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歐陽曉紅 從驚恐暴跌到反彈漲跌不一,“毒王”奧密克戎(Omicron)新冠變異株現身的這一周,A股之外,全球金融市場走勢如過山車;資本盤整尋錨,試圖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伊始,全球風險資產幾乎無一幸免,包括石油及加密貨幣等;投資者陷入恐慌,股市一度遭遇拋售浪潮。加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發表的偏鷹派言論,更令市場動蕩不安。
伴隨劇烈波動,歐美市場分化,2021年12月2日,英國富時、德國DAX、法國CAC均收跌;但美股收漲。當日收盤,美元指數期貨小幅震蕩,同時因市場對Omicron的擔憂加劇,南非蘭特和澳元承壓。
周五(12月3日),歐洲早盤股市依然疲軟;A股則全線上行,如滬指報收 3607.43(+0.94%),深證成指報收14892.05 (+0.86%);創業板指收至 3478.67 (+0.34%)。
奧密克戎有多“毒”?全球市場驚魂未定;這次反觀A股,走勢相對平穩。其緣何不懼沖擊?
驚魂
一周了,全球市場似乎仍驚魂未定。盡管,有關奧密克戎的傳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尚無定論,分析認為,鑒于目前仍然缺乏對該病毒的數據以作進一步分析,未來2-4周將是關鍵時期。
“一周時間,全球至少有23個國家出現高度突變的奧密克戎(Omicron)新冠變種病例,并預估接下來這一數字還會增加。”1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1月26日,WHO將其指定為“關注的變體(VOC)”12月1日這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宣稱,加利福尼亞州出現全美首例奧密克戎確診病例;包括沙特、加納、尼日利亞、愛爾蘭等也報告首次發現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韓國報告5例,日本發現第2例,巴西報告第3例。堪稱“最危險的毒株”的奧密克戎似乎來勢洶洶,全球當下可謂“一級警戒”。據CNBC報道,隨著越來越多的奧密克戎病例在世界各地出現,專家表示,該變異病毒很可能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而且,社區傳播的跡象越來越多,新出現的病例與南部非洲沒有旅行聯系。
另據意大利媒體消息,撒丁島衛生部12月2日發出緊急尋人通知,稱近日一名 28歲撒丁島薩薩里省(ProvinciadiSassari)阿爾蓋羅市(Al-ghero)的橄欖球運動員在南非參加了橄欖球錦標賽豐田挑戰賽后乘坐了三次飛機返回到阿爾蓋羅市(Alghero)家中,并于近日被查出病毒陽性,是無癥狀感染者。雖然測序結果尚未出來,但當地衛生局懷疑他感染的是奧密克戎變體病毒。
展開全文與其同行的羅馬-阿爾蓋羅航班上所有130名乘客已被要求強制性隔離。據悉,與該男子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羅馬菲烏米奇諾的航班上有170多名乘客;但羅馬當地衛生局決定目前只追蹤與撒丁島陽性橄欖球運動員座位最接近的5名旅客進行強制性隔離要求。當前尚不知有多少旅客從南非的約翰內斯堡與該男子一同乘坐飛機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
截至12月2日,英國、法國、西班牙、瑞典、丹麥、葡萄牙、荷蘭、德國、捷克共和國、意大利和比利時等國家都報告了奧密克戎病例。
不過,也有一些好消息。
景順全球市場策略師團隊分析,諸如,輝瑞及BioNTech、Moderna、強生(Johnson&Johnson)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紛紛表示已經在測試各自疫苗針對奧密克戎的效力;輝瑞及BioN-Tech已宣布可以迅速調整疫苗,以便預防奧密克戎;一份初步的報告顯示,奧密克戎引起的癥狀可能十分輕微。
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11月30日宣布已成功在臨床標本中分離出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及培養該變異病毒株。
12月1日,香港大學負責該項研究的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們在培養出足夠的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后,會進行許多方面的研究,包括與內地疫苗公司協商研發滅活疫苗。
沖擊
