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 一邊是撈王火鍋沖刺IPO,另一邊是發布半年報的海底撈、呷哺呷哺業績下跌,連帶股市飄綠;一邊是資本市場認為火鍋依然是價值洼地,另一邊眾多品牌卻因為市場紅海頻頻遇阻;一邊是同時在多地涌現“有料”火鍋品牌“潛力股”,另一邊是“無料”火鍋的消費者吸引力逐漸走低……
也許,這次火鍋這個萬億大市場正在上演的,不是單一品牌的上市、業績下降事件,而是背后凸顯的整個品類可能將有的一次結構性調整,一次品類方向的轉型。這恐怕也是餐飲大品類發展的一個新趨勢、新探索。
“有料”火鍋沖刺IPO,“無料”火鍋頭部品牌業績下滑
9月初,撈王火鍋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一旦IPO成功,撈王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后,中國第三個上市的火鍋企業。
主打胡椒豬肚雞的撈王,旗下共有撈王鍋物料理、鍋季、撈王心靈肚雞湯三個品牌,其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09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以來,共開設了136間餐廳,其中撈王鍋物料理132間,其它兩個品牌各有兩間,門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
2018~2020年撈王的營收逐年上升,由8.71億元上升至11.25億元,而且營收增速明顯快于粵式火鍋的行業整體增速。
雖然2020年其利潤有所下滑,但主要考慮是受疫情影響,其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凈利潤分別為6.47億元和0.21億元,比2020年同期的4.36億元和0.01億元,有較明顯的恢復。
同時,由于作為主力的撈王鍋物料理餐廳也是面積在300~700平方米的大店,人均消費也高,雖然翻臺率呈持續下行趨勢,但客均消費卻連續幾年上漲。這也是撈王沖刺IPO的底氣所在。
從撈王目前披露的相關情況來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的撈王火鍋仍處在上升期,還有潛力可挖,若成功上市,在市場上可能會有更多表現。
而另一邊,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的經營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海底撈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雖然凈利潤同比上升110.0%,達到9650萬元,實現同比扭虧,但其上半年平均3.0次/天的翻臺率,較2020年的3.3次/天更低。門店數翻了近3倍,營收卻只增長了1倍。也就是說,如果海底撈菜品的成本、價格不變的話,其2021年上半年的扭虧,主要是通過門店數的擴張獲得,現有門店的營收其實是在下降。
展開全文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 一邊是撈王火鍋沖刺IPO,另一邊是發布半年報的海底撈、呷哺呷哺業績下跌,連帶股市飄綠;一邊是資本市場認為火鍋依然是價值洼地,另一邊眾多品牌卻因為市場紅海頻頻遇阻;一邊是同時在多地涌現“有料”火鍋品牌“潛力股”,另一邊是“無料”火鍋的消費者吸引力逐漸走低……
也許,這次火鍋這個萬億大市場正在上演的,不是單一品牌的上市、業績下降事件,而是背后凸顯的整個品類可能將有的一次結構性調整,一次品類方向的轉型。這恐怕也是餐飲大品類發展的一個新趨勢、新探索。
“有料”火鍋沖刺IPO,“無料”火鍋頭部品牌業績下滑
9月初,撈王火鍋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一旦IPO成功,撈王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后,中國第三個上市的火鍋企業。
主打胡椒豬肚雞的撈王,旗下共有撈王鍋物料理、鍋季、撈王心靈肚雞湯三個品牌,其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09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以來,共開設了136間餐廳,其中撈王鍋物料理132間,其它兩個品牌各有兩間,門店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
2018~2020年撈王的營收逐年上升,由8.71億元上升至11.25億元,而且營收增速明顯快于粵式火鍋的行業整體增速。
雖然2020年其利潤有所下滑,但主要考慮是受疫情影響,其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凈利潤分別為6.47億元和0.21億元,比2020年同期的4.36億元和0.01億元,有較明顯的恢復。
同時,由于作為主力的撈王鍋物料理餐廳也是面積在300~700平方米的大店,人均消費也高,雖然翻臺率呈持續下行趨勢,但客均消費卻連續幾年上漲。這也是撈王沖刺IPO的底氣所在。
從撈王目前披露的相關情況來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的撈王火鍋仍處在上升期,還有潛力可挖,若成功上市,在市場上可能會有更多表現。
而另一邊,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的經營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海底撈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雖然凈利潤同比上升110.0%,達到9650萬元,實現同比扭虧,但其上半年平均3.0次/天的翻臺率,較2020年的3.3次/天更低。門店數翻了近3倍,營收卻只增長了1倍。也就是說,如果海底撈菜品的成本、價格不變的話,其2021年上半年的扭虧,主要是通過門店數的擴張獲得,現有門店的營收其實是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