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免费视频在线_韩国毛片在线观看_国产在线视频网_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推廣 熱搜: 倉儲籠,  GLW330/7.5/S往復式給料機  干粉  鑄鐵T型槽平臺  模具設計  BQG150/0.2氣動隔膜泵  BQG140/0.3氣動隔膜泵  錳鋼  臺面  美白 

人民網強國論壇16號:吳曉求等談“中國股市到底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我親親媽媽我抱抱媽媽是什么兒歌

   日期:2023-10-12     瀏覽:27    評論:0    
核心提示:[人民網]:“崛起的中國需要怎樣的資本市場”大型網絡論壇第三場——“中國股市到底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將在今天下午14:30準時開始,敬請關注! [11:25]   [劉紀鵬]:各位網友、各位投資

[人民網]:“崛起的中國需要怎樣的資本市場”大型網絡論壇第三場——“中國股市到底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將在今天下午14:30準時開始,敬請關注! [11:25]

  [劉紀鵬]:各位網友、各位投資人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由人民網、《證券時報》和全景網組織的“崛起的中國需要怎樣的資本市場大型網上論壇”第三場論壇。題目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那么這個話題應該說是在崛起的中國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體系的背景下人們所關注的。那么最近關于金磚四郭的討論和周邊股市的上漲非常引人矚目,最近兩年來中國的股市盡管漲了3倍,但是和金磚四國的另外三個國家相比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最新的數據統計出來,俄羅斯在最近的兩年上漲了11倍,巴西上漲了7倍,印度上漲了5倍。相比之下中國的上漲只有3倍,但是中國目前的市盈率的平均值又是最低的。而中國GDP的增長在金磚四國當中又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外部人普遍認為中國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那么對于這個問題以及當前中國的周邊環境像匯率的增值問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這些不僅要考慮到我們上市公司自身的資產質量,而且要考慮到中國外部宏觀環境包括我們說的兩個快樂的煩惱,就是錢多的煩惱和股市好不容易上漲的煩惱。 [14:38]

  [劉紀鵬]:所以這種背景下今天我們請到的是四位經濟學方面有造詣的教授。我開玩笑說是四老也是四小,所謂四老他們都是研究中國資本金融市場最早的學者。四小就是除了我之外,其他的學者都是40歲左右年輕的學者。這位是鐘偉教授,他最近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是關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文章。還有一位是吳曉求教授和趙曉教授,他們兩位因為人民日報路口有一點塞車所以很快就到。接下來就這個問題先請我們的鐘偉教授,關于崛起的中國需要怎么樣的資本市場,包括從金融的角度看中國的資本市場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下面有請鐘偉教授。 [14:38]

  [鐘偉]:謝謝劉紀鵬老師!我一向是對中國資本市場非常的樂觀,尤其是股改完成了以后,如果有悲觀的時期就是股改遲遲沒有推出的時候非常悲觀,因為在我看來無論是什么時候進程,這個是可以完成的。那個時候拖了5年沒有解決,那個時候非常悲觀,只要這個命題解決了現在沒有理由再悲觀。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資本市場發展更加引人矚目,我們可以到蘇聯看一下,偉大的博弈、華爾街市場等等都說了美國脫離華爾街是不行的,中國也需要強有力的資本支撐。理由是什么呢? [14:43]

  [鐘偉]:第一點理由我們的實體經濟相當發達,但是金融經濟相當不發達。從人均的電力、煤炭、鋼材、水泥、谷物生產產量等等這個角度,還有從兩國的總量來比,中國占到美國的1/3、1/4,如果從聯合國發布的購買力報告來看,中國的實體經濟相當于美國的70%。但是金融是另外一回事,美國的金融資產占GDP700%,歐美是558%,中國現在金融資產對GDP大概是兩倍,那么由此看起來,就假定比如說現在實體經濟是美國的1/3、1/4,美國的金融資產是GDP的4倍,我們是2倍,那就意味著美國是中國的15倍,這個就太少了。這種背景下由于A股市場涉及到并購,所以說這個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所以說這個就是A股上市投資價值的問題。 [14:43]

  [鐘偉]:其實我們被嚴重的低估,如果從戰略角度來講,我們被低估的不是一星半點。現在納斯達克有一個小型資本市場,股本不超過2500萬美元,那個市場的評價股價是3.3、3.4美元,A股平均不到2美元。我們現在A股的價格比美國市場垃圾股的價格便宜一半。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說A股還有泡沫。但是有人說我們的市盈率高,但是我們要跟無風險利率作比較,美國倒過來是18倍,我們是2.5的水平倒過來是45倍。 [14:44]

  [劉紀鵬]:這個和儲蓄的利率18倍是相吻合的,我們也是吻合的。 [14:44]

  [鐘偉]:以前說我們增長的質量不高,美國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大概是7%左右,那上市公司最低的時候是2.3、2.4,這幾年大幅度的提高,跟美國有一比。所以我們的A股現在從國際市場橫向比較,投資價值是非常高的。比如說有的同事說,印度市場市盈率才只有30倍左右,比中國還要低。所以印度市場比中國更有投資價值,這個不對。因為印度這幾年為了發展經濟,印度經濟發行了大量的國債,強迫商業銀行購買。所以我們在討論印度的商業銀行什么時候出現一次金融危機,而我們在討論我們的金融體系,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可比性。所以從投資價值來講,A股的投資價值非常高。 [14:44]

  [鐘偉]:第三點有的同事要說H股為什么沒有價值,有的H股比A股價值低。但是H股上市的公司多數都不涉及控股權轉移,A股是真正涉及這個控股權轉移。所以說A股的吸引力比H股更有魅力。 [14:45]

  [劉紀鵬]:這個是非常精彩、獨到的見解。 [14:45]

  [鐘偉]:那么在現在的情況下談論A股的泡沫為時過早,反過來我們可以說西方跟我們談論多,就是要金融市場。這樣上市公司才可以被我拿走。這是一個大的背景,那么反過來我們中國比如說政府持有那么多的外匯儲備,我們拿了3600億美元美國的國債,我們對美國房地產這樣背景的公司持有2000多億美元資產化的證券,為什么我可以放心大膽的持有那么多海外的證券,就不能夠放心大膽讓中國的國民持有我們自己良好的上市公司,這個是非常奇特的想法。 [14:45]

  [鐘偉]:第四點中國現在資本市場的發展的深度是非常差的。差到什么程度呢?不如70年前,蔣介石是靠炒股票發家,那個時候中國資本市場處于100年來的高點,所以現在資本市場占GDP的比重不如1930到1940年的水平。 [14:46]

