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健康險保費有望沖擊萬億元大關
10月14日,第一財經與平安健康險聯合發布《從百億走向萬億,健康險市場新十年“向善而行”——2021年健康險市場洞察報告》。縱觀近十年的發展歷史,2020年健康險保費已達8173億元,是2011年的11.82倍;2021年前7個月,健康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5717億元,預估今年年度保費有望沖擊萬億元大關。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2011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691.72億元,2020年健康險的保費已經達到8173億元,是2011年的11.82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1.57%。今年前7個月,健康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已達5717億元,預估今年年度保費有望沖擊萬億元大關。
健康險保費在人身險保費中的占比也在逐年升高,從2011年的7.12%一路增長至2021年前7月的24.81%,已占據了人身險市場中近1/4的體量。
2020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等13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稱,力爭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健康險業務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而另一方面,高速發展的背后,健康險行業本身及其與其他領域也交織著亂象與迷茫。
報告分析稱,首先健康險支撐作用不足。截至2020年,我國商業健康險賠付支出在個人現金衛生支出中占比僅14.56%,遠低于美國的37%。同時,現有產品核保大多以健康告知為主, 對醫療行為(過度醫療、理賠欺詐)等管控力弱,并未完全達到控費和增效的目的。
此外,細分險種不平衡,無法滿足客戶實際需求。目前疾病險(85%以上為重疾險)、醫療險分別占據了健康險的64%和35%份額,而護理險和失能險尚處于起步階段,幾乎可被忽略;惠民保業務雖有星火燎原之勢,但同時存在著保障內容較為局限、免賠額高、可持續性發展存疑的挑戰。
報告稱,有部分險企采用“錨定競品”的策略,定價模式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同時,在銷售導向的思維下,夸大宣傳、誤導銷售等保險行業的頑疾再次抬頭;部分險企忽視健康險經營規律,無法適應新發展環境。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2020年19家險企的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超過了65%,其中6家的賠付率甚至超過了100%。
《報告》建議,要規避這些風險,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以及醫療環境,健康險未來必須要走專業化道路。
圖片來源:IC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