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咨詢劉冰冰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ESG投資展現出更突出的社會價值和財富價值,全球ESG共同基金的規模近幾年也因此呈加速增長態勢。長遠來說,推動ESG投資發展的核心因素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的生態體系
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 劉冰冰
《投資時報》記者 田文會
在全球范圍內,ESG投資越來越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從社會價值到財富價值,ESG投資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認可,該類投資也呈現出持續加速發展的態勢。
2021年12月1日,由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主辦的“見未來?2021第四屆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暨金禧獎年度頒獎盛典”于北京隆重舉行。與會嘉賓共聚一堂,圍繞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和投資、消費演進趨勢、全球綠色權益資產投資、高質量發展時代投資理財新思維、全球資管機構ESG趨勢與實踐、新時代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品質時代如何譜寫高質量發展最強音等多個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與交流,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及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貢獻力量。
波士頓咨詢(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劉冰冰在題為《全球資管機構ESG趨勢與實踐》的演講中表示,近幾年全球ESG共同基金的規模加速增長,從社會價值到財富價值,ESG投資都獲得較好回報。從長遠來說,推動ESG投資發展的核心因素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的生態體系,包括價值因素、基礎設施及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方面,劉冰冰介紹,ESG投資的相關監管越來越密集和具體,投資人客戶對ESG投資的認可度和興趣也越來越高,對資管機構的要求大幅提升,資管機構必須向與ESG投資相關的能力建設進行投入和轉型。
據了解,劉冰冰擁有15年以上中國區管理咨詢經驗,長期為中國、亞太以及東歐地區的眾多金融機構提供咨詢服務,包括金融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公司等,項目議題涉及戰略規劃、組織變革、市場進入、風險管理、另類資管、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等。
劉冰冰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作為BCG金融機構專項的核心領導,他對中國金融行業有深入洞察,尤其深耕資產管理與綠色金融等領域,近期發表的著作包括:與中國光大銀行合著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15—2020年)、在2021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發布的《助力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等。
展開全文全球ESG基金規模加速增長
據BCG結合晨星數據統計,2018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ESG基金(1)的規模呈加速增長的態勢。2018年到2019年,年化增速為61%,2019年到2020年,年化增速上升到66%,再到2021年第三季度,增速達到138%。
對此,劉冰冰表示,某種程度上,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改變數字化和科技的影響,對ESG投資來說也是非常強烈的加速器。
在劉冰冰看來,新冠肺炎疫情之所以成為ESG投資的加速器和催化劑,深層次來說,ESG投資本身是社會價值取向, ESG投資背后反映的是投資者的道德和價值判斷。
毋庸置疑,疫情期間,全球范圍內,不管是政府、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對整體社會價值取向進行了重新反思。人們更加迫切地考慮關于外部環境、氣候、可持續發展、公司治理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可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長遠影響。劉冰冰介紹,在整個疫情期間,ESG相關產品整體在資管市場的凈流入非常高。2020上半年,ESG ETF凈流量(累計凈流量占 2019 年底資產管理規模百分比)較傳統ETF高出近30%,ESG 共同基金同樣較傳統基金展現出更強韌性。
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在社會價值取向上展現催化劑效果,同時在財富價值上,ESG投資也展現出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BCG統計數據顯示,疫情期間,ESG投資更好地展現出了穿越周期及抵抗沖擊的能力。與市場基準比較,2015年ESG指數在油價暴跌的沖擊下跑贏基準的比例為78%,2018年這一比例約75%,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則有94%的ESG指數跑贏基準。
三層級生態體系共同推動
全球ESG投資市場高速增長,就長期發展來說,是什么樣的核心因素在共同推動呢?
劉冰冰將這些核心因素劃分為三個層級的生態體系,它們共同決定整個ESG投資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以及內部競爭格局和發展態勢。
首先是價值因素。這是最基本、最長遠、最核心的因素,是ESG投資的整體內生驅動力。其中包括ESG帶給投資人和利益相關者的整體社會價值和財富價值。
其次是基礎設施。ESG投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據可獲得性和準確性,這需要依靠評級和信息披露的監管,同時也依賴于技術和分析的能力,使得整體的可持續監測、可持續評價、可持續跟蹤能夠實現。
再有是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涉及五方面,包括監管機構、非盈利組織、投資客戶、資產管理公司、被投企業。
其中,監管機構的政策安排,對相關披露的要求,對各參與方的相關政策安排、引導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NGO和非盈利組織在海外則是提出ESG相關要求和呼吁的重要力量,包括政策推動,同時也會通過信息披露等不同方式直接要求,會對被投企業和資產管理公司不符合ESG理念的問題進行暴露和曝光,也會認可和表揚做得好的方面。
