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如止水。
表面一臉平靜,內心毫無波瀾。
見過好幾位民間高手,股市身價數千萬的那種,基本上給我都是這樣一種感覺。
所謂冷漠、冷血,其實和炒股厲害完全不沾邊。
我也見過一些公募私募的大佬,完全就不是一個風格。
與私募公募大佬開口閉口就是行業、趨勢、貨幣政策、外圍環境。
相反,這些民間的高手更愿意和你交流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比如人生、財富等有些哲學的問題。
炒股高手本身有幾個特別大的特色,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心態平和不把錢當錢看,把錢當數字看。
這是我07年碰到的一位民間高手和我說的話。
我當時還在想,你股市里就有個小千萬了,當然能把錢當數字,我們小散在乎這些錢也是正常的。
后來我想明白了,不管是職業股民還是兼職股民,炒股的錢本身都不應該影響生活。
既然選擇進入投資市場,那么就應該直接把錢看作是數字,是這場投資游戲的資金和籌碼。
做個不恰當的比喻,既然要進賭場,在錢換成籌碼的一瞬間,就要把籌碼當作籌碼來看,如果這些錢會影響你的生活,那就別去賭場,好好生活,不要因為情緒影響了判斷,不然必輸無疑。
確實,心態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對于職業股民來說,其實更難,因為他們絕大多數的收入都來自于股市,更輸不起,而普通股民大多還有工作。
這可能就是股票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所在吧,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管理能力,并不僅僅在于股票市場,生活中碰到很多讓人煩躁的瑣事時,也是非常考驗人的情緒管理能力,相對比較急躁的人,其實是不太適合進入波動較大的股市中去的。
這也是為什么這些高手都心如止水。
無比自律如果你和他們經常接觸,會發現他們其實無比自律,他們是真的把炒股當作是事業在做。
成功的人幾乎清一色的都自律,這一點特別可怕。
每天給自己的安排妥妥當當,從起床,到吃飯,看財經,然后開市,午休,下午開市,到晚上。
我的客戶中一個有大幾百萬股票資金的阿姨,每天送完孩子就到營業部,收市后從營業部回家,路上就是買菜,然后接孩子回家,做飯,天天如此。
很多人說這是規律,不是自律,但在我看來,不管刮風下雨,都能日復一日的重復,就是自律。
阿姨說她回家基本不看股票,更不看什么財經新聞,每個工作日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才是她研究股票的時間。
這個阿姨雖不像那些別人認為的大神那樣搞什么技術操作,倉位控制,但是波段操作,高拋低吸賺了不少錢,投入股市的資金才幾十萬,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操作翻了10來倍了。
比起民間的股市牛人,那些真正的投資大佬們就更自律了,所有的時間作息都是安排幾乎都是固定的,尤其是工作日,每天復盤時間,看盤時間,早盤的新聞時間等等。
每一個成功人士背后,都是一張自律表。
愛學習,善于總結每一次交易,都離偉大更進一步。
這是另一位高手的微信座右銘。
損失是改善錯誤的機會,勝利是增強自信的機會。
如果能敏感地吸收經驗,那時間一點都不會浪費。
我為什么賺到錢了,又為什么虧錢了,這兩個問題都需要不停地問自己。
如果能總結錯誤,那么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總結勝利的原因,那么離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在股市中,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是成長。
炒股這件事,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每一次又不完全和上一次一樣。
這才需要不斷的學習總結,不斷的成長。
懂規則,有執行力打個游戲都有規則,更別說是投資市場了。
聰明的人善于總結規則,而優秀的人更懂得利用規則。
人在股市摸爬滾打幾年后,其實多多少少都能摸透一些市場規律,但很多人依然賺不到錢。
原因很簡單,沒有執行力,猶豫,懷疑。
這一方面可能有心態上的原因在作祟,但更多的是不去服從規則,不去執行。
記得一位短線高手和我說過,股票止損的成功率只要超過50%,止損就是對的。
因為不僅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在10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下,你成功避免了5次更大的虧損,而可能1次重大的虧損,會讓你之前的很多次成功都付之東流。
其實,還有很多詞語可以用來形容股市中的高手,比如冷靜、幽默、自信、謙虛等等。
有人說股市像一個巨大的修行場,這句話肯定沒錯,只不過是不是在修行場里悟道,這就不好說了。
我自己認為,股市本身,既需要去認知市場規律,同時也需要去參悟人生的大道。
天地間,大道和規律本身是相輔相成的。
公獨何人,心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