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篩選測試化驗實驗室土壤普查辦負責制定規范篩選土壤三普檢測實驗室和質量控制實驗室技術能力審核工作,明確申請檢測實驗室和質量控制實驗室的準入標準及篩選評審程序,以及土壤三普檢測實驗室和質量控制實驗室管理辦法。3.5.1檢測實驗室各省級土壤普查辦,負責從科研教育、第三方檢測等機構中,按照檢測實驗室的組織管理、檢測能力、能力驗證考核、檢測人員、設施環境、儀器設備、工作業績、違規信用記錄等準入條件,初步篩選出檢測實驗室,原則上每個省(市、區)初步篩選出的檢測實驗室數量不超過30家,并將初步篩選評審確定的檢測實驗室、相關申請材料和評審材料上報土壤普查辦。
土壤普查辦牽頭對各省(區、市)推薦的檢測實驗室組織對檢測實驗室技術能力進行復核,并發布《第三次土壤普查檢測實驗室名錄》,供各省(區、市)在土壤三普工作中選用檢測實驗室;各省(區、市)在土壤三普工作中,可以選用推薦名錄中非本行政區域內的檢測實驗室。
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狀分析。通過土壤樣品采集和測試,普查土壤機械組成、土壤容重、有機質、酸堿度、營養元素、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典型區域土壤生物多樣性等土壤***、化學、生物指標。
土壤利用情況調查。結合樣點采樣,重點調查成土條件、植被類型、植物(作物)產量,以及耕地園地的基礎設施條件、種植制度、耕作方式、排灌設施情況等基礎信息,肥料、、農膜等投入品使用情況,農業經營者開展土壤培肥改良、農作物秸稈還田等做法和經驗。
技術路線與方法以土壤二普、國土三調、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農業普查、耕地質量調查評價、森林資源清查固定樣地體系等工作形成的相關成果為基礎,以遙感技術、***信息系統、定位系統、模型模擬技術、現代化驗分析技術等為科技支撐,統籌現有工作平臺、系統等資源,建立統一的土壤三普工作平臺,實現普查工作全程智能化管理;統一技術規程,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操作;以二普土壤圖、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圖等為基礎,統一編制土壤三普工作底圖;根據土壤類型、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地形地貌等工作底圖上統一規劃布設外業采樣點位;按照檢測資質、基礎條件、檢測能力等,統一篩選測試化驗機構,規范建立測試指標與方法;通過“一點”跟蹤管理,統一構建涵蓋普查全過程質控體系;依托土壤三普工作平臺,和省級分別開展數據分析和成果匯總;實現土壤土壤三普標準化、化、智能化,科學、規范、推進普查工作。】
土壤普查是一種系統性的調查方法,旨在收集和分析土壤的各種信息,包括土壤類型、質地、肥力、水分狀況等。土壤普查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特征和潛力,為農業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土壤普查通常由團隊進行,他們會根據一定的調查方法和標準,采集土壤樣本,并進行實驗室分析。通過分析土壤樣本,可以得出土壤的理化性質,如pH值、有機質含量、氮、磷、鉀等養分含量,以及重金屬和有害物質的含量等。這些信息對于農業決策和土壤保護非常重要。土壤普查的結果可以幫助農民和農業了解土壤的適宜用途和管理要求。比如,通過了解土壤類型和質地,可以選擇適合的作物種植;通過了解土壤肥力和養分含量,可以合理施肥,提高產量和品質;通過了解土壤水分狀況,可以制定合理的灌溉計劃,節約用水資源。除了農業方面,土壤普查對于環境管理和土地規劃也十分重要。通過了解土壤的有害物質含量,可以評估土壤的污染狀況,制定相應的治理措施;通過了解土壤類型和質地,可以合理規劃土地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總之,土壤普查是一項必要的工作,它提供了土壤特征和質量的準確數據,為農業生產、環境保護和土地規劃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