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周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本周看點
“十一”黃金周收官,“補償式出游”激活中國消費
“國貨”超越“進口貨”拐點已至?業內:品牌如何沉淀是必答題
百事可樂2022年初或漲價!供應鏈壓力打壓盈利預期
美參議院就緊急債務上限延長至12月初已達成一致
印尼通過稅收改革法案 將提高富人所得稅率
“十一”黃金周收官,“補償式出游”激活中國消費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經歷了暑期旅游高開低走后,“十一”期間,中國各地迎來了補償式出游熱潮。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據有關報告顯示,小眾沉浸式玩法有了更多的參與者。飛豬平臺沖浪、潛水預訂量環比漲超200%,帳篷、露營環比漲超14倍,徒步、攀巖環比漲超13倍。
點評:“十一”期間,旅游不但有數量上的斬獲,質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正如這條新聞所說,“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消費業態也呈現多元化。‘首店經濟’、體驗式、沉浸式等新的消費模式涌現。”沉浸式旅游是隨著體驗經濟出現的新型旅游方式。旅游活動從走馬觀花的淺度方式發展到深度的沉浸式。它可分為兩類:一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旅游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形成的場景體驗融入旅游環境。二是把單一的旅游活動擴展到多種體驗活動。例如,濟南市推出了泉水文創、泉水宴、泉水尋源游等與泉水相關的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體驗。以沉浸式旅游為代表的,百花齊放的旅游方式必將推動中國旅游業向高質量階段發展。
“國貨”超越“進口貨”拐點已至?業內:品牌如何沉淀是必答題
據中新經緯報道,以前那些為一雙國際大牌球鞋癡迷的年輕人,現在卻從頭到腳一身“國貨”。不知不覺,潮流的風向變了,消費者們的選擇也變了。消費者們對于“國貨”的認可度迅速攀升;2021上半年,安踏以228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超過了阿迪達斯中國。“國貨”超越“進口貨”的拐點來了?有年輕人說:“國內品牌的設計語言現在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且款式更新得也很快。不僅是我,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們,也有經常穿一身‘國潮風’的,這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了。”
點評:品牌的形成要靠營銷,但再好的營銷也要以消費環境為支撐。有券商在研報中指出,“國貨崛起的大方向已經不可逆,任何突發事件都有可能成為國產品牌的營銷爆點,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正在到來。”沒錯。中國品牌是在崛起,但指望突發事件成為國產品牌營銷爆點的說法值得商榷。應該承認,這一輪國產品牌熱與新疆棉、東京奧運會、河南暴雨等事件有關。但它們只是起了導火索的作用,真正的原因是:第一,中國實行鼓勵消費的政策,消費熱正在形成;第二,“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觀念煥然一新,對國產品牌有天生的偏愛。消費環境取決于經濟社會大環境。國貨熱要持續下去,經久不衰,不但要靠企業,更要靠大眾消費的增長,而不是少數人的青睞。中國有14億人口,只要有足夠的收入,就足以撐起國產品牌的大旗。
展開全文《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周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
本周看點
“十一”黃金周收官,“補償式出游”激活中國消費
“國貨”超越“進口貨”拐點已至?業內:品牌如何沉淀是必答題
百事可樂2022年初或漲價!供應鏈壓力打壓盈利預期
美參議院就緊急債務上限延長至12月初已達成一致
印尼通過稅收改革法案 將提高富人所得稅率
“十一”黃金周收官,“補償式出游”激活中國消費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經歷了暑期旅游高開低走后,“十一”期間,中國各地迎來了補償式出游熱潮。據文化和旅游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據有關報告顯示,小眾沉浸式玩法有了更多的參與者。飛豬平臺沖浪、潛水預訂量環比漲超200%,帳篷、露營環比漲超14倍,徒步、攀巖環比漲超13倍。
點評:“十一”期間,旅游不但有數量上的斬獲,質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正如這條新聞所說,“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消費業態也呈現多元化。‘首店經濟’、體驗式、沉浸式等新的消費模式涌現。”沉浸式旅游是隨著體驗經濟出現的新型旅游方式。旅游活動從走馬觀花的淺度方式發展到深度的沉浸式。它可分為兩類:一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旅游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形成的場景體驗融入旅游環境。二是把單一的旅游活動擴展到多種體驗活動。例如,濟南市推出了泉水文創、泉水宴、泉水尋源游等與泉水相關的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體驗。以沉浸式旅游為代表的,百花齊放的旅游方式必將推動中國旅游業向高質量階段發展。
“國貨”超越“進口貨”拐點已至?業內:品牌如何沉淀是必答題
據中新經緯報道,以前那些為一雙國際大牌球鞋癡迷的年輕人,現在卻從頭到腳一身“國貨”。不知不覺,潮流的風向變了,消費者們的選擇也變了。消費者們對于“國貨”的認可度迅速攀升;2021上半年,安踏以228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超過了阿迪達斯中國。“國貨”超越“進口貨”的拐點來了?有年輕人說:“國內品牌的設計語言現在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且款式更新得也很快。不僅是我,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們,也有經常穿一身‘國潮風’的,這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了。”
點評:品牌的形成要靠營銷,但再好的營銷也要以消費環境為支撐。有券商在研報中指出,“國貨崛起的大方向已經不可逆,任何突發事件都有可能成為國產品牌的營銷爆點,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正在到來。”沒錯。中國品牌是在崛起,但指望突發事件成為國產品牌營銷爆點的說法值得商榷。應該承認,這一輪國產品牌熱與新疆棉、東京奧運會、河南暴雨等事件有關。但它們只是起了導火索的作用,真正的原因是:第一,中國實行鼓勵消費的政策,消費熱正在形成;第二,“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的消費觀念煥然一新,對國產品牌有天生的偏愛。消費環境取決于經濟社會大環境。國貨熱要持續下去,經久不衰,不但要靠企業,更要靠大眾消費的增長,而不是少數人的青睞。中國有14億人口,只要有足夠的收入,就足以撐起國產品牌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