  [鐘偉]:所以我們現在實體經濟是非常強,但是金融經濟這塊,大家覺得金融經濟是玩虛的,不重視,所以這個概念值得商榷。在這個大背景下面不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恐怕是不行的。如果我們設想假定不大于發展資本市場會出現什么情況?第一個就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找不到答案了,因為資本市場的設置要求投資者昨天還是一個極度保守的風險業務,只買國債中儲蓄的人,今天就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資本市場還涉及到多層次市場,包括中小板多層次的市場,包括企業、債券市場、金融債、市政債。這塊中等收益的市場都要發展,這樣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趁著我們國民儲蓄力比較高的時候,不發展資本市場以后我們實體經濟這塊具有一定能力的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肯定會被外資收購,那么這種情況下匯率沒有調整到位、金融開放打開了就廉價了。 [14:46]

  [劉紀鵬]:您最近的文章《匯率是鋼》就匯率的問題闡述的非常透徹。 [14:46]

  [劉紀鵬]:所以外資仍然覺得我們的資產價格是非常低的。 [14:47]

  [鐘偉]:我們回顧一下外資現在是否認為資產價格是否是低的,2003年我記得國際同行對中國房地產研究的包括都是認為嚴重泡沫,但是2003年到2006年,這個是外資進入房地產最踴躍的三年,以后可能還會繼續下去。2006年到2007年研究報告都認為A股有泡沫,但是我相信2006年、2007年是外資想方設法進入A股市場的起點,但是它的研究報告不表明這一點。 [14:48]

  [劉紀鵬]:說的太精彩了,經常他們是言行不一的。 [14:48]

  [鐘偉]:商業研究是有商業利益的。最后一點我想總結一下,考慮到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美國經濟發展的3倍。考慮我們企業的盈利增長是美國盈利增長的4倍,美國上市公司的總利潤大概占到所有工業企業總利潤的50%、60%,但是中國是20、3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處于低匯率、低利率的時期,不發展資本市場沒有道理。我還強調一點,由于從我們有股市以來到現在的十幾年間,這18年來我們經歷了至少三到四次重大股災,每一次都不是市場造成的。我們政府放寬一點心態,看看市場調節會調節到什么程度,因為政府調節就是崩盤,現在市場沒有自發崩盤,給市場一次機會,給股民一次由于自發調節而受損失的機會吧。 [14:49]

  [劉紀鵬]:說的非常好,他提了幾個問題,關于中國的資本市場是不是有長期的投資價值,對比國際市場來講,這個是有非常投資價值的。我這里有幾個補充。美國的中國概念股的市盈率是60多倍。最近在美國上市的儒家的市盈率已經搞到了367倍。有誰指責過美國對中國這些概念股的股票的泡沫呢?我們今年上半年的預期盈利出現后估計市盈率在35倍左右。可能我的這個估計還是保守,所以中國的上市公司有沒有長期投資價值?4000點的水平、我們的市盈率水平是處在30多倍這樣一個高度發展中的國家,而且鐘教授提到了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增值以及資產價格問題。那么他的結論非常清楚,我們當前除了發展資本市場以外別無出路,而且更情真意切的是,他談到我們必須要在資本市場上對中國的資產價格有一個話語權。同時提到中國的資本市場到今天已經18歲了,這18年經歷了三次股災,但是每一次都不是天災是人禍,這個是發人深省。能不能給我們市場、給我們的股民一次機會,讓我們自我調整一次。看一看如果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我們會是什么樣的走勢,難道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一個迫切需要以來的資本市場再加上一個被世界認為有智慧的中國人就一定那么愚蠢嗎?這個未必。市場經濟無形的手告訴我們,我們再也不能失去千載難逢的機會了。這句話是為吳曉求教授準備了,他有一個演講中就說的這個話。我想吳曉求教授是帶著發自對這個國家、對未來中國崛起充沛的感情而表達的這句肺腑之言,我想監管部門也應該理解,他說是不是真的熱愛證券市場,這句話顯然是對我們的監管部門說的。我大概沒有挑撥您跟監管部門的意思,下面請我們吳曉求教授給我們闡述一下他的觀點吧。 [14:52]

  [吳曉求]:非常抱歉因為我在路上走了40多分鐘還遲到了從門口到這個地方都要10多分鐘。非常感謝剛才劉紀鵬教授的一翻介紹,中國的資本市場的確我認為是達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的時期。那么實際上從總體上看,從1990年到2005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摸索階段,2005年中期股權分置改革實際上啟動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階段。本來我們有一個非常蓬勃發展的局面,當然到2007年5月份這個局面是否有一些變化?回想起來這可能是由多種的因素造成的。 [14:54]

  [吳曉求]:一個是很多人對這樣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可能還缺乏心理準備。所以看到這樣一個勢頭,很多人都是恐慌、那么也有人迷惑、有的是不解。因為我們這個發展資本市場畢竟時間非常短,我們對市場理解大多數還是非常有限的,我認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14:59]

  [吳曉求]:第二個可能很多人還不理解。從2005年中期以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里,為什么中國的市場會有如此蓬勃的發展,可能對內在的原因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少人還是用過去的眼光看待中國的市場,所以會得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結論。那么現在市場呈現這樣一個局面,和我們一些政策的變動我認為是有高度的相關性。我還是說那句話:我們千萬不要錯過機會。因為歷史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我們現在有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包括整個金融市場非常好的宏觀環境。包括我們說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同時也包括整個經濟的一個快速的成長,當然也包括股權分置改革帶來了一種利益結構的調整,也包括中國上市公司業績的這種穩定的增長。那么這些實際上都在支持著這個市場的發展,那么當然還有我們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像這些都是發展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所必須具有的環境,我們今天的中國這幾個條件我們都同時具備了,所以我想千萬不要錯過時機,政策要重新的來進行適當的調整。這個是我說的開頭話。 [14:59]

  [劉紀鵬]:我想剛才曉求教授還是在堅定不移的談到他的一個觀點,也就是說中國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這樣的一個大好機遇,這個機遇就是要大力發展我們的資本市場,這和剛才鐘偉教授在他《匯率是鋼》這篇文章提到的中國的資產價格,不僅現在不高,而且中國的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的比值無論是跟美國比還是跟其他的發達國家比,現在都需要極大的陣型,這個是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目前可能最需要發展的瓶頸環節,關于這個問題我也想跟大家談到昨天我開會的一個例子,中國現在的證券化率是21萬億的GDP值對17萬多億的證券市場的市值,證券化率不到90%,而香港是17萬億的市值,當然我談的是大陸,現在談香港是1.4萬億的GDP值,昨天我對香港的朋友說大陸的股市泡沫很多,可能會發生這樣的泡沫連帶香港的提法我表示了不同的看法,盡管他們都是中國股市的重要組成,但是大陸的資產價格為什么不高?我們的趙曉教授最近有一篇文章獲得了各界的好評,好像是登在《南方周末》上,還有其他各大網站上,他非常詳細的闡述了當前為什么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中國資產價格為什么要偏重于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所以我們下面也是有請趙曉教授就他的“和平崛起的中國為什么要發展一個強大的證券市場以及中國的上市公司是否絕對長期投資價值”這個話題展開你的具體論述。 [14:59]

