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壓鑄過程中,填充結束并轉為增壓階段時,作用于正在凝固的金屬上的比壓(增壓比壓),通過金屬(鑄件澆注系統,排溢系統)傳遞型腔壁面,此壓力稱為脹型力(又稱反壓力)。鎖模力(即合模力)是選用壓鑄機時首先要確定的重要參數。計算方法當脹型力作用在分型面上時,便為分型面脹型力,而作用在型腔各個側壁方向時,則稱為側面脹型力.脹型力可用下式表示:P脹型力=P比壓×A投影面積式中:P脹型力 表示 脹型力(單位:N-牛)P比壓 表示 增壓比壓(單位:Pa-帕)A投影面積 表示 承受脹型力的投影面積(單位m2-米2)通常情況下必須使鎖模力大于計算得到的脹型力。否則,在金屬液壓射時,模具分型面會脹開,從而產生金屬飛濺,并使型腔中的壓力無法建立,造成鑄件尺寸公差難以保證,甚至難以成型。
壓力鑄造(die casting):是利用高壓將金屬液高速壓入一精密金屬模具型腔內,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冷卻凝固而形成鑄件。
壓鑄工藝特點:
優點:1、壓鑄時金屬液體承受壓力高,流速快2、產品質量好,尺寸穩定,互換性好;3、生產效率較高,壓鑄模使用次數多;4、適合大批大量生產,經濟效益好。
缺點:1、鑄件容易產生細小的氣孔和縮松。2、壓鑄件塑性低,不宜在沖擊載荷及有震動的情況下工作;3、高熔點合金壓鑄時,鑄型壽命低,影響壓鑄生產的擴大。
應用:壓鑄件zui先應用在汽車工業和儀表工業,后來逐步擴大到各個行業,如農業機械、機床工業、電子工業、計算機、鐘表、照相機和日用五金等多個行業。
壓力鑄造特點介紹:
高壓和高速充填壓鑄型是壓鑄的兩大特點。它常用的壓射比壓是從幾千至幾萬kPa,甚至高達2×105kPa。充填速度約在10~50m/s,有些時候甚至可達100m/s以上。充填時間很短,一般在0.01~0.2s范圍內。
壓鑄應用范圍及發展趨勢:
壓鑄是先進的金屬成型方法之一,是實現少切屑,無切屑的有效途徑,應用很廣,發展很快。鑄件的尺寸和重量,取決于壓鑄機的功率。由于壓鑄機的功率不斷增大,鑄件形尺寸可以從幾毫米到1~2m;重量可以從幾克到數十公斤。國外可壓鑄直徑為2m,重量為50kg的鋁鑄件。
壓鑄模具使用問題分析: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澆鑄溫度高低、模具是否經預熱、水劑涂料噴涂量的多少、壓鑄機噸位大小是否匹配、壓鑄壓力過高、內澆口速度過快、冷卻水開啟未與壓鑄生產同步、鑄件材料的種類及成分Fe的高低、鑄件尺寸形狀、壁厚大小、涂料類型等等)。也有內因(例模具本身材質的冶金質量、坯料的鍛制工藝、模具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澆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模具機(電加工)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包括各種配合精度和光潔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現早期失效,則需找出是哪些內因或外因,以便今后改進。 但在實際生產中,溶蝕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內澆口直接沖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現溶蝕現象,以及硬度偏軟處易出現鋁合金的粘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