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粉類品牌的發展速度令整個餐飲行業驚喜,但整個品類呈現出“大而不強”的特征,地方區域性品牌如何走向全國亦或更大的市場是個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甘食記作為全國唯一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都肥腸粉品牌,在眾多粉面類品牌你爭我搶中,樹立了自己獨特的旗幟,靠著一碗碗匠心制作的地道肥腸粉,已經虜獲了四川乃至全國地區消費者的芳心。
(甘食記連鎖門店)
洗盡鉛華,傲立其中
據了解,甘食記第一代手藝人甘家林先生,學藝于1912年開設的成都紫東頤飯店,1935年自立門戶,從東門水碼頭挑擔售賣肥腸粉起家,后于1952年在成都芷泉街立匾經營獲良好口碑。1988年兒子甘志貴子承父業,甘記肥腸粉店在成都家喻戶曉。到了2008年,其孫甘樂將甘食記品牌正式注冊。
(手打鮮粉現場)
歷經了109年的技藝傳承與發揚,甘家三代堅持手打鮮粉經營,第三代傳承人---甘樂開創性地將祖輩打粉器皿27孔鋁粉瓢,改良為21孔紫銅粉瓢;將原本需要學師三年才能獨當一面的手打紅薯鮮粉傳統技藝流程梳理為《手打紅薯鮮粉八步集》,便于以標準可量化的科學方式,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傳授給更多的后來者。甘食記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留下了“成都肥腸粉,就吃甘食記”的良好口碑和認知。
展開全文甘食記成都肥腸粉在百年經營的沉浮中,成為成都市井歷史變遷的一幕縮影,也逐漸成為成都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從地域小吃代表,搖身一變成為深受全國顧客喜愛的成都特色美食品牌。截至今年,甘食記已在成都、西安、深圳、北京、東北等地開設65家實體門店,其招牌肥腸粉單品每年累計售出500萬份,革新產品也在持續開創中。
(甘食記招牌肥腸粉)
隨著品牌在線下市場大熱,甘食記開始思考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打破產品的創新邊界,于2018年開始立項研發“高端速食鮮粉”,建立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標準化營運體系,建造了符合食品安全高標準的中央廚房,打造了輸出全國的物流供應鏈。
在耗時500天后,甘食記成功研發出餐廳同款速食裝產品,于2020年3月正式上線售賣,預售當天產品即刻售完,印證了線上消費者對于甘食記品牌的極其認可。
收獲萬千人氣 樹立109年品牌風尚
甘食記的優勢體現在何處?作為唯一一家在店面向大眾公開展示手打鮮粉全過程的連鎖餐飲品牌,向公眾承諾每天的鮮粉現打現賣絕不過夜,堅持優選來自安岳紅薯基地的新鮮產品。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引發了消費者的持續關注和多家主流媒體的采訪報道。
央視節目《第一時間》、《回家吃飯》、《央視直播》中頻頻出現,騰訊視頻《早餐中國》中被烹飪大師推薦......
2021這一年,是甘食記走的第109個年頭,甘食記開啟“尋找100位非遺傳承人”活動,為了傳承甘食記店面 “手打紅薯鮮粉”的傳統技藝,尋找新一批第四代傳承人們。
這一年,甘食記獲得中國米粉品牌TOP10殊榮,在逐漸成為成都肥腸粉品類中的Top1品牌的道路上奮發前進。
今年9月30日,甘食記手打鮮粉節即將迎來第三屆。秉承著為食客帶來良好舌尖體驗、傳播品牌精神與理念的目的,甘食記此次將再度舉行全國品牌慶典,即將開啟“肥腸粉狂歡”倒計時。
(甘食記930手打鮮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