  [趙曉]:非常感謝!首先我很高興有這么一個機會,到這兒是來學習。我明顯的感覺到我們研究國內經濟所謂的學者和專家,其實現在碰到很多知識上的不足,比如說中國經濟這幾年很密切的很密集跟國際上發展著聯系,現在更多的是金融上的聯系。甚至會涉及到國際政治層面的嚴肅,我們這些研究國內經濟問題的,對國際金融問題對國際政治問題,過去是缺少關注的。但是現在如果我們要對國內經濟問題提出對策,那么很顯然需要跟國際問題的研究掛起鉤來。 [15:00]

  [趙曉]:還有國內的經濟問題跟國際越來越密切,過去我們研究宏觀經濟可以不用管資本市場,因為資本市場不是中國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它的規模很小。但是現在有一定的規模了,跟宏觀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另外還有很多企業都進入了,而且還有一些制度的創新等等。 [15:00]

  [趙曉]: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研究國內經濟至少同時要關注國際經濟,包括了解一些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需要了解一些資本市場方面的知識,但是很遺憾,過去我認為我們缺乏這塊的基礎,至少我本人認為是這樣,同時國內的經濟學家以不買股票為榮,但是我不知道這兩者有什么必然關系。 [15:00]

  [鐘偉]:關于印花稅的調整我想我們學界的一些學者,也是對印花稅的調整是有推動作用的。學者離市場太近不好,離市場太遠也不好,以致于到印花稅突然半夜之間調整了。 [15:01]

  [劉紀鵬]:所以這個意思是說,我們經濟學家必須貼近實際。我想那種以不買股票為榮,好像最有良心的經濟學家都是不沾股票的,那個可能只能發生在2001年了,今天已經被人們摒棄了。 [15:02]

  [趙曉]:我同意鐘偉教授和劉紀鵬教授他們的一些觀點,其實買不買股票未必你對股票是客觀的,但是這個不是重要地問題。那么你對市場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和認識,你至少懂得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是兩個,換句話說如果真的是9000萬股民在開戶的話,可能是各自有4500萬個帳戶,然后還有很多的休眠帳戶。換句話說我們要更新一下我們的知識,對國際問題有一些認識,對國內的資本市場多少有一些認識,我們提出的政策建議才有可能是比較到位的。在5年之后乃至10年之后我們不會后悔,否則我們5月30號定的政策,到6月5號就后悔了。去年說過的話,今年我們發現就大錯特錯了,這個就沒有意思了。 [15:02]

  [趙曉]:還有一個我們的調控,但是調控最后的結果跟我們是適得其反的。比如說像房價,越調越漲。這就說明我們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可能是不足的。還有甚至我們產生誤導,比如說3年前我們說房價會跌,鼓勵老百姓去租房子住,認為老百姓買房是不理性的。但是如果聽了這些話那些普通老百姓,今天他們會后悔、也會抱怨。股票市場也是這樣,我們經常參加一些討論會,有些專家學者也會批評中國現在炒股的股民,認為他們貪婪,貪婪恐懼把他們帶到資本市場上去。唯獨沒有認為這個背后有理性的基礎。 [15:08]

  [趙曉]:我個人是傾向于從三個層面來看中國的資本市場:第一個層面就是支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實質經濟面。這一點可能前面有的專家也提到了,因為中國目前經濟是增長良好,它已經經歷了26年的高速增長。這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與此同時這種增長速度還在提速,我們看到過去4年的增長超過過去26年的平均增長,2006年的增長還有過去一個季度還有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又超過了以前4年的增長。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又可能會達到12%,而且這樣的增長速度還有可能是比較健康、能夠持續。比如說過去大家比較擔心的高速的增長可能會引起供需失衡,會導致物價上漲。但是過去幾年里面我們的供應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比如說電力,三年之內我們電力能量擴張了一倍,我們很多方面的改善意味著中國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上升,過去增長10%就到頂了,但是現在增長11%也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我們算過一些帳,中國的工業化走了50%的進程。中國城市化剛剛跨越40%的進程,而中國房地產的進程完成了1/3,所以說中國經濟是處于方興未艾的態勢。還有從投資回報來講,工業經濟是處于上升的。那么現在凈資產的回報穩定在15%以上,這些都是吸引全世界的資金到中國來。 [15:09]

  [趙曉]:第二個層面就是我們制度的改善。我們經過了股權分置這么大的變革,同時我們在很多方面也采取了許多變革的措施,使得我們的資本市場現在大家感覺像市場而不是一個賭市,也不是一些垃圾股。實際上很多有代表性的企業都進來了,所以跟中國經濟的關系、中國經濟的繁榮人們可以通過資本市場來分享。所以我想這個是重大創新的方面。 [15:10]

  [趙曉]:第三個層面是資金的層面。所有的東西都是由供求來決定的,前面我們講的是供給、制度方面的因素,其實我們也可以靠需求方面的因素。最近我也看了一些觀點,有人談當前并沒有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他們用M2和GDP做比較,M2下降了,他們有M1和M2,M2也下降了,我認為這些判斷沒有多大的意義,為什么?就像我們現在正在發生洪水一樣,洪峰的到來可以分為上中下游,我們看到中下游沒有什么問題,原因是因為上游擋住了,上游就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過去幾年里面央行通過大規模短期的對沖政策,把很多的流動性在上游堵截了,所以M2就沒有失控。那么下游信貸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并不意味這我們現在流動性過剩本質的問題有所改變,因為我們看到貿易順差到6月份創了歷史新高,外匯儲備又超過了歷史新高。那么這樣的一個外匯儲備的增長是有增無減,人民幣升值的前景還是剛剛開始,因為我們對世界上的歐元、英鎊這些主要貨幣甚至沒有升值,有的還在貶值。換句話說上游的洪峰,現在我們看到沒有一點削減,而且還會繼續到來。你現在僅僅根據下游的情況提供數據,我不知道這個從哪而來。那么資金沒有了,不是因為沒有資金而看淡,其實是因為大家對行情的看淡才導致資金回流。但是如果行情又回來了,馬上你會發現從各個角落都會有大量的資金跑到資本市場,這個資金可以創造,在目前制度改善的情況下資金可以創造,這個流動速度可以加快。實際上資金來看這個不是問題,從長遠來看是狼多肉少,我們發現肉就這么多,好的股票背后對應的是好的企業,好的企業是非貿易品,這個是有限的。就像好的房地產一樣,這個也是有限的。資金是越來越多,我們說洪峰還沒有真正的到來。但是好的企業都是有限的,他所帶來的關系必然是資產價格的上漲。 [15:15]

