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聯社(上海,編輯 張揚)訊,A股萬億成交漸成“常態”,但讓人意外的是,大盤指數并未伴隨成交額的提升而明顯上漲,背后到底有何隱情?
“萬億”成交由誰主導?
截至9月10日收盤,兩市成交額超1.5萬億元,這是自7月21日以來,A股成交額連續38個交易日超過1萬億元。
對于新增資金的來源,中金公司認為,基于新增投資者數量增加、私募基金證券管理規模今年增長約45%等數據和市場特征,預計對成交額增量貢獻較大的可能是個人投資者和私募基金,量化私募規模增長也有貢獻。
東亞前海證券則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個人投資者加快入場的事實。其研報指出,8月低價股成交活躍度提升,8月前四周低價股在成交額排名前25%的個股中占比分別為5.63%、5.33%、6.58%和6.29%。對于邊際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低價股往往是其直接參與A股市場的最低門檻,從歷史上看,大規模的個人投資者入場也都伴隨著一輪低價股行情。
而備受關注的兩融及北向資金雖然有持續流入的現象,但卻并非市場主要貢獻力量。中金公司研報指出,兩融余額1.9萬億元已創下6年新高,但從占A股流通市值角度僅略高于歷史均值,風險相對可控。
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
另外北向資金近期持續保持凈流入狀態,但歷史上北上資金成交占比與藍籌的表現更相關,今年以來藍籌股表現疲弱導致北上資金的成交額占比由年初最高7%下滑至當前約5%的水平。
展開全文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外資持續入場的真實性爭議也較大,據一位香港基金經理透露,現在A股市場的外資主力并非海外基金,而是在香港拿到牌照的內地量化基金巨頭。這些基金在香港低息環境下放5倍杠桿高頻交易A股。據說,交易頻率是一周全部換一遍,資方配給量化基金那邊的資金利率低于2%(杠桿率水平遠高內地兩融,資金成本亦遠低于內地水平)。
行情過熱了嗎?
市場持續高額成交也引起了部分投資對行情過熱的擔憂,不過據中金研報,本輪行情換手率上升相比歷史更緩慢,市場也并未出現全面過熱的現象,市場表現可能相比以往高換手率時期更平穩,也更適用均衡配置的策略。
中金認為,歷史上的持續高換手率多在牛市期間或短期急漲急跌,單日5%以上的換手率可能反映情緒過熱且有回調風險,如果后續市場成交額進一步上升至單日2萬億元(或持續高于1.8萬億元)可能相對值得警惕。
資金進行風格切換
與持續的高額成交并不同步,大盤指數并未有明顯上漲。截至發稿,上證指數雖逼近前高,但相較于7月21日僅上漲4%。
若以創業板指為例,指數的表現則加慘淡,創業板指7月22日階段見頂持續下挫,較高點相比,創業板指近一個月回調超10%。而近期走勢與滬指背離更加明顯。
滬指與創業板指走勢一升一降的背后,是市場風格再度切換的直觀反映。前期的熱門賽道新能源概念股明顯滯漲甚至不乏大幅回調品種,僅有部分強勢股仍在帶頭沖鋒。而周期股及中字頭概念股則明顯接過領漲大旗,在近期的行情中表現的異常強勢。
中金公司從行業的角度揭開了市場資金的變化情況,其認為,從行業方面來看,周期行業整體貢獻最為顯著,對成交額增量貢獻最多的是基礎化工和有色金屬,熱門成長賽道除了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以外,其它行業對成交額貢獻整體下降,六大強周期行業成交額占比由年初不足15%提升至近期25%。
東亞前海證券也持類似觀點,巨額成交下指數未明顯上行的原因主要是:成交量上升過程中,不同資金進場順序不同,推動了市場風格切換加速。
7月初熱門賽道逐漸出現交易擁堵現象,前四大行業成交額占比超40%,并于8月初達近五年極值44%。隨后前期熱門賽道出現分化,電新,電子兩行業成交額排名出現交替。當前來看前四大成交額五日移動平均已低于40%,單日成交額占比排名靠前的行業為電新(10.97%)、有色金屬(10.44%)、基礎化工(10.29%)、電子(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