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服務于一級股權投資市場的清科集團也開始進軍二級市場了,此次把目標地選擇在了香港,為浩浩蕩蕩南下的中資又添了一股“創投新勢力”。
日前,清科創業(1945.HK)完成對大得證券有限公司的收購,并獲得第1類(證券交易)及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證券交易牌照。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有了這2個牌照以后,清科創業就能正式進入投行證券服務領域,成為包括IPO股票承銷與經紀、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品交易等全方位服務組合的金融服務商。
清科創業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倪正東認為,在香港市場開展證券業務,是清科創業的重要戰略布局。此次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清科創業得以深入發揮創投服務動能,同時借助北京總部的優勢資源,開展境內外的業務聯動,為支持企業赴港上市創造有利條件。
拓展二級市場業務半徑
2020年12月30日清科創業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成為中國股權投資服務第一股,股票代碼為01945.HK。當時發行價為11港元,開盤15.82港元,漲幅一度達43.82%,市值超47億港元。截至到9月17日,清科創業報3.86港元,市值12億港元。
而上市的時候清科創業引入多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盈科資本、IDG資本、紅杉中國公開市場基金等,合計認購金額約占總募資金額的45%。而公司現有股東不乏紅杉資本、海爾金控以及天使投資人龔虹嘉等眾多知名投資方和企業家的身影,可見清科的影響力。
根據上市披露的信息,清科的成立要從1999年開始,當時年僅25歲還在清華經管學院讀博士的倪正東和幾位同學在清華校園創辦了清科,開始琢磨為新興的創投行業提供各種服務。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清科集團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成長壯大。目前清科集團的業務主要分為清科創業和清科投資兩大主線。清科創業主要提供全面的線上及線下股權投資服務組合,可分為數據服務、營銷服務、咨詢服務及培訓服務,旗下擁有私募通、投資界、項目工場及沙丘大學四個主要線上平臺。服務對象則面向中國股權投資行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投資人、創業者、成長型企業以及政府機構。
有投資人士表示,此次清科創業在香港拿下1、2號牌照,正式進入投行證券服務領域,意味著拓展證券服務業務至香港,長效補充現有業務組合的同時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發展后勁,做好全鏈條創投服務閉環。
瞄準香港市場新機會
全球IPO市場依舊展現出強大的韌勁,作為IPO市場全球排名第二的香港,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內地蓬勃發展的數字科技、醫療創新、消費創新等企業正在加速登陸港股市場,港股市場正逐步成為中國新經濟企業的重要上市地。
根據安永發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上半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45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2,10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減少24%,而籌資額增加127%。其中百度、嗶哩嗶哩、攜程、汽車之家4家中概股回歸香港,占前十大籌資額的38%。
2021年上半年超過八成數量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籌資額占全部籌資額的97.5%,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上升。投資者申購新股的熱情比去年同期升高,主板平均超額認購倍數達439,較去年提升98%,上半年所有香港主板上市企業均獲得超額認購。
作為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的一部分,香港資本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內地企業連接國際資本市場的橋梁,也是內地企業走向海外,面向國際的重要窗口。不僅僅是清科創業,早一批的中資券商也相繼通過在香港收購本地證券進軍港股,而包括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對于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也躍躍欲試,
據了解,字節跳動在2019年底在香港注冊了松鼠證券,香港政府公司注冊處信息顯示,松鼠證券有限公司、松鼠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松鼠證券國際有限公司三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均在2020年8月28日注冊成立。而在今年3月,字節跳動將此前收購的香港本土券商亞洲太平證券(1996年成立)更名為恒星證券,但未實際上線。由于監管政策的要求,近期也傳出了要收縮金融板塊的傳言。
香港資本市場在與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支持內地企業融資發展等方面發揮作用明顯,而在香港市場的競爭也相當激烈,不僅僅有中資銀行、券商的早期進入,而且有外資行的長期布局,清科想打好這張“證券”牌,或許還需要更多因地制宜的策略。
編輯: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