  [趙曉]: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表面對人民幣對世界上的貨幣資產在升值,其實人民幣相對于國內的資產來說,必然發生貶值的問題。老百姓也可以像政府倡導的那樣,把錢放到銀行里,這個是理性的做法。但是他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他們的錢像冰一樣不斷的化掉,這個財富就縮水了。當然了還可以拿出來進行投資,我打一個比方,就像騎在馬背上,這樣我們可以跑過馬,那么在這樣的一個階段,是對付通貨膨脹最有效的辦法,所以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有很多的層面會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個是它的實質經濟,另外一個是制度的創新,還有一個有大量的資金,有這樣一個外在需求的基礎。 [15:15]

  [趙曉]:同時我也非常同意鐘偉講到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們的實物資產,我們已經到了美國的1/3,但是我們的金融資產只有美國的1/15,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最落后的是什么。那么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我們在實物資產上有一點發言權,但是如果沒有金融、沒有資本市場,這個就會受到限制。 [15:15]

  [劉紀鵬]:剛才趙曉教授也在重復我們一致的觀點,就是中國實物資產占美國的1/3,而金融資產不足人家的1/15,今天4000點的股市就繼需要發展這個市場,現在請吳曉求教授說一下。 [15:16]

  [吳曉求]:再次強調要從戰略的層面來理解中國發展資本市場的意義,從這個層面理解的確我們現在是理解不夠的,那么這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問題,那么未來的中國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金融體系,一個什么樣的金融體系可以有效的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一個什么樣的金融體系可以把中國帶向一個經濟強國,比如說中國要成為未來的強國,沒有一個現代金融體系推動它、支持它,這個是很難實現的。那么一個什么樣的現代金融體系可以幫助中國實現這樣一個戰略目標,這個需要從戰略的角度思考它。我個人認為一個發達的、健康的、流動性很好的、規模很大的資本市場是中國構建現代金融體系的基石,如果沒有那么我們中國的金融體系永遠是傳統的。 [15:16]

  [吳曉求]:現在我們仍然是向現代邁進,但是只是剛剛開始。我們現在的金融體系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簡單的資源配置功能,這個是有的。那么第二個它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支付清倉的功能。這個也是金融體系兩大功能。但是現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如果僅僅只有這兩種功能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具備兩個更新的功能,第一個一定要有分散風險的功能如果不能分散風險,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周期性的危機。也就是說經濟增長很難帶來財富的增加,很難使民間的財富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時風險在不斷的累計,不能做分散化的處理。 [15:16]

  [吳曉求]:第二個一定要有孵化財富的功能。那么顯然意見要具備這兩個功能一定是建立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上的金融體系才具備有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這就是我們多次強調為什么要從戰略的層面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價值。我們現在太多人包括我們很多管理部門,他都是對資本市場實用主義的理解,我現在覺得他對我帶來的風險我就邊緣化,我需要他就扶持他,這個是完全實用主義的看法。我建議我們有興趣的聽眾,你可以研究一下美國一個發展的歷史,20世紀美國發展歷史,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發展史,這個推動了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后,金融政策是失敗的,所以導致日本慢慢的在衰退,這個是很多歷史可以看到的。之所以我們政策會搖擺,根源還在于沒有從靈魂身處的理解中國為什么發展資本市場,這個是最重要的。 [15:16]

  [趙曉]:因為吳教授講到這里我特別有同感,前幾年我聽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陳平教授他強調一個觀點,他在國內聽到特別多的防范風險,其實風險是沒有辦法防范,但是可以配置、可以流動。風險可以變成一個市場,有的人認為這個風險是這樣的,有的人認為風險是那樣的,然后進行交換、配置,然后形成新的產業,就會把很多人養起來。比如說有很多人在這里面配置風險、交易風險,這個金融市場就非常的強烈,就不怕風險。 [15:17]

  [吳曉求]:與其說收益的定一定價,不如說風險的定價。 [15:17]

  [趙曉]:回到我們中國問題上也是這樣,我們認為好多錢進來我們很害怕。我們沿用過去的辦法就是進行打壓,在產品市場上我們也許可以這樣做,比如說我們認為投資過熱,我們就把這個關了,其實這個也沒有關系,有的企業也不受影響甚至活的更好了。但是金融市場不是這樣的,乃至房地產市場都有所不同,尤其在資本市場不是這樣,你打壓這個市場,可能就發展不起來。然后這個市場發展不起來,相應的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也沒有辦法發展起來。那么這個東西發展不起來,你這個國家不是變得更加保險,是你這個國家變得更加有風險,如果市場像美國那樣發達,同時中國有摩根斯坦、有很多的金融品種、金融人才,我們還怕金融風險了,同時我們沒有像摩根斯坦銀行那樣的企業,其實我們對自己沒有自信,我們沒有話語權,就相信別人。因為我們的市場沒有得到發展,為什么沒有發展?就是政府要把風險捏在自己手里,這個風險沒有辦法變成產業,沒有辦法交易風險、配置風險,也沒有辦法從風險中產生強大的產業。從這個過程中鍛煉出我們的隊伍來,在這樣的一個認識中我們的資本市場也罷,我們的金融也罷是沒有辦法得到發展,包括債券。盡管我們國家實體經濟有一些發展,但是你最后的財富可能是得不到保障的。 [15:23]

  [劉紀鵬]:無論是3天以來的論壇還是今天4位學者探討的結果,基本上都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就是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民奔小康、和平崛起的宏偉戰略目標,必須要建立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然而建立這樣一個市場其中最關鍵的環節,我想第一是要注記靈魂全心全意的熱愛這個市場。第二點我想還要懂一懂這個市場,只有在這個市場上才能夠讓我們中國真正強大起來,這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因此就必須要有我們的話語權,當然這個市場在幫助政府實現它的宏觀目標,但是現在卻產生了對政府預期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風險,而且幾次股市的調整,恰恰是在有些外國人或者是有些同行家,他們在慫恿我們的市場,用有形之手打壓之下產生的,現在有些從國外回來的學者從用我們的政府打壓這個市場,這個是發人深省的,也是我們今天在這個論壇中最后要得出結論的,5月30號之前,那些人他們談到這樣的觀點,我并不是說他們說中國股市出現了泡沫不應該,我是說他們不應該告訴讓我們的政府去打壓自由市場經濟本身它有其自由調整規律的市場,所以大家去看一看,我想就了解了。我們的歷史應該把這樣的不顧自由市場規律,并且造成政府敢于股市的人緊緊的盯在恥辱柱上,我想這個可以作為我的結束語。 [15:27]