奧密克戎變異病毒可能帶來額外沖擊。招商宏觀研究認為,全球疫情3-4個月的周期規律仍在發揮作用,10月下旬以來,全球疫情發酵,必將對經濟重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工業生產和就業增長構成不利影響,從而不利于全球供應的恢復和經濟增長前景。而額外沖擊對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構成潛在威脅,并可能阻礙和中斷11月開始的邊境開放進程,對于服務業的前景也產生負面沖擊。招商證券分析,受此影響,全球風險資產大跌,股市、油價紛紛顯著調整,美債收益率降至1.48%。向前看,由于全球主要央行已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階段,且受制于通脹高企,變異毒株的出現可能暫緩收緊進程,但不太可能逆轉這一趨勢,風險偏好可能下降,我國經濟、市場面臨的外部環境或將惡化。值得一提的是,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最近分享了美股看多看空期權成交量比例歷史最低、標普實際盈利收益率歷史最低等數據。他說,這些情況顯示當時的市場情緒極度亢奮,因此往往樂極生悲。在極端估值、極端亢奮的市場里,任何消息都可以是暴跌的觸發點,甚至利好也可以是利空。之前,很多人對于這些數據嗤之以鼻。“昨夜,道指千點長陰,歐洲因出現新型變異新冠毒株暴跌4%-5%。很多人會說,‘才這么點…而已’。這是因為這些人忘記了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市場波動性的區別。昨晚歐美市場的巨震,發生在三倍方差以外,是2020年3月歷史性暴跌之后最大的單天暴跌,而美債則是那時以來最大的單天漲幅。”洪灝11月27日稱。
諷刺的是,美國圣誕節大采購始于感恩節之后,而感恩節之后的“黑五”即“黑色星期五”亦是美國傳統購物節;但供應鏈和成本等問題給2021年的“黑五”蒙上陰霾。相關報道稱,很多商店閉門謝客,不鼓勵顧客蜂擁購物。其中大量零售商,尤其服裝零售商,此前在季度財報中警告庫存短缺和供應鏈受限。Adobe數據顯示,“缺貨”信息相比疫情爆發前增加了超260%。
洪灝則戲言,“黑五”是商家全年打折最狠的一天,商店半夜開始營業。很多美國人全家徹夜排隊去搶購促銷品。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打折最狠的卻是股票。
A股會有所不同嗎?華西證券認為,“跨年行情”,成色依舊。其支撐邏輯是:逆周期調節下,央行采取“寬貨幣+差別化信用”組合。“寬信用”更多是聚焦在“碳減排、高端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領域。A股微觀流動性充裕,且估值較合理具備安全墊。當前股市流動性充裕,A股萬億成交已成常態,北向資金已連續14個月凈流入,11月凈買入靠前的仍以成長行業為主;估值方面,截至11月26日,萬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PE_TTM為32.3倍,已回歸至相對合理位置。
投資策略來看,華西證券分析,奧密克戎對全球股市均有影響,A股或受沖擊(包括北上資金的流動),但整體影響或相對有限。我國公共衛生系統有著及時、高效的應對措施,且經歷之前的多輪疫情(突變)沖擊,國內無論居民還是公共衛生系統均有著防疫經驗,新病毒變異株對國內的影響小于國外。當前A股萬億成交成常態,且估值較合理具備安全墊,“國內經濟穩中趨弱+流動性寬松+產業政策頻出”仍是主基調,成為演繹“跨年行情”驅動力。
粵開策略分析,近日在變異病毒影響之下,外圍股市相繼下行,大宗商品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我國“快速清零”防疫控制方式有利于保持較好的狀態,對國內經濟與政策影響較小。從歷史經驗來看,A股走勢獨立性相對較強,成長與部分消費是近期市場的主線不改,如果變異病毒影響超預期可能帶來海外貨幣政策收緊節奏的放緩,此外我國供應鏈優勢將再次凸顯。“部分經濟數據有所回暖疊加政策面保持寬松預期以及業績層面、資金層面的支撐,預計12月跨年行情仍有望徐徐展開。”
Omicron有多毒
其實,“我認為恐慌是由想要獲利的市場推動者造成的;我們對奧密克戎幾乎一無所知,沒有理由夸大其詞。”一位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而且他認為,輝瑞宣布將于兩周內公布旗下疫苗對新毒株的效果,這說明疫苗巨頭亦在高度關注奧密克戎,且有備而戰。
“現在還不需要拉警報,目前不要恐慌。”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奧密克戎是否會成為新的優勢株,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總的來講,新冠的很多變異毒株都沒有存活下來,即使是存活下來的部分變種,其中也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優勢株。
