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歐洲日本化的問題是否成立,這在經濟學角度上存在一些爭議。雖然歐洲的低速經濟增長、低通脹、低利率或負利率、老齡化、高負債等現象與日本越來越相似,但是不同點也非常多,如國際貨幣份額不同,市場不同,競爭力不同等,所以歐洲日本化這一觀點還須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通脹問題的處理上,如果歐央行能夠轉變一些保守觀點的話,歐盟在溫和通脹上的空間上比日本大的多,諸多經濟問題也會比日本好處理一些。
關于歐央行購買股票的問題已經探討了許多年了,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全球以后,歐盟經濟深受影響,在長期采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歐盟經濟依然沒有明顯起色,甚至有些成員國的負債問題變得更為沉重,這時就有人不斷提出了歐央行應購買股票的問題,但是歐央行一直沒有采用這條路線,主要原因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歐洲經濟還沒有達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二是歐央行出手購買股票的額度與分配難以在成員國內達成協調。
歐洲經濟的關鍵問題其實并不在于是否購買股票,而在于是否恢復合理利率。表面上看歐元低息可以促進流動性,可以減輕企業與個人負債壓力,促進消費以拉動企業活動,其實這是一個假象,因為歐元是世界第二大流通貨幣,也是目前唯一能與美元分庭抗爭的國際貨幣,當歐元利率過低時,歐元會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個是流出歐元區尋找投資熱點,二是過度投機到金融市場當中,這將導致歐元既無法在區內保持流動性,又無法促進歐盟實體經濟增長,所以歐盟應學習美國,首先恢復合理利率水平,才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因為恢復合理利率會引導歐元回歸歐元區,會加強經濟活動。
從理論上來講,如果歐美不發生經濟危機刺破風險資產泡沫的情況下,歐央行還是很難動用購買股票的方案,歐盟與日本明顯不同,日本是單一國家,歐盟是多國聯盟,各國都有自己的證券市場,如果歐央行購買股票的話,這個額度分配方案的出臺也將是極為艱難的過程,購買股票就是舒困機制,哪一個國家不希望解決困難呢?
由于歐洲與中國等國家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如果歐盟能突破美國的干擾并放下長期對中國形成的偏見,兩大世界經濟體如果能保持密切合作的話,歐盟經濟增速會提升的非常明顯,所以歐央行的購買股票舉措還不如實實在在拿出誠意與中國合作,這才是歐盟可以預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