  [劉紀鵬]:接下來我想可能是我們幾個人還有一個小時要網上跟大家交流,我也作為主持人過了一把癮,下次我希望你們都來過過,如果我今天有說話錯誤的地方你們給我刪了就可以了。 [15:28]

  [網友張勝軍]:請問鐘偉教授,調整印花稅的消息半夜出來和第二天早上公布對市場的影響有什么根本不同嗎? [15:41]

  [鐘偉]:第一,財政部先前說不調整印花稅以及后來出臺調整印花稅兩者之間并不矛盾,說明決策在更高層而不是在財政部。 [15:41]

  [鐘偉]:第二,印花稅對市場的負面影響至今還沒有完全消化,如果維持在4月份、5月份的2500億每天的交易量,那么政府從市場當中抽走的印花稅加上券商抽走的傭金,就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2007年可能實現的全部利潤,因此交易量萎縮是必然的。 [15:41]

  [鐘偉]:第三,印花稅調整的消息實際上從當日下午收市以后就已經傳出來了,官方媒體正式宣布時間稍微晚一些,但既然已經收市,并且調整的方式和市場的預期完全不一致,例如說印花稅的調整可以是從千分之一雙向調節到千分之三的單向,再調節到千分之二的雙向,再調節到千分之五的單向,再最后調節到千分之三的雙向,也可以先公布要調節印花稅但并不立即實施,給市場一個喘息的機會。而現在都沒有采取這樣任何過渡性的做法,說明在5月30日前后政府對當時的資本市場的泡沫狀況擔憂程度比較嚴重,因此才導致了印花稅的出臺。 [15:42]

  [網友zhengxiaobo2124]:請問劉紀鵬老師,你覺得現在很多基金的操作也是在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么,我們可以從相當多數的媒體報道發現很多基金也是快進快出,你怎么看待基金的這種投機對市場的影響請問劉紀鵬老師,你覺得現在很多基金的操作也是在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么,我們可以從相當多數的媒體報道發現很多基金也是快進快出,你怎么看待基金的這種投機對市場的影響? [15:46]

  [劉紀鵬]:長期以來我對基金的發展的信心不是很足,因為中國采用的這種契約式基金方式,在治理結構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所以基金開老鼠倉以及治理結構、旱澇保收,而且不能在關鍵時刻成為穩定市場的中堅力量,是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的。當然證券監管部門對基金的運作模式、治理結構及違規現象抓的很緊。應該說是卓有成效的,但對基金的監管不容忽視。在目前的中國還是要較多的發展公司式基金,由股東會、董事會這樣的結構畢竟要好一些。有些管理職能包括董事會構成可考慮由獨立董事或政權業協會培養出的職業董事來履行。否則的話完全由“保姆”來決定“主人”的財產,在制度上是有缺陷的。 [15:46]

  [劉紀鵬]:當然如果通過漫長的市場經濟的磨煉,基金管理公司也會走向健全和完善之路。但這樣的一個過程,還需要配合著強有力的監管和制度的完善。從大力培養機構投資人的角度出發,基金將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最主要的機構投資人之一。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力量決定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與完善,所以還是要大力發展的,這個不容置疑的。重要的是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國際證券市場基金管理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能在我國資本市場中有信譽、有能力的杰出管理人。 [15:47]

  [網友為了長治久安]:吳專家:股市突然潰不成軍主因是非法收高額印花稅所致!是導致股市走向熊途的起步!高額印花稅是抽血機,如不改正這錯誤,血抽干股市必定完對吧? [15:47]

  [吳曉求]:首先提高印花稅我們不能說是違法的,但是提高印花稅從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是否是恰當的可以研究的,我個人認為的確這是市場發展轉折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稅收的調整是一項比較大的政策,需要慎重,因為他涉及到財產的轉移。我認為當前還是要政策的重心還是在供給上,而不是需求上,提高印花稅就是想試圖抑制人們對股票的投資需求,在提高印花稅之后,我們又出臺了一些影響需求的政策,比如查所謂的銀行違規資金,還有QDII,當然也還有特別國債,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從需求層面影響資本市場。從目前的情況看,也許把雙邊印花稅改成單邊收取,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政策。與此同時可以改善資本市場的產品結構,讓一些海外上市的藍籌股回歸A股。如果是這樣的政策取向,中國資本市場就會有新的發展機遇。 [15:48]

  [網友哇哇]:中國股市18年熊長牛短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經濟面再好,也沒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只有短期投機。不知嘉賓怎么看? [15:50]

  [鐘偉]:第一,從2006年股改之后至今中國的上市公司具有了長期的投資價值,也在于現在上市公司控股權是可以轉移的,目前上市公司的總利潤占到了工業企業總利潤的20%以上,隨著新股上市節奏的不斷加快和非流通股的不斷流通,上市公司作為中國宏觀經濟的晴雨表的功能不斷強化,因此A股市場的長期價值初步確定。 [15:51]

  [鐘偉]:第二,盡管長期投資價值已經確定,但是短期來看政策市場主導的市場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因此在宏觀政策不可預期密切出臺的時候,投資者不得不規避風險,也就是規避政策不可預期的風險。例如說,第三季度交易量的不斷萎縮,上半年宏觀經濟是否已經從偏快轉向過熱,6月份的物價指數走勢如何,下半年新股發行的節奏如何,特別國債的發行方式怎么處理等等一系列因素都使得第三季度資本市場難有起色。 [15:51]

  [鐘偉]:第三,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資本市場中長期的格局已經有了根本的轉型,因此在出現像2001到2006年的五年長熊基本不可能了,投資者如果具有穩健的心態,選擇一些較好的指數型,大盤型基金或者選擇投資H股當中一些績優股仍然會有比較好的市場機會。 [15:51]

  [鐘偉]:我相信中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是處于一個很難得的超額利潤的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超額利潤很快就會消失。 [15:51]

  [網友@!哇哇!@]:失去投資信心的股市是留不住資金的,沒有穩定回報的股市會趕走大多數投資資金。無信心怎么去長期投資? [15:52]

  [吳曉求]:股市發展一個重要的基礎是要投資者要有信心,投資者有信心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穩定的宏觀環境包括可預期的具有連續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二是上市公司的相對穩定的業績增長。這兩個因素前面的是屬于宏觀因素,后面是屬于微觀因素。從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看,穩定的宏觀環境特別是可預期的具有連續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是穩定投資者信心的關鍵,適當調整目前的某種政策,比如由雙邊收取印花稅改成單邊收取,就是恢復市場信心的重要措施。中國上市公司的業績整體上看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一點我們應該是有信心的。 [15:52]

