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獸按
年年價格戰,年年搶位置。
作者/楚勿留香整理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1042篇原創文章
這是生鮮傳奇董事長王衛在由靈獸傳媒主辦的“2021中國零售創新峰會暨小業態發展大會(第七季)”上的演講。
略有刪減,下為演講全文:
1
小業態管控難題
小業態,這個詞是我發明的。
今天,大家如此熱衷小業態,放到七八年前簡直不可思議。
如果真正深刻理解這個詞,其本身是個貶義詞。因為,當時我們在做大型賣場時,突然發現對我們沖擊最大的不是電商,而是那些烘焙店、水果店和零食店等。
當時,我們對此曾很不屑。后來,為了破解他們,我們嘗試把超市按阿米巴的方式分成小業態。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解剖、剖析,沒想到卻被他們同化了。所以,樂城就改變了自己原有的商業策略,由原來的大型賣場專做做垂直的主題超市,改為做小業態的集合。
展開全文在做的過程中,我們個人做了一個更重要的選擇,我把企業和個人的方向轉移到社區生鮮上。
第一,我發現這是一個超級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完全沒有開墾的處女地。但我也輕估了做這件事情的難度,以前我雖然知道它,沒想到他如此之難。
生鮮這件事情客觀講,到今天為止,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跑通。生鮮傳奇到今天為止,已經六年了,很多人去生鮮傳奇看物流中心、看七代店,很多人找到我答題解惑,我們做生鮮的就是在不斷度劫,希望找到解決方案。
做生鮮難,是因為找不到學習的榜樣。
第二,生鮮業態是所有業態中最神奇的,是一個消費者比你還有更多商品知識的業態。
第三,生鮮的競爭對手拿著一桿秤的老太太坐在你門口,就能對你有殺傷力。這不是做一個大的百貨店,路邊的小販小攤與你不是同一個溫度,無法與你競爭。但生鮮領域恰恰在低維度競爭。
路邊小攤小販帶著一桿稱在你超市門口坐下來,甚至在你門口擺個西瓜攤會賣得比你更好。
但生鮮一旦做大,做到20家以上門店的時候,你會發現極其艱難。當做到100家店以上的時,就不得不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科技公司。
如果沒有好的軟件系統和管理技術,根本無法對上百家的生鮮企業進行有效管控。
現在很多生鮮業態的連鎖,實際上是偽連鎖,并不能對生鮮進行管控。
第一,如果未來你的門店是億萬級的,沒有有效的管控方式是很困難的;第二,生鮮會永遠陷入午休無止的價格戰。我們從創業開始,在合肥歷經了六年,幾乎把所有的友商都超越了。但舊潮退去又涌新潮,又來了新的對手——年年價格戰,年年搶位置。
2
迂回破局
如何真正破局?生鮮傳奇其實做了一個迂回:
把一家企業按照1000家店的模型設計,重新整合生鮮模型。從供應鏈、門店效率、門店模型、商品策略等9大方面設計。
如果要真正實現生鮮壁壘,一是,效率。我們在物流、籠車及基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事情;二是,要有自己的品牌壁壘。生鮮傳奇大量開發自有品牌,我們自己加工的和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經超過了一半。
但當我們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超過一半的時,似乎壁壘形成了。但又突然發現新的問題來了。
很多傳統的線下企業都覺得線上部分占比太少了,如果能做到15%-20%,那就就幸福了。
我們希望形成自己的壁壘,但新的問題出來了。有一家大店開業,以前我們的自有品牌商品不打折,但這次卻做了七五折促銷。我原以為自有品牌商品會賣爆掉,但結果卻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在醬油品類上,海天打八折,整個貨架都快搶沒了。但我自己的自有品牌醬油只賣了少一部分,整個貨架最刺眼是品牌醬油被賣空了,剩下的全是自有品牌的醬油。
事實上,生鮮傳奇自有品牌醬油是大同代工的,是真正的中華老字號產品。而且在醬油的定價上,原本就低于同類產品。再加上又打折打得多,但實際上卻沒有效果,這個事情讓我們很苦惱。