過去兩年,投資機構尤其是機構客戶對ESG的要求大幅度提升,很多機構投資者會明確要求ESG占資金委托的比例,同時該比例每年在逐步增長。
被投企業也會更加積極地去體現和證明自己符合ESG要求。同時,被投企業也會因為雙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政策,受到相關監管機構和市場制約。
資管機構則處在一個尋找自身競爭發展模式和競爭定位的階段。資管機構順應監管機構和投資人的要求,同時也和被投企業共同合作,決定了資管機構要通過ESG尋找差異化競爭優勢,也就要向ESG投資相關的能力建設進行投入和轉型。
劉冰冰表示,除了外部面臨的客戶和監管要求,資管機構自身投資也有踐行ESG的要求。類似氣候風險等ESG方面的一系列風險變得更加實質。雖然氣候變化導致相關損失,更多是出于長期性和偶然性,但隨著監管政策和市場行業的變化,實際上會直接導致整個行業或者某個具體企業投資的價值出現劇烈變化。
隨后,劉冰冰就監管和客戶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首先,監管方面,明確的趨勢和信號是監管愈發密集,同時監管條款越來越具體。監管基本上從五個角度在不斷強化:一是信息披露上,ESG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求相關被投企業披露ESG相關信息,并且對披露的信息負責?,F在越來越多國家的政府要求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和大型企業進行明確強制性的信息披露。
二是明確ESG的標準和定義。三是推動客戶對ESG的認識和理解。四是盡職管理,明確各相關機構對ESG所負責任及相關標準。五是資產配置,要求各類投資人對外進行資產委托和資產配置時明確ESG相關投資的比例、標準、組合中的角色。
從客戶的角度來看,機構客戶是ESG投資的最主要選擇人,尤其是養老金和捐贈基金,天然帶有一定的社會屬性,ESG投資理念和社會價值取向能很好地契合這些機構投資人的要求。不過,零售資金在ESG投資整體規模中的占比在逐年提升,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調研,新一代零售投資人對整個可持續投資感興趣的比例在大幅度提高。
實際上,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已開始扮演行業的引領者和標準的制定者,從投資人的角度更加嚴苛和明確地定義ESG投資的方法、政策和具體要求,從而推動資產管理行業對ESG理念的認可和具體的實踐。
據BCG2019年對20家Asset Owner的調研,他們在四個方面對資產管理機構提出要求:首先是數據,要求資產管理公司針對被投企業列出相關的專門數據和分析工具,判斷在ESG領域的潛在深入程度;除了做出標準的ESG投資方法,大型投資人還希望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一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透明度的提升,要求要用數據甚至盡職調查報告,通過各種方式證明,確實做到了ESG投資,并且要求全面貫徹到投資流程和內部管理;投后監督方面,要求資產管理公司持續性地對被投企業相關進行監督和信息披露。
ESG投資四大趨勢
劉冰冰介紹,ESG投資市場在投資策略、資產類別、全球不同的區域市場對比、競爭格局等四個方面展現出各自的趨勢。
投資策略方面,從2016年到2018年,再到2020年,市場逐步由風險緩解轉向尋求潛在ESG投資機會,ESG整合取代負面篩選成為全球最主流投資策略。其中,有兩個數字增速最快:可持續發展主題基金2016-2020年年化增速最高,達63%;投資全流程和投資框架踐行ESG理念的ESG整合策略年化增速達25%。
資產類別方面,根據對Asset Owner(資產持有人)的調研,四大類資產類別中,目前已經在公開市場權益中配置ESG投資的占比最高。但固定收益、另類資產領域明顯將有大幅度的增長,機構投資人未來可能會加大相關的配置力度。
不同市場之間的增幅方面,歐洲對ESG理念和ESG推行最早最堅決,動力最大。雖然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市場,但歐洲在全球ESG投資占比最高,直到2020年發生變化。但這不代表歐洲的規模出現大幅度縮水,或者美國的規模出現大幅度增長,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的監管強化了ESG相關的定義和標準,使得此前廣義上被認可為ESG相關的投資在2020年發生了變化,某種程度上也代表歐洲一直處在ESG投資的監管和理念引領者位置的態勢。
雖然歐洲和美國的規模大,但日本、加拿大和其他市場和國家的增速會更快,因為基數相對來說更小。這背后反映的問題是亞太區以及其它非傳統的發達資本市場國家對ESG投資的推動和占比仍然相對比較低。
競爭方面,資產管理機構在全方位加強能力建設,但是目前ESG投資領先機構尚未顯現;市場存在空白,資管機構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市場上主要分為兩類機構:一類是規模很大,ESG全面應用,但并不會特別過分強調某個領域。另一類是相對規模不大,主打ESG相關特色和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外ESG投資處于不同階段
據BCG觀察,中外ESG投資目前還存在較多差異。
劉冰冰表示,對比中國、美國、歐盟和日本,歐盟的發展處于最領先階段,不僅是監管,市場和投資人也在驅動,是屬于不同主體共同驅動的良性發展階段。ESG投資在中國市場仍然處在一個發展比較早期的狀態,主要依靠政策驅動。隨著國家對雙碳目標的制定,以及對被投企業圍繞雙碳的監管動作大幅度擴展,廣義的ESG越來越多地被整個市場關注。
同時,中國的另一個驅動因素來自于外資,外資資金某種程度上對ESG投資的要求會更高。
在劉冰冰看來,投資人客戶方面也是中國發展ESG面臨的問題。
人民幣市場的機構投資人主要還是保險、銀行和其它資產管理機構的委外,也包括養老金。如果中國機構投資人能夠像海外一樣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明確要求ESG相關占比、規模以及具體的ESG策略,會直接推動資產管理公司ESG的投資和發展。
同時,中國零售投資人對ESG概念還比較陌生,相對看重投資收益。而ESG本質上是社會價值取向投資,在滿足財務投資的基礎上更應考慮此類投資背后的社會價值創造。這需要零售投資者逐步認可。
此外,劉冰冰表示,中國的信息披露和評級也處于早期階段。同時在海外和A股上市的公司會更關注ESG的披露,一些互聯網投資的領軍企業出于社會責任擔當以及引領市場的考慮,也可能會更加主動、自發地披露,但全行業的強制性披露還需要時日。
(1)根據晨星定義,全球ESG基金包括全球開放式基金和ETF,它們通過招股說明書、基金產品簡介或其他可用資源聲稱具有可持續目標和/或對其投資使用具有約束力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選擇標準。可持續基金組不包含僅采用有限的排他性篩選的基金,例如有爭議的武器、煙草和動力煤,也不包含越來越多的基金,這些基金以不確定的方式在投資時整合 ESG 標準。不包括貨幣市場基金、附屬基金和基金中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