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10月22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1中國金融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在科技金融分論壇上,一場來自保險、基金和支付領域代表的圓桌對話圍繞“科技賦能財富管理——暢想共同富裕之路”熱烈展開。
當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金融科技創新也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金融業的組成部分,財富管理領域也借著科技的力量實現了效率和服務的雙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個人金融資產已達205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而國內的客戶深受數字化發展的影響,尤其重視科技賦能服務及時性、專業化與定制化上的飛躍式體驗。可以這么說,財富管理行業想要打造新的護城河,數字化科技是尤為關鍵的一環。
參與圓桌討論的嘉賓們也深有感觸,他們認為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運用讓消費者增加了金融產品的可獲得性,而隨著科技在金融領域運用的逐步加深,還將有更多想象空間。
科技讓消費有了更多選擇
“金融其實是一個傳統行業,而通過科技的賦能,讓金融業有了更好的發展。”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行政官王前進表示,通過科技的賦能,保險業在產品研發端、銷售端、客戶端和服務端都有了更好發展,消費者的保險體驗更加便捷。
產品方面,依托于大數據和各方面的新技術,各家保險公司在研發產品的時候都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在科技賦能的過程中,各個行業都在利用大數據來了解不同收入、不同群體、不同場景下的消費者需求偏好,從而推出不同的產品。
銷售層面,經過科技賦能后,機構的營銷行為不再只是一個推銷的過程,而是變成了基于客戶需求分析后的有針對性的推薦。據悉,同方全球人壽利用科技體系建立了“宙斯”銷售系統,保險規劃師可以借助這個平臺了解客戶需求、資產狀況、身體狀況,給客戶匹配更有針對性的產品。
客戶層面,科技讓金融產品的銷售渠道變得更多了,傳統的壽險公司也都有了自己的網上平臺,還有一些第三方線上銷售平臺等,這些渠道的變化,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能讓消費者更好地去挑選產品。
恒天基金執行總裁兼首席信息官王哲對此也深有體會。“財富管理領域對數字化要求是比較高的,包括APP、微信端觸達等。”王哲以恒天基金為例,介紹了其近幾年在科技賦能方面的探索。
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產品方面,恒天基金結合金融科技的大數據和AI模型進行了建模,還對接了恒天基金的雨晴數據,及時觀測產品庫的整體風險變動并給予及時反饋,還通過技術不斷進行系統迭代,篩選出優質高效的產品,從而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讓恒天基金的資產配置更有質量;建立資產配置模型及服務模型,簡單來說就是讓同一個產品以不同的方式打開,讓用戶的體驗不同,為此恒天基金引入了AI技術,跟采集到的客戶信息、產品信息進行匹配,讓客戶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更安心、更放心;在客戶端,恒天基金建立了APP、微信服務號和小程序,通過恒天基金進行投資的客戶會實時收到市場的行情變化,而恒天基金將根據這些變化給予客戶陪伴服務,讓客戶能更好地保持長期投資理念,避免被割韭菜。
定制化是機遇也是挑戰
科技賦能讓金融產品的可獲得性更易實現,從而也讓消費者對于未來金融產品的設計和服務產生了更多的期待,個性化、定制化成了近兩年金融業的熱詞。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企業也在不斷往數字化方面進行延伸,他們的業務體系也隨著產業模式的提升而變革。”易生支付副總裁王慧從支付的角度出發,介紹了一個企業服務者角色的變化。企業產業模式產生了變革,支付機構就需要配合他們業務體系的變革來提供整套定制的支付解決方案。
王慧提到,由于企業整個業務產生了變革,就需要能配合其業務模式的支付機構來配套。此外,為了防控風險、保障資金安全,易生支付在通過定制化賬戶體系輸出的過程中,結合企業的場景、交易行為、訂單信息進行數字化建模,準確地識別企業自身以及企業背后的關系網絡,并通過這些方式更好地去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個性化和定制化對企業來說是機遇,可是在從業人眼中,這也有一些挑戰存在。“實際操作過程里面它帶來的挑戰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博時基金互聯網金融部總經理吳偉杰從兩點進行了解釋。
博時基金現在已經實現了消費者購買基金后各個場景的陪伴,客戶購買基金后,無論是漲是跌都會有報告和資訊進行推送,讓客戶能夠更好地作出判斷,這已經是一個很個性化的系統了,但是這種技術不是哪家機構都能去做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戰,比如如何去判斷市場今天漲了3%,什么時候去生產報告,這都需要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其實是很難把控的。
那么,生產部門如何滿足那么多的個性化產品需要?為此,博時基金變革了組織架構,成立了業內少有的知識管理中心,職責就是生產互聯網客戶所需要的資訊產品,且保證當天生產、當天送達,以便于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博時基金完成了從業務系統到業務流程、組織架構的調整。但對一些企業來說,要完成這樣的調整和變革是十分困難的。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