后來,我們做了一次調研,發現14%的消費者對生鮮傳奇的自有品牌非常忠誠,68%的顧客使用過生鮮傳奇的自有品牌。但還有14%天天在生鮮傳奇購物的顧客不知道生鮮傳奇有自有品牌。
經過思考,我們發現,當自有品牌足夠多的時候,生鮮傳奇品牌的定位就模糊了。
我們以前做超市,無論是定位還是營銷,其實只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商品組合;第二,是價格策略。
何為商品組合?以醬油商品組合舉例,比如做中高端超市,可能會賣李錦記、海天,再加上千禾和一些日本等進口品牌醬油。消費者一看,就知道這家超市是中高端;如果做中低端超市,可能還是海天、李錦記,但再往下做一點便宜一些的加油,消費者就知道這家超市是中低端的。
所以企業定位和品牌定位,通過與大品牌之間的鉚釘,就很清楚地展現出來了。
但當一個門店的商品都是生鮮傳奇自有品牌的時,你的定位是高端,中端,還是低端,這件事情就沒辦法鉚釘了。
此外,就是價格策略。比如,原來李錦記你賣10元,我賣9元就很便宜了,消費者肉眼就能感覺到賣的很便宜。
但如果今天生鮮傳奇自有品牌醬油打五折,我們發現,無論賣多便宜,消費者都無法界定你的便宜。
思考后,我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是個零售商。
我們天天說,我們自己是個制造型零售企業,我們已經制造出了大量的產品,甚至我們有自己的加工廠。
粗略算一下,我們一年自己的產品產出大概5億元,但其實已經相當于一個很大的食品加工廠。
生鮮產品的加工中心,其實是一個半成品的加工中心。我們本身就是一個品牌商,但我們還是用超市思維,依然在做商品組合,把我們自有品牌組合到貨架上,我們依然是在做價格策略,但我們卻沒有鉚釘價格。
后來,我一位朋友給蘑菇品類做了一個方案——中國好蘑菇。
這位朋友發現,生鮮傳奇的蘑菇做得非常有特點,不僅品種多,有二三十款蘑菇,而且品質非常好。但似乎放在店里面,消費者卻看不出來。
我一直認為,菌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增長品類,而且市場的規模會非常巨大,我特別想把蘑菇做起來,也花了很長時間引進了近30款蘑菇,但在我們的門店里面表現非常差,完全沒有存在感。
朋友對我講,你將蘑菇擺在貨架上,怎么會有存在感?
朋友建議我把蘑菇做成一個品牌打造,所以他做了一套方案。“中國好蘑菇”一叫出來,就站在這個行業的尖端了。
為了說明這件事情,塑造的權威性,我們找到了蘑菇協會的秘書長,委托他題字——中國好蘑菇。他是中國唯一一個菌菇類的院士,做菌菇的都會認知到這個價值。
這時,我們才發現。做品牌的套路,與我們完全不一樣,他是站在一個品牌的角度去思考和做事。
現在很多菌菇不知道往哪里賣,因為他們與超市也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所以很多菌菇都賣到了批發市場,也賣不上好價格。同時,有很多種植戶,有很好的菌菇品種也不敢種,因為種出來也賣不掉。
如果有這么一個商號,甚至在全國對菌菇品種進行推廣,菌菇種植戶也愿意推動這件事情,愿意與你合作。因為,這件事情既是我所需,也是他所需。
這件事情給了我重大啟發,我們要從傳統超市的商品組合和價格營銷,向品牌推廣和品牌營銷甚至品牌塑造轉型。
3
生鮮傳奇的七代店
生鮮傳奇在去年基本已經跑通了,在前三季度已經盈利了。
但沒有辦法,拼團橫亙在這里不會離開,我發現用原來的第五代店還是不行,還要找到新的增長方法與模式。
我們該怎么去改?
正好有這么一家店,有四百多個平方。疫情改變了很多,原來這家店址選在小區主門,但疫情把這個門封了。在改造這家店之前,這家店就賣八九千塊錢,是最差的店。
更重要的是那天我正好去這家店,正好店長要離職,生鮮店三天不管就不能看,我看了后非常生氣,亂得一塌糊涂,缺貨、到處都是垃圾。我當時就說把這個店關了,開著沒有意義,還丟臉。
但當我們把這個店閉店的時候,有一個閃念,是不是要開第七代店?如果要改成第七代店怎么改?
改造完,試營業日營業額就能做到2萬元,現在已經能穩定在兩三萬塊錢,來客數每天一百的速度在遞增。開完店以后還在持續遞增的情況,很少見。
如果這家店不是個案,生鮮傳奇是否可以如法炮制?這樣,我們很快就會全面跑通,會實現真正盈利。
第七代店改了哪些?
