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隨著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實現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應對全球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等方面,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如何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是本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會員大會重點討論的話題。在“與中小企業對話:挑戰與機遇”圓桌論壇上,深交所的“樣板”備受關注。
作為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一員,深交所在三十年歷程中,始終致力于提高直接融資能力,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自2004年起,深交所就分步設立中小板、創業板,為中小創新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積累經驗。去年,深交所成功實施了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充分利用這一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機遇,進一步提升市場包容度和覆蓋面,支持更多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型企業能夠登陸資本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總量已近250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0家,其中超過9成為高新技術企業,6成為戰略新興產業企業,130多家屬于“專精特新”的“小巨人”公司。開板12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累計股權融資金額合計超1萬億元。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管委會成員、投行業務負責人王晟表示,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有賴于企業家的敏銳洞察、果敢堅持,在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默默耕耘,最終迎來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不斷支持。兩位提到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都是資本市場協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強的良好工具。
王晟認為,目前科創板已經發行200多家公司,創業板在改革后也已發行了200多家公司。很多具有特殊股權結構、尚未盈利、具有紅籌架構的企業也通過注冊制改革后的新路徑完成了上市融資,為企業提供急需的資金支持。“未來,希望持續提高資本市場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規則的穩定性,更好適應中小企業和創業創新企業的發展。” 王晟表示。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鳴鐘表示,要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性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市場各方的持續努力。在企業方面,需弘揚企業家精神,聚焦主業、規范運作,回報市場;在投資者方面,需倡導長期投資、持續投資理念,發掘優質中小企業價值;在監管機構方面,需持續引導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只有市場各參與主體協調盡責、凝聚合力,才能保障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