他說,從疫情暴發到現在,起碼發現了上百種變異株,但只有一個德爾塔能留下來。只有等到該毒株傳播到一定規模時,才能更好地判斷,目前它的傳播規模還很小,主要限于南非。那么,新變異病毒傳染率如何?疫苗有效嗎?是否需要恐慌?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就此梳理并撰文分析,南非這次的疫情暴發新冠突變因子極多,它和德爾塔的差距,就和德爾塔和原版病毒一樣大,甚至更大。據基因測序,這個變異株的完整突變位點列表,總共含有超過50個突變,僅刺突蛋白(Spike蛋白、S蛋白)部分就多達32處。刺突蛋白是大多數疫苗的目標,也是病毒用來打開進入我們身體細胞大門的關鍵。進一步放大到受體結合區域(這是病毒中首次與我們身體細胞接觸的部分)。相比之下,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占主導地位的D毒株,刺突蛋白突變為16處。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結合位點之一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通俗來講,也就是幫助病毒制造進入人體細胞的一種蛋白質,新的變異病毒在此有10處變異,德爾塔只有2處。奧密克戎的“極其大量”突變,可能會帶來諸多功能增強。刺突蛋白、衣殼蛋白的一大批結構突變,可能帶來非常強而有效的免疫逃逸(抗疫苗、抵抗中和抗體)。更棘手的是,一些突變會增強細胞侵入能力,也就是增強傳染性、人群擴散速度。“如果說原始毒株的R0值大約是2.8,D株的R0值大約是5,Omicron估計可達7以上,高于常見的流行病,具有很強的傳播能力。”“經濟機器”公號文章指出。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病毒學家湯姆·皮科克博士在推特上稱,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突變同時出現在一個毒株中。“非常可怕”,有可能“比此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都要可怕”。
如此,現有疫苗仍然有效嗎?新疫苗研發需要多長時間?“經濟機器”文章指出,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病毒學家PennyMoore在接受Nature采訪時表示,他的實驗室正在評估奧密克戎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傳聞稱已接種疫苗的個體會再次感染,不過Moore稱在這個階段,說做此判斷還為時過早。
BioNTech在11月26日宣布:正在研究mRNA疫苗對南非發現的新冠變異毒株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最晚兩周內出結果。并強調,公司與合作伙伴輝瑞早在數個月前就采取行動,確保在現有疫苗無法有效抵御病毒的情況發生時,能夠在六周內完成對mRNA疫苗的調整,使得第一批新疫苗能夠在100天內發貨。而BioNTech/輝瑞外,強生、阿斯利康也在11月26日表態稱正在研究新冠變異病毒對自家疫苗的影響。盡管路透社11月25日報道稱,歐洲正處于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中心,新增確診病例數約占全球新增病例的三分之二,大約每兩天報告100萬新增確診病例。 但業界普遍認為,疫苗接種顯著降低了死亡率和重癥率。如果把疫情指標聚焦到死亡人數,這個疫情防控的根本指標衡量來看,就會覺得還好(按“國際標準”)。
“疫苗當然有效,我和太太現在正準備接種第三針加強劑。”一位曾接種兩針疫苗被感染新冠病毒,但很快得以康復的英國人告訴經濟觀察報,“我很慶幸自己是現在的狀態;因為醫生說,這種情況下,我的免疫能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接下來的六個月,我幾乎不可能再次被感染Covid-19。”
在這位英國人看來,如果未來我們不得不需要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接種疫苗是必選項;雖說目前新增確診病例數依然很高,但從死亡和重癥率指標看,得益于疫苗的保護,情況已大為好轉。
反觀在連續兩個冬季(2020年中、2021年中)遭受疫情沉重打擊的南美,李宗光分析,由于民眾接種較為積極,接種率超過了70%。在目前的夏天,疫情死亡人數已下滑到疫情暴發后未見的新低。
事實上,隨著新冠疫苗注射人數的增多,不少國家已經準備與新冠病毒實現共存,但結果如何呢?李宗光稱,這似乎比較艱難。解封后新增病例數一度激增,英國策略面臨嚴峻考驗,除此之外,德國、意大利以及新加坡等國家也有如何與新冠共存的打算,情況都很不樂觀,確診人數再次飆升。而新冠病毒清零政策付出的經濟社會成本與代價亦有目共睹,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囿于各經濟體的文化、經濟體制機制等個體差異,其選擇亦會不同;孰是孰非尚難定論,不妨讓時間去回答。“如果新冠疫情繼續沖擊全球經濟,那么通脹不會因為基數效應暫時回落,而是會持續高位運行。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增長繼續放緩,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美聯儲和其他央行將別無選擇,只能采取超預期的貨幣緊縮政策。這將是一種典型的滯脹情景,股票和債券都難有表現。”洪灝分析。
不過,資本市場卻難長記性,利空,其一時受到驚嚇(恐進ICU);利好,一時可能又會很嗨(直奔KTV);去年的海外市場不只一次演繹過如此劇情。波動乃市場常態,頻率、震幅大小不一而已,投資者需要做的可能是理性觀望,系好安全帶,擇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