第一,我們由單一的類別到類別的整體。說白了,第一件事情是做專柜。
我們把所有的專柜加起來,發現可以與大賣場比豐富性了。我們做了一個調研,消費者說這家店變大了,但其實是縮小了一半。
當問及消費者覺得這個店品種多不多?多多少時,最夸張的說多一倍多,最少的也說,與以前比,多了20%-30%。
我一直在這個店當營業員,研究這個模型怎么進一步進化。消費者的觀感非常奇怪,要知道這個店里,沒有加產品,與所有生鮮傳奇的產品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是標準化的門店,我也不可能為這個店單獨拓寬品種。
客觀講,這家店還在減品種,因為當時這家店做400多平方的時候,我們有一部分貨架是做百貨和日用的,我們做這種嘗試,客觀講并不成功。
當我們把這些品種都撤掉之后,由2800多個單品縮減到2200種,但給消費者的觀感卻是我們更多了。
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這種整體性的展示。
我們原來有20多種蘑菇,還有20多款干菌類是分散開的。接下來,我們把蘑菇的半成品也放在一起。
第二,從突出品種到突出品牌。
生鮮傳奇的Logo很小,我們突出的是品種,比如這是花菇,這是金針菇。
我們最重要和最醒目的位置,不再是品種名,因為品種名看這個產品就能看出來,而是商標名,比如中國好蘑菇。
我們在門店,在很多成品上面都去宣傳這個商標,一旦消費者接受這個商標,我們對于蘑菇的延展就順其自然,劉明跟我講你做一件小品種,這是兩步組,這是大品種,證明中國好蘑菇。人家認為我是做珍稀蘑菇的,我們定義是大眾蘑菇,如果中國好蘑菇做完以后,順帶加點私貨,順便賣點蘑菇精、蘑菇調料都沒問題。
第三,突出特點,品類專柜化。
實際上,我們有大量的自有品牌,我們很多產品放在國內都非常領先的,但我們并沒有把它展示出來,沒有讓消費者感覺到,所以我們開始嘗試專柜化。
特別是面點,成品面點原來這個店賣不到十袋,但專柜化以后,大家看滿滿的柜子,中午時看就已經賣掉一半了,每天基本上全部賣掉,比以前翻了十倍甚至更多。目前,這個店還在實驗階段,但我們肉眼能看到它的增量。
包括各種盒裝肉,我們加工了很多,但消費者沒有感覺到。
根據這一次消費者調研,我們發現消費者對一樣東西的需求在迅速提升,就是農家菜。原來我們也賣了很多農家菜,但都是在貨架里面,消費者沒有真正體會出來。
這一次我們專柜化,包括烘焙糕點,我們與當地非常有名的百年老字號共同開發自有品牌,原來放在面包區也沒體現出來。
后來,我們做了這么一個專柜。我站在店里面非常震驚,肉眼可見的銷量在動。
超市為什么收陳列費?就是品牌商在做專柜。
當我們全部是自營時,我們不收別人的陳列費,結果品牌的突出性也沒有了,實際上,我們恢復了這件事情。
此外,就是提煉賣點,英雄單品。
我們自有品牌突破600種,但消費者無感。更重要的是,當一個產品放在這里,怎么與消費者溝通。
比如,我們有一款料酒是全國獨一份。無論哪一家料酒都是勾兌的,惟有我們這一款是特殊工藝發酵的,鮮度已經超過味精,但放的不是味精,燒菜用這一款可以不放味精。
如果用這款料酒燒菜不加水,紅燒的東西都是純香味。
我每次送別人也送這款料酒,自己家也在用這款料酒,但我們在現場的表現并不是特別突出。
這一次,我們做了個專門的宣傳。這個店的銷量立馬爆增,包括芝麻油、面條都是我們獨一份的。像六安的純手工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找到這樣的工廠開發出來的。
但我們這款產品,知道的人很少,當我們開始宣傳,后來發現肉眼可見地賣掉了。這時,我們發現一件事情,不要急于宣傳我們的整體,我們要一個單品,一個單品地突破。
同樣,開始做廚房陳列、情景陳列,這些在國內幾乎都是我發明的,連情景陳列這個詞就是我發明的。原來覺得把賣場擺點道具,什么娃娃、鮮花,把商品組合起來,很漂亮。現在很多超市也在這么干,為什么后來生鮮傳奇全部取消了?
