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發布了首期《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2021)》。報告顯示,在30個國際金融中心里,紐約以96.7分位居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第1,倫敦、波士頓緊隨其后。而上海以83.7分排在第8,與排在前面的中國香港、新加坡、巴黎、洛杉磯的評分差距僅在2分以內。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在發布會上表示,編制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一是為了跟蹤全球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認識上海與成熟資管中心的差距,明確上海資管中心的建設方向和路徑。二是圍繞指數可以展開一系列國際研究項目和交流活動,提高上海在全球資管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的話語權。
據了解,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采取客觀定量指標進行評價,包括了46個定期更新的定量指標和2個定性指標。
在指標權重設計方面,該指數突出了核心指標(即資產管理規模)的重要性。8個細分領域的權重分別為資金供給10%、營商基礎10%、人才儲備20%、底層資產20%、資管機構及開放式基金為30%、ESG業務和另類資產10%。該指數還突出了交易所在資產管理中的基礎設施功能,反映了資本市場相較于銀行體系能夠提供更多的優勢。
報告指出,上海與巴黎綜合實力相當,且能提供更大規模的資金和底層資產,在資金供給方面,上海位列全球第5,而巴黎位于第10;上海在營商基礎和人才儲備方面較香港有較大差距;上海在營商基礎、人才儲備、資管機構等三個領域較倫敦和紐約均有較大差距。
對于上海建設全球資管中心的方向和路徑,盛松成提出了3個建議:第一,引進機構,推動綠色資管產品創新,引導境內外領先的資管機構配置中國綠色資產,為中國“雙循環”戰略服務;第二,引進資本,推動資本雙向流動和人才流動,尤其是要發展中介型服務,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平臺;第三,拓展中國金融集團海外布局,為國內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海外投資服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