  [網友張勝軍]:如果上調印花稅是錯誤的,那么經濟規律自然會予以證明,為什么股指走勢恰好反證市場其實不堪一擊呢?為什么不象趙曉說的“越調越漲”呢? [15:53]

  [鐘偉]:第一,如果維持在4月份、5月份的交易量印花稅的調整加上券商的傭金已經遠遠超過了全部上市公司的2007年度有可能獲得的稅后利潤,因此交易成本的高昂使得理性投資者難以存在,在交易成本高于企業上市公司利潤的情況之下,投資者獲益需要場外增量資金的不斷進入和股價不斷推高。 [15:53]

  [鐘偉]:第二,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的流動性并沒有向絕大多數學者想象的那么充沛,我現在不認為人民幣的流動性頭寸會有什么樣的嚴重過剩,在貨幣市場上,在銀行間市場上的資金頭寸大約是2萬億,在新股一級市場上目前的資金頭寸也大約在2萬億,這樣的資金狀況是難以支撐較大的市場交易量的。 [15:53]

  [鐘偉]:第三,目前處于公布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各種數據對經濟運行進行定性,密集出臺一種調控政策的敏感期,因此市場不可避免的在高的交易成本場外增量資金不足,政策預期難定等三大因素下維持一個震蕩陰跌的格局。 [15:53]

  [網友旁觀者濁]:嘉賓還沒有回答:印花稅為什么不在周六日提出而在半夜,一個國家的政策可以如此兒戲?社保基金為什么可以先得到內幕消息安全離開? [15:55]

  [鐘偉]:第一,我不認為印花稅政策是資本市場發展當中最糟糕的政策,回顧一下2001年財政部制訂國有股減持辦法的時候曾經有官員說這是對資本市場長期重大的利好,印花稅與此相比還沒有那么驚心動魄。 [15:55]

  [鐘偉]:第二,和國有股減持是為了籌措社會保障資金一樣,這次印花稅調整既包含了政府對當時資本市場運行的擔憂,對市場運行的不信任,也包含著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利益博弈。 [15:55]

  [鐘偉]:所以,在中國資本市場運行最大的不確定性,就在于一切政策皆有可能,難以預測。 [15:55]

  [網友從國情出發]:三位嘉賓請分別回答:目前99%的股民對突然提高印花稅玩死了股市的意見大的不得了!已經非同一般.你作為國家的棟梁會不會向國家進言調整印花稅. [15:56]

  [吳曉求]:我個人認為突然間的大幅度提高印花稅的確是這次股市發生逆轉的關鍵因素。總體而言,我是對這項政策持批評態度,雖然提高印花稅的主觀目的是想抑制市場的過渡投機,是市場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是有很大偏差的。我希望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成單邊征收,也許可以恢復市場的信心。 [15:56]

  [劉紀鵬]:看來這個問題對這次我國股市的負作用還遠未消除,無論是在人們對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上還是在現實中,3%來回征收的印花稅對大病初愈、方興未艾的股市來說的確是太高了。長此以往,股市給投資人的回報低于稅收是不可想象的。整個證券行業的盈利也低于稅收,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這樣下去它的負作用會在今后長遠的發展中日益體現出來,所以要發展和培育強大的中國資本市場,這個問題必須要從長計議、妥善解決。 [15:57]

  [劉紀鵬]:從提高稅收的目的來說,一是增加財政收入。二是抑制某個行業或者是某類產品的發展。但財政部2006年的財政收入高達3萬億,顯然并不在乎印花稅的3000多億收入,而且有這么大的負作用,如果征收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剩下的就是抑制這個行業的發展。 [15:58]

  [劉紀鵬]:如果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我們和平崛起、全民奔小康的主戰場,是一項基本國策,是建在現代中國金融市場的基石,那么這個行業不僅不能抑制而且還要大發展。只不過我們是為了讓“快牛”變“慢牛”,絕不是變“熊”而“快牛”變“慢牛”的方式,如果采用了增加供應的辦法,我們會利用泡沫做一些在熊市條件下做不了的大事。如發展公司債、迎回建行等海歸股等我們的海外赤子,那樣的意義既可以彌補了我們的資本市場在“熊市”歷史時期的這種缺憾,又平抑了過熱的股市,一舉兩得。它的一舉兩得意義遠遠大于印花稅的巨幅上升。因此解鈴還需系鈴人,但需要時間和環境,真誠期望我們的印花稅能夠盡快調回到2%的水平。在2%的背景下,再根據股市的發展情況進行向上和向下的柔性調整,調稅是表象,給人們恢復信心才是實質。 [15:59]

  [劉紀鵬]:當然這句話本來是要在今后說的,但是大家既然看的如此之重,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忍不住今天只好又說了。 [15:59]

  [網友人稱高手夏政安]:嘉賓:我認為股市應該取消,因為它對國家建設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16:01]

  [吳曉求]:資本市場對中國建立現代金融體系至關重要,沒有一個以資本市場為平臺的現代金融體系,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是非常困難的。發達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資本市場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配置資源、分散金融風險,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投資者享有經濟增長的財富效應,從而實現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者財富的有效增長。所以絕對不是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的發展這個市場,認識這個市場,運用這個市場。 [16:01]

  [網友眾議員]:請問嘉賓是否有必要在天津開一家股票交易所? [16:06]

  [劉紀鵬]:我很贊成。中國的交易所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上個世紀80年代發展廣東搞了深交所,90年代開發浦東搞了上交所,新世紀發展京東搞一個天津交易所是不錯的動意。 [16:06]

  [劉紀鵬]:我曾經在泛珠江三角洲論壇上提出過這樣的動意,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下一步要大力發展固定收益證券市場,即以公司債為主的證券品種。如果說深滬交易所以交易股票為主的話,那么可考慮讓天津證券交易所以交易公司債券為主。不成熟供參考。 [16:07]

  [網友【右】宗]:【請吳副校長一定回答】~您日前說【一定要守住系千點】~但是現在政策頂部顯然已經從系千三下移到三千九~請問現在中小股民還怎么【賺錢】啊? [16:08]

  [吳曉求]:這個問題請找劉紀鵬教授回答。 [16:08]

  [網友天地五色石]:請問鐘老師:我讀過您匯率比較的書。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貶值,中國外匯儲備面臨的顯性、隱性風險到底有多大?您能實言以告嗎?謝謝! [16:08]

  [鐘偉]:第一,美元是典型的弱勢貨幣,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至今美元需要不斷創造額外的美元需求,才能維持匯率的相對穩定,推高石油價格,推高工業初級產品的價格或者提高美國國債的利率沖擊新興市場國家資本的市場等等都有助于美元的國際再循環。 [16:09]

