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中國臺灣地區“教育部”委托臺灣省最大的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采購訂造一艘15.6億元新臺幣的氨燃料預留海事教育實習船開工建造。
第二屆2022年氨產業和氨燃料動力系統上海國際論壇將于下月1月13-14日舉辦
2021年中國造船海工地圖于7月3日正式發布
免費的2022年新版中國造船海工地圖將發布
這艘新船由中國臺灣地區“教育部”委托高雄科技大學采購,今年1月由臺船中標,該船總造價近新臺幣15.6億元(約合人民幣3.59億元),預計將用于更換目前船齡近27年的實習船“育英二號”,計劃在2024年交付運營。2018年2月1日,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正式合并成為“高雄科技大學”,3校合并后,學生人數達27320人,在臺灣省規模僅次于臺灣大學。根據2020年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亞洲第351-400名。高雄科技大學擁有較為完整的海洋科技教育相關系所,已建構較為完整的海洋科技產學研發基礎,是臺灣省最大的科技大學。
據介紹,“育英二號”由日本三井造船(現三井E&S造船)設計規劃,由臺船建造,于1994年3月20日交付運營,至今已經接近27年,設備和機械均面臨老化、耗損及原廠零件停產的問題,經濟效益降低,因此決定建造新船取代“育英二號”。
臺船著手建造的新實習船長114米,寬21米,深10.1米,總噸位6000噸,可以搭載船員32人、臨時人力與教師18人及學生200人,相比之下“育英二號”總噸位近1800噸、僅可容納80余名學生。而且“育英二號”是從漁船設計修改,觀摩時學生容易擠在駕駛臺;新船則比照商船重新設計,未來學生從觀察、模擬到實際訓練都有不同艙間可依序進行,且整體設計符合航海人員訓練國際公約規定。
新船配備了多樣模擬機、實習室與教室,此外還設置育室、自修室、會議室、電影院,供教學和休閑使用。此外,為了讓師生們能有更安全舒適環境,該船采用主動式穩定翼系統以減輕實習船因風浪造成橫搖情況,符合SOLAS(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要求。
同時,考慮到環保問題,該船還將配備低壓脫硫洗滌塔裝置,并預先規劃由柴油轉變為LNG和氨燃料雙燃料驅動改裝空間,使該艘海事教育實習船能更有改進余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