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
記者 | 沈溦
記者 | 沈溦
星星科技(*ST星星,300256.SZ)崩盤了。近一周時間內,這家果鏈公司先是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接著自曝更正會計差錯直接將2020年凈利潤從盈利5000余萬元,變為虧損25.45億元。
由此,因2020年歸屬凈資產追溯重述后為負值,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第10.3.1條第二項內容之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將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8月23日停牌一天,8月24日起復牌并被*ST。
接著在8月23日晚間,公司表示收到萍鄉中院送達的(2021)贛03破申5號《決定書》,萍鄉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并指定清算組擔任公司預重整期間臨時管理人。萍鄉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不代表萍鄉中院最終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不代表公司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同日公告顯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星星精密科技(東莞)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廣東省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東莞中院”)送達的(2021)粵19破申18號《民事裁定書》。
東莞中院依法報經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批準,裁定指定東莞二院審理東莞世富塑膠申請東莞精密破產清算一案。
8月24日,更名為*ST星星后,公司股價一字跌停,報2.81元,截至上午收盤,跌停板上封單量逾124萬手。
自曝業績造假
星星科技8月20日晚間披露的“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顯示,公司在編制2021年半年度財務報表時,發現2020年財務報表存在會計差錯,公司確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應收賬款及應付賬款等科目存在錯誤。
展開全文其中,星星科技為此調減2020年營收31.67億元,調減存貨4.33億元,調減應收賬款20.45億元,調增其他應付款10.48億元, 并對全資子公司星星觸控和星星精密補提2020年商譽減值準備8.76億元,經調整后,星星科技2020年虧損25.45億元。值得一提的時,據7月7日公布的年度審計報告(更新后),公司去年經審計凈利潤為5203.23萬元,期末凈資產為19.56億元。
8月20日更正公告發布同晚,星星科技發布2020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虧損13.3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期末凈資產為-35.61億元,每股凈資產由上年同期的2.01元驟降至-3.72元。
半年報顯示,經對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可能發生減值跡象的資產,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存貨、固定資產等進行全面清查和減值測試后,公司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合計5.72億元。
對于上半年業績的暴雷,公司給出的理由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公司三大主營產品毛利率全面下滑,其中結構件、觸控顯示類產品毛利率同比分別下滑5.89%、15.26%,視窗防護屏類產品毛利率同比更大降33.20%。
不過,上述理由連公司董事也看不下去了,對于更正業績和2021年半年報的議案,星星科技三名獨立董事毛英莉、俞毅、管云德投出棄權票。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星星科技并非首次出現業績變臉的現象。2013年、2015年、2017年、2018年,公司都發布過業績修正公告,最多的一次是星星科技2018年將預計虧損8.46億元下調至虧損17.03億元。
蹊蹺的子公司崩盤
資料顯示,星星科技主營業務為智能消費電子視窗防護屏、觸控屏模組和高精密結構件等,目前公司主要終端客戶包括華為、聯想、小米、蘋果、特斯拉、摩托羅拉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廠商。
作為蘋果、華為等巨頭產業鏈上一員。星星科技今年業績起起伏伏,去年其子公司東莞精密就一度傳出被踢出華為供貨鏈,因而導致供應商、員工討債。
另一方面,在本次業績調整中,差異最為明顯的卻是兩家重要子公司星星觸控和星星精密的崩盤。
公告顯示,公司管理層以經營狀況出現嚴重惡化為由,對上述公司補提2020年商譽減值準備8.76億元。
據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報,深圳觸控總資產20.23億元,凈資產-5.90億元,營業收入7.04億元,凈虧損9.01億元;深圳精密總資產21.16億元,凈資產-7.00億元,營業收入7.89億元,凈虧損7.19億元。
去年9月,為滿足深圳觸控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優化融資結構,提升持續健康發展能力等,星星科技剛剛引入國資平臺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資產”)在深圳觸控層面實施市場化債轉股。
不過,界面新聞記者查詢工商資料顯示,8月17日和8月18日,深圳觸控已三次被珠海市金灣區人民法院裁定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分別為224.55萬元,102.92萬元和81.73萬元。今年以來深圳觸控開庭公告多達20起,案由包括買賣合同糾紛以及股權轉讓糾紛等。
另一家深圳精密近年以來開庭公告則多達超過30起,與上下游供應商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數百起。值得一提的時,8月5日,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案號(2021)京01破申378號,案件類型為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正是深圳精密。
資料顯示,深圳精密2008年成立,主要從事移動通訊智能電子產品、高端精密模具、精密外殼組件、電動無人機等高端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