  [鐘偉]:第二,目前東亞美元和石油美元是支撐美元地位最大的兩個支柱,從2005年的6月份開始,石油美元對美國的重要性超過了東亞美元,中國和日本在東亞美元當中扮演重要角色,東亞是一個事實上的美元區。 [16:09]

  [鐘偉]:第三,就匯率問題而言,美元匯率對美國經濟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歐元匯率對歐洲經濟則是一個不太顯著的問題,而在東亞美元或者其他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的問題對東亞經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東亞內部和外部經濟存在嚴重的貨幣錯配。 [16:09]

  [鐘偉]:第四,解決1.33萬億外匯儲備的風險,取決于中央政府對儲備風險的認識,如果我們看一下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東亞,我們就能理解一個金融不太發達的國家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容易導致具有豐富金融經驗的發達國家必欲得之而后快。 [16:09]

  [鐘偉]:第六,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強勁的升值預期,考慮到中國為東亞周邊經濟體提供越來越多的貿易和投資市場,考慮到中國在東亞區域經濟當中領袖地位的不斷提升,人民幣通過向境外輸出,通過加速培養香港離岸金融中心,通過加速中國國債等高等級債券的國際化,通過和周邊國家的中央銀行廣泛締結,使用人民幣計價交易和清算授權周邊國家央行可以以其持有的人民幣向中國央行兌換為美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國才能夠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貨幣主權,擺脫美元儲備積累的巨大風險。 [16:09]

  [網友 @!哇哇!@ ]:“分享中國26年經濟長期增長成果,目前在股市只是一句空話,實際情況是長期投資只有飲恨而歸。不知嘉賓有同感嗎?” [16:10]

  [趙曉]:我大體同意。至少在過去是這樣,股市的表現與宏觀經濟無關,股民成為圈錢的對象,挨宰的對象。事實上,股市到2300點,只是還了股民的一點損失。談不上有什么回報。 [16:11]

  [趙曉]:目前,這個格局也沒有完全改變。因為,全部上市企業的利潤甚至抵不上政府繳上去的印花稅。更別說,還有高額的交易費用了。所以,股民在這個市場上除了投機,除了炒作,沒有辦法獲取收益。 [16:11]

  [趙曉]:股市歸根到底還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一個正常發展的市場,一個制度完善的市場,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政府必須痛定思痛,認真的反思其中的問題,并且調整政策導向。 [16:11]

  [網友一天一地一廣仔]:嘉賓,據說股市資金短缺已十萬火急,你們認為是這樣的嗎? [16:12]

  [鐘偉]:第一,這涉及到對當前流動性的判斷,目前的基本情況是外匯流動性仍然泛濫,但人民幣的流動性絕對沒有想象的那么充沛,例如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率,目前大約不到兩個百分點。再例如現在銀行系統的人民幣存貸比已經接近70%,這都顯示人民幣流動性的過剩程度被嚴重的高估了。 [16:12]

  [鐘偉]:第二,從中遠由H股向A股回歸,IPO過程當中已經可以看出資本市場、一級市場的資金不充分,考慮到下半年新股擴容節奏資金面并不寬裕。 [16:12]

  [鐘偉]:第三,盡管從6月份的資金狀況來看短缺已經是事實,但決策層的理解可能不是這樣的,仍然有學者認為目前的M2增速被嚴重的低估,目前的主流觀點仍然是人民幣和外幣的流動性都仍然偏多,加上加息等政策都有可能出臺,因此市場面臨嚴峻的選擇,我相信到10月底之前市場難有很大的起色。 [16:13]

  [網友xiangrikui119]:請問吳曉求老師,今年以來很多股票價格已經跌去一半,您認為這種大幅度的波動正常么? [16:13]

  [吳曉求]:我在今年的4、5月份針對當時的市場狀況曾經說過,中國資本市場總體上看還屬正常,但的確存在著結構性泡沫。現在過去了差不多1個半月了,這種結構性泡沫已經慢慢的退去,如果說你說的跌去一半價格的股票屬于我所說的結構性泡沫的范圍,那就是正常的。整體市場短期內的大幅度波動,是由政策的不穩定和不可預期造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為的因素非常明顯,因而是不正常的。 [16:13]

  [網友天天跌停]:“趙老師,有人擔心股市信心一旦被打壓,市場人氣就再難聚集,您怎么看?趙老師,有人擔心股市信心一旦被打壓,市場人氣就再難聚集,您怎么看?” [16:14]

  [趙曉]:完全同意,我剛剛說了一句話“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就是說,失信容易建信難。我再說一句話“解鈴還需系鈴人”,股市信心的恢復需要政府明確發展資本市場的戰略方向、決心,還市場以本來面目,不再用行政手段不當的干預市場。 [16:14]

  [網友榮恥鑒定師]:請問劉紀鵬先生,您好!我認為股市暴跌說明了管理層已經沒有能力打理股市了(能力包括、宏觀微觀控制/法律/道德/專業/公心/信用等級等方面)。 [16:15]

  [劉紀鵬]:千萬不要這樣看,北京的奧運會有一句標語叫:“one world ,one dream”就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想世界人民況且如此,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更是在為中國的和平崛起盡心盡力的工作。而且我們的這一屆政府也是親民的政府,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怕泡沫過多套住股民和在明年奧運之前出現不利于中國形象的股市暴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只能算是一個在方法上動機和目的,方法和效果不一致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的監管部門已經在總結經驗教訓了,我想這種事不應該再發生了,一定要相信我們的政府、相信黨。 [16:15]

  [劉紀鵬]:當然我們需要總結的是為什么在5月30日之前的一個時期,一批受過良好西方教育、信奉市場經濟無形之手的人卻忽悠我們的政府重拳出擊打壓股市,甚至還提出要用組合拳。他們把我們的股民看成了什么?他們把我們的資本市場當成了什么?看成了什么?我們必須要保持高度警惕。通過大家的努力和呼吁,要我們的政府保持高度警惕,尊重市場規律,不被他們所忽悠。 [16:16]

  [網友愛唱不唱]:請教劉紀鵬先生,俺知道您對電力體制改革酥油研究,請問目前電力市場建設進退兩難,您對今后電力市場的走向有何看法? [16:19]

  [劉紀鵬]:感謝你的題外題,本來是不適合在今天的論壇回答電力改革的問題。但我旁邊的吳曉求教授、鐘偉教授都說你的問題看來很了解我,建議我回答這個問題。 [16:19]

