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散戶們不想做到“高拋低吸”,而是真的很難做得如此完美。如果投資者在每個波段上都能做到高拋低吸,那不僅能做職業股民,而且也早已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高拋低吸”這種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而那些股評們每次在評論股市之后,最后結尾的兩句話也就是“高拋低吸,控制倉位”。
事實上,在股市中,真正能做到高拋低吸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他們擁有大資金和內幕消息,控制著大盤藍籌股,對股指或個股進行控盤,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股票和指數我做主,主力機構或個股莊家是可以對市場進行高拋低吸的。而作為普通散戶來說,要想每次都能實現高拋低吸,比登天還難。
首先,在股市需要低吸的時候,往往是股指最低迷時時期,盡管到處都是便宜貨,但是投資者往往不敢再買入,因為股價或指數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在熊市的底部低吸是要有魄力的。
同樣,當股市漲到高位,股指天天上漲,賺錢效應明顯,有幾個人愿意放棄貪婪,及時止贏?因為,只要你一拋掉籌碼,手中的股票和指數就會再創新高。正是因為機構投資者在低位和高位進行反方向心理暗示,使得你很難真正做到高拋低吸。
再者,什么是低吸。從理論上來講,只要股市跌到個股股價低于其估值以下,但是此時低吸也未必是本輪熊市的真正底部,因為在你看來是已經見底了,但是股市或者個股下面還可以創出新低,最終你會發現看似地板價之外,還有地下室,還有十八層地獄。另外,本該在低吸的時候,很多股民卻在做割肉的事情。
最后,如何做到高位拋籌也成問題。高位拋籌恐怕就連李嘉誠都做不到。因為,李嘉誠有句名言,他說只賺利潤最豐厚的那一段收益,至于魚尾行情是要讓給別人去做的,他永遠不賺資本市場最后一分錢。從目前來看,即使是遇到大牛市行情,在持籌碼方面也很難持到最后,因為很多人都在半路把拋籌拋掉了,后來發現牛市大漲,也已經晚了。
至于說散戶在短線炒股能否達到高拋低吸的境界,我覺得那只能是博弈了,而博弈的結果,肯定是十博九輸。而能夠在長期價值投資方面,真正能夠做到“高拋低吸”的人很少,真能做到熊市底部買一點,牛市行來時賺一點就不錯了,即使像巴菲特那樣的高手,也無法做到“高拋低吸”,而是在相對低的地方買進,相對高的地方出售,永遠不會賺取兩個極端區域利潤,因為這太難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