因為我們通過測算發現,這個對銷售沒有幫助,甚至這些柜臺的貢獻會下降。因為生鮮傳奇對每一節柜臺都在精準測算,所以我們取消了這樣的陳列。
這次,我跟我們的同事們說,我們要恢復這個陳列。他們說,老王你又神經了,當時是你要撤,現在你又要恢復。我說,不對。我們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干這個事情。
我們陳列沒有任何助成品,什么花都沒有,只說產品本身,不斷地說這個產品,只要和產品沒有關系的一律不許出現,雖然還是這種陳列,但是完全變了。
還有系列開發,整體呈現。生鮮傳奇一開始自有品牌開發,是按照品類管理的模式,產品開發都是三個、六個、九個、十二個這樣的邏輯開發,一開發就是一個系列。
我們把這樣的產品做了更集中的陳列,依然把這些產品做主題,所有的產品都要展示它的特點。
這個雞蛋上次做了一個小活動,買兩盒雞蛋再送一盒小雞,一個小店一天能賣2000多元的雞蛋,大家發現你家雞蛋品種特別多,這在以往是沒有發現的。
再一個,是獨有成為獨特。與地方的特產特色合作,我們做了非常多。
很多東西都是生鮮傳奇獨一家,但以往我們就是開發一個商品放在柜子里面,我們現在冷凍柜一組一組在推銷,一組一組在梳理,這些東西都是生鮮極其獨特的。
有的東西并不是用生鮮傳奇的品牌出現的,但卻是我們獨家在經營,我們把這樣的產品匯總起來,累積起來就慢慢變成我們獨特的特點。
現在,大家到生鮮傳奇感覺可以買到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有一個消費者調研,兩年前,超過1500米的顧客我們有5%。但現在超過1500米的顧客我們有11%。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情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生鮮傳奇有非常多的獨特商品。
表演豐富。我們學習了西亞的做法,用一些商品更多地品種地羅列在一起,我們增加了一些少量的稀缺品種,這兩個東西可能也不賣,但是對整個品種的豐富度很強。
羅列集中在一起,加上這樣的告知說明,消費者就會不自覺地感覺你的品種非常多。包括大家可以看到辣椒薈萃,我們把辣椒集中起來了,我們把花椒集中起來了,把西瓜集中起來了,有三個品種的西瓜,兩塊九毛八、三塊九毛八,把西瓜的價差也做出來了,原來我們這樣陳列的時候,消費者發現不了。今天強制這么做陳列,西瓜的銷售也產生了幾何倍的增加。
自有品牌的宣示,我們做了大量的自有品牌,其實沒有真正告訴消費者我們自有品牌怎么好。
原來,我們也沒有找到很好的宣傳自有品牌的方法,所以我們用DM、錄音、買贈、人促等,但效果都不太好。
生鮮傳奇的自有品牌從一開始就有自己非常明確的定位,我們甚至為此還注冊了商標,叫好貨不貴,這個詞大家可以看到外面很多人用這個詞,好貨不貴,這個圖形標志是我們設計的,我們還做了商標注冊。
第一,要創造優于行業的商品。
我們要選擇出類拔萃的商品,比如這款芝麻油,是中國唯一一有地理標志的芝麻油。我們要去告訴消費者質優價廉的商品,同樣的產品比同品質產品價格低10%-25%。
第二,我們還要尋找獨一無二的商品。
剛剛講的料酒放在這里,用實物加標牌的形式展示,效果非常好。
第三,把每一個品牌的定義告訴消費者。消費者到店,立刻就會發現這個公司有如此多的自有品牌。而且消費者會隱隱感覺我們來自一個巨大的聯盟。
生鮮傳奇這么多年,得了好多的獎,堆滿了屋子。我們從來沒有拿出來用過,我們選擇了跟消費者有關的放在這里,結果消費者立刻感覺我們不再是一家小店,我們是一家有組織的店。
此外,呈現傳奇原來在行業、在全國、在政府體系里這么有名。再一個,體現市井氣、煙火味,我們把玻璃去掉了,去玻璃的效果確實好,特別是門口的這種常規商品的打推。
過去,我們總是把事情在演得高大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表現的是貴。我們并沒有真正表演出品質感、煙火氣,我們更多利用營銷,而不是深入人心的說服,我們更多是利用的價格的促銷,卻不是深知消費者心智中的價值。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國內好多超市要做市集店,要向菜市場學習。
我看過以后說胡扯,這哪是像菜市場學習,這是把菜市場搬到大賣場里面來了,完全照菜市場這樣干,菜市場是個必然被淘汰的業態。怎么可能?
要做市集味,而不是做菜市場的擺攤。但我們發現把玻璃去掉,再通過適當的擺列方法,包括這樣的西瓜在門口的堆,加上一點紙箱,這種陳列市井味是有的。但我們做的遠遠還不夠,我們正在嘗試。
因為很難,難在什么地方?一旦你想把市井味兒做出來,一旦想親民,立刻可能就變成低端、低檔,就變得破破爛爛。
其實,大道至簡,真正的掃地僧是很難當的。我們今天好多所謂優秀的企業,無非是套了一個LV在冒充有錢人,毫無價值,將來大家會越來越發現這個問題。
真正的高手在民間。這些年我一直在全國看店,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學習,謝謝大家!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有溫度 · 有深度 · 有態度
靈獸傳媒旗下公眾平臺
專注新零售 聚焦新消費
關注連鎖/零售/電商/商業地產
創業創投/資本對接領域
聚焦全球商業創新
精準覆蓋中國商業精英人群
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企鵝/大魚/一點/網易/百家等平臺
E-mail:lingshouke@126.com
更多資訊請訪問靈獸網www.lingshouke.cn
喜歡文章點擊“在看、點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