錢,但出發點和目的區別很大。
止損是在買入股票時就設計好了的,買股票是否能夠上漲,誰都不能保證100%,都是講究概率。但一只股票有正常的波動范圍,有時候上漲時也會回調一下,良性的回調,往往是為了更好的上漲。所以在買入股票時也要想到股票下跌,就要根據歷史走勢和目前走勢的規律,設計好波動范圍。這種正常的波動是在股票走勢過程中的可控范圍之內,如果一旦超出了這種設計的波動范圍,就使得操作者很難于控制該股的未來發展,從而做出止損的動作。有經驗的投資者往往都需要股票能夠在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如果超出了范圍,即使未來大漲,也不是他想要的。所以說止損的目的性是很強的。
割肉就純粹是股票虧損了,而去賣出,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股票買入后根本就沒有設計好股票的波動范圍,股票虧損后要么是很小的跌幅就賣出,要么是已經有很大的跌幅后也不賣,直到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后,才給予賣出。割肉的目的主要是恐慌造成的,主要是害怕股票繼續的下跌,并不是有計劃的,有目的性的。很多人是買股票就必賺,只要虧了就馬上割肉,沒有控制好止損的范圍,在股市中頻繁的割肉,最后造成了巨虧。
雖然專家的止損和散戶的割肉行為,最后都是造成了股價的虧損。但一個是有目的性的、主動性的、帶有控制性的;另一個是沒有目的性的,屬于被動性的、可以發生在任何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