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挑戰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
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沖擊,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環比延續擴張勢頭,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付凌暉表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4.9%。
在經濟持續恢復的同時,就業、物價、收入等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規模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際收支繼續改善。從貨物貿易看,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同比擴大23.7%;從服務貿易看,我國旅行服務進口減少,現代服務出口增長,前8月服務進出口逆差同比收窄66.7%。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006億美元,連續5個月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付凌暉表示,面對復雜局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態勢。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就業基本穩定,民生繼續改善,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前三季度,制造業占比提高,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前8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四是企業利潤較快增長。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5.7%。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1%,處于近年同期較高水平。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65元。補短板成效明顯,前三季度,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31.4%,快于全部投資增長。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持續增加,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
新動能在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網上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興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展開全文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挑戰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
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沖擊,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環比延續擴張勢頭,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付凌暉表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4.9%。
在經濟持續恢復的同時,就業、物價、收入等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規模基本恢復至疫情前同期水平。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國際收支繼續改善。從貨物貿易看,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同比擴大23.7%;從服務貿易看,我國旅行服務進口減少,現代服務出口增長,前8月服務進出口逆差同比收窄66.7%。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006億美元,連續5個月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付凌暉表示,面對復雜局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態勢。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就業基本穩定,民生繼續改善,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前三季度,制造業占比提高,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前三季度,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前8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四是企業利潤較快增長。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5.7%。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1%,處于近年同期較高水平。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65元。補短板成效明顯,前三季度,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31.4%,快于全部投資增長。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利用外資持續增加,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
新動能在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網上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興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