  [劉紀鵬]:那么我在前一段在《中國經濟時報》上寫了一篇文章,是關于中國電力市場建設的。其中提到要跳出目前電力系統內所謂的“按計劃體制繼續搞大區電力市場還是全國電力市場”而是盡快像證監會創辦深滬股票交易所那樣,建立中國的電力交易所。用一個全新的體制來推進中國電力市場的遠期現貨和期貨交易,借鑒金融的概念,同時大力發展售電公司,培育電監會自己獨立的的中介隊伍。因為這兩招兒既不和發改委沖突,也不和國家電網公司沖突,所以阻力小。而且把電監會做到了實處,就說到這兒,供您參考。 [16:20]

  [網友張勝軍]:第一,按每天2500億的交易量,即使不調印花稅,交易成本至少也是上市公司稅后利潤的三分之一,難道這個成本就不高嗎?因此千分之一和千分之三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市場交易量萎縮與調整印花稅并不存在必然聯系。如果市場真正向好,來回手續費千分之四的差額能阻擋得了增量資金的進入嗎? [16:21]

  [網友張勝軍]:第二,中國M2:GDP=1.65,美國M2:GDP=0.55,中國是美國的三倍,流動性過剩是顯而易見的。如果1.65這個數都不能說明流動性過剩嚴重,請教鐘偉教授,您認為是多少? [16:22]

  [鐘偉]:第一,有無印花稅出臺和市場是否會調整基本沒有關系,如果沒有印花稅出臺5月份之后的市場也會調整但不是這種調整方式。目前市場交易量的萎縮既是印花稅調整的結果,也反映出增量資金入場不足。 [16:22]

  [鐘偉]:第二,用M0、M1、M2甚至更廣義的貨幣來測定流動性本身非常具有爭議,因為各貨幣口徑之間的界限正在日漸模糊,也因為對流動性的定義至今為止是不清楚的,如果能用流動性嚴重過剩我沒有辦法反駁,因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定義的這個東西。此外對于M2比GDP這個比重中國在全球是非常高的,這是學術界長期以來爭論的一個焦點,大多數學者認為M2在中國和GDP的比重偏高,反映出中國貨幣化進程在加速,也反映出中國金融資產的多樣化不足。 [16:22]

  [鐘偉]:第三,即便在目前學術界對中國M2和美國的M3也存在著非常不一致的看法,例如說M2有的同志認為應該從央行持有的國外凈資產的增量和國內信貸增量來綜合考慮等等,因此在討論流動性這個問題之前恐怕要界定討論的是本幣還是外幣的流動性,測定本幣流動性過剩的指標又是什么,單純的用M2比GDP那么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流動性恐怕就沒有少過。 [16:22]

  [網友榮恥鑒定]:劉紀鵬先生,我認為:5.30機構吃完散戶滴血籌碼重新獲得股市話語權后,利用不對稱優勢采用非法手段刻意做空,自己好玩N多遍! [16:26]

  [劉紀鵬]:不管今天對5·30的教訓如何看待,但有一點我認為大家是不該懷疑的,之所以在凌晨宣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要快,為保密決策時間和實施時間很短,因此幾乎沒有泄密的現象。所以5·30信息披露的內容大家可以探討,但其對外信息的披露基本上是對稱的。 [16:27]

  [網友從國情出發]:各位嘉賓好:你們看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一邊是物價飛速上漲,一邊是人民幣升值,一邊是股市暴跌不止的問題. [16:27]

  [吳曉求]: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源頭還在于我們的宏觀金融政策,具體說來主要是現行的匯率制度和資本市場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現行的匯率制度帶來了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從而帶來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加,增加了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從而使得流動性出現了嚴重的過剩,在缺乏正確的結構政策疏導下,就會引起物價的上漲,加上對資本市場采取了某種抑制的政策,影響這種流動性過剩進入了資本市場,這就會出現股市的下跌、物價的上漲、人民幣的升值,要消除這種局面,我們必須對我們的貨幣政策進行結構性調整。 [16:27]

  [網友寒江春夢]:請問各位嘉賓:凡是有炒股經驗的人都明白,咱們的股市其實是個連賭場都不如的賭市,但為什么還要被忽悠為具有投資作用的“股市”? [16:28]

  [鐘偉]:第一,從2006年至今資本市場所發生的變化是非常深刻的,其中5%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整個上市公司85%的利潤,有1000多績差或者是垃圾的上市公司給證券市場帶來的的是凈虧損而不是利潤,即便如此A股市場當中仍然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是具有投資價值的。 [16:28]

  [鐘偉]:第二,即便在2006年之前股市難以培養出理性的投資者,也并不在于投資者本身不理性,而在于政策預期和政策調控方式變化莫測迫使投資者必須在這個高風險市場當中保持非常敏捷的投機手段才能獲益,投資者是否理性折射出市場運行的制度基礎是否理性。 [16:28]

  [鐘偉]:第三,目前的資本市場和其發展方向都顯示出,如果政策不是朝令夕改那么它將逐漸成為一個理性的投資市場,超額潤會消失,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性會上升,市場成為一個能夠發現價值規避風險的市場。 [16:28]

  [網友從國情出發]:“三位嘉賓請分別回答:目前99%的股民對突然提高印花稅玩死了股市的意見大的不得了!已經非同一般.你作為國家的棟梁會不會向國家進言調整印花稅.三位嘉賓請分別回答:目前99%的股民對突然提高印花稅玩死了股市的意見大的不得了!已經非同一般.你作為國家的棟梁會不會向國家進言調整印花稅.” [16:29]

  [趙曉]:我并非國家棟梁,和你一樣,是平民百姓。但是,作為學者我們的確有責任發表我們的公共意見。5.30印花稅上調了3倍,今年上半年印花稅收入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倍,印花稅已經大大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潤總和。這個市場已經再度淪為賭市。因為,不賭就不可能有收益。而整體股民一定是受損的。因此,政策必須調整,或者調回到原來的水平,或者改為單邊收取。 [16:30]

  [趙曉]:印花稅出臺的當天,我在我的博客上寫過一篇文章“印花稅的出招精明而不高明”,比較多的闡述了我對印花稅的看法。現貼出供朋友們參考。 [16:30]

  [劉紀鵬]:由于時間關系,我們4人和大家的探討到此結束。在此我再次代表吳曉求教授、鐘偉教授、趙曉教授 對于大家與我們踴躍的交流和提問表示感謝! [16:35]

原文鏈接:http://www.lg5658.com/news/show-178574.html,轉載和復制請保留此鏈接。
以上就是關于人民網強國論壇16號:吳曉求等談“中國股市到底是否有長期投資價值?”我親親媽媽我抱抱媽媽是什么兒歌全部的內容,關注我們,帶您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資訊
網站首頁  |  VIP套餐介紹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SITEMAPS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