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1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占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青島的見證。德國青島后,清政府與德國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后,當局開始進行新的城市規劃,許多物資由海上運來。為了方便運輸,德國人又對棧橋進行了改造,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上面可以跑轱轆馬(專門裝貨物的車子)。棧橋:形狀像橋的建筑物,車站、港口、礦山或工廠,用于裝卸貨物或上下旅客或專1供施工現場交通、機械布置及架空作業用的臨時橋式結構。
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位于膠州灣入??诒眰鹊那鄭u灣內,美景天成。小島原名就叫青島,這個小島因為常年林木蔥郁,對面有黃島,彼黃此青而得名青島,青島市1929年建置,當時也是由這個小島得名而來。其距離海岸720米,海拔僅為17.2米,面積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然而可喜的是,作為休閑用途的觀賞浮橋現在出現在了柳江上,飛鵝路的車度碼頭、東堤路的濱江一帶,新型的浮橋像彩帶一樣漂在柳江上,令人賞心悅目,為魅力柳州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靈山衛志》載:'小青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該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每逢夏季,海風吹拂,樹木蔥郁,有'琴崗翠滴'的美譽。島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島的象征之一。當時水路方面是從嶗山灣完成登陸,不過終占領青島后,日軍也效仿德軍在棧橋上舉行了閱1兵儀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7]。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1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可同時容納上千游客戲水。
海關大樓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五年監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1國一。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筑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1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