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
記者 | 郭凈凈
記者 | 郭凈凈
9月7日,中國化學(601117.SH)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稱,該公司完成非公開發行股數為1,176,470,588股,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約100億元。
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8.5元/股。而9月7日收盤,中國化學股價報收13.99元/股,較此次定增價高64.59%。9月8日一早,該公司股價跌逾5%,隨后有所回升。2021年以來,中國化學股價飆升,累計漲幅超140%。
定增結果顯示,中國化學本次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19家。其中,該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化學集團”)以30億元獲配股份數352,941,176股,占此次發行股份數的30%,相關股份限售期18個月;此次增資后,中國化學集團直接及間接持有中國化學股份增加至2,849,784,323股,其中中國化學集團賬戶持股數為2,182,035,356股,中化學建投賬戶持股數為151,135,447股,18中化EB專戶持股數為516,613,520股。持股數累計增加109,764,923股,持股比例下降至46.65%,持股比例累計減少8.89%。
同時,中信證券控股的金石投資旗下金石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基金耗資約15億元獲配中國化學股份數1.76億股,定增后成為中國化學持股比重達2.89%的第四大股東;中國化學大股東國新投資以約3億元繼續增資,獲配股份數3529.41萬股,定增后持股比增至3.18%。
泰康資產分別通過旗下聚鑫股票專項型養老金產品、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投連行業配置型投資賬戶、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投連創新動力型投資賬戶、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分紅-個人分紅產品等產品各自出資5億元、2.5億元、2.54億元、4.32億元,獲配中國化學股份數分別為5882.35萬股、2941.17萬股、2988.23萬股、5082.35萬股,累計投資額14.36億元。
證券機構方面,中信建投證券出資2.74億元獲配中國化學股份數3223.52萬股,華泰證券以2.59億元獲配股份數3047.05萬股,中郵證券以其管理的幸福系列16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以2.5億元參與本次認購股份數2941.17萬股,中信證券以1.27億元獲配股份數1494.11萬股。
展開全文此外,易方達基金通過旗下公募基金產品以6.08億元獲配中國化學股份數7152.94萬股;山東駝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駝鈴鐵發成長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約4.51億元獲配股份數5305.88萬股;財通基金以其管理的財通基金安吉102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等41個資產管理計劃產品耗資4.47億元獲配股份數5258.82萬股;南方天辰(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旗下南方天辰景晟15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3.07億元獲配股份數3611.76萬股;富榮基金通過其管理的榮耀6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榮耀8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以約2.9億元獲配股份數3411.76萬股;北京瑞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2.51億元獲配股份數2952.94萬股;大家資產藍籌精選 5 號集合資產管理產品、濟南江山投資合伙企業分別以2.5億元獲配股份數2941.17萬股。
界面新聞獲悉,按照中國化學去年發布的定增預案,該公司擬向包括控股股東中國化學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不超147,990萬股,預計募資100億元;其中,中國化學集團以現金方式參與本次發行認購,認購數量不低于本次發行實際股票數量的17.6%。
此次百億定增中,中國化學主要有三大用途,分別是30億元投資尼龍新材料項目、40億元用于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其中俄羅斯NFP 5400MTPD甲醇項目、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各投入20億元)、以及3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據介紹,尼龍新材料項目已經開工,預計于2022年投產,將形成完整的尼龍66切片產業鏈并打破國外對尼龍66產業的壟斷;經測算,該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可達20.66%,稅后為16.82%。俄羅斯NFP5400MTPD甲醇項目是全球單系列裝置最大甲醇項目之一,位于俄聯邦濱海邊疆區,是俄遠東經濟特區最重要的能源深加工項目之一。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煤化工項目,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估算總投資達1250億元;項目將打造成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型現代煤化工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化學是一家集研發、投資、勘察、設計、采購、建造和運營一體化的知識密集型工程建設企業,是目前行業內資質最齊全、功能最完備、業務鏈最完整、知識技術相對密集的工程公司。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9.15億元,同比增53.0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32億元,同比增33.70%。截至2021年7月底,包括已經公告的重大合同,該公司累計新簽合同額1412.04億元,其中國內合同額1321.06億元,境外合同額90.98億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54.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