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處低位,心向陽光。
如果你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父親早逝,兄姐離家,母親患病的家庭,你會如何書寫命運?
劉秀祥
12年前,這個皮膚黢黑的小伙子,睡豬圈撿垃圾,不惜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故事轟動全國,讓無數(shù)國人感動落淚。
他現(xiàn)在怎么樣呢?
他叫劉秀祥,1988年出生在貴州山區(qū)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4歲那年,父親病故。11歲時,哥哥姐姐因為家庭貧困離家出走,從此再無音訊。
家里只剩下精神失常卻毫無工作能力的母親。從此,小秀祥和母親相依為命。
當時小秀祥心里只有一個簡單而樸素的愿望:跟母親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作為一家之主,他每天都要起的很早去種菜砍柴,給母親洗臉做飯。稚嫩的肩膀在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中也變得越來越堅強。
上學后他漸漸明白:唯有努力讀書才能讓自己和母親過的更好。
小學畢業(yè)小秀祥考到全縣第三名。可是,高昂的學費卻讓他望而卻步。沒辦法,他只能去一家對尖子生免費的民辦學校讀書。
可進了縣城,母親誰照顧?
他腦洞大開在學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間茅草棚,背來母親一起住。
沒有生活費,他做完作業(yè)就去撿破爛換錢。撿別人的剩菜拿回家做飯,把好吃的都留給自己的母親。
后來,他租了一間廢棄的豬圈。在風雨飄搖中繼續(xù)讀書。
為了母親和夢想,他一直在透支著自己的身體,卻終因長期營養(yǎng)不良,壓力過大,在第一次高考中遺憾落榜。
一蹶不振之際,他翻開筆記本看到自己寫過的一句話:當你在抱怨沒鞋穿的時候,回過頭發(fā)現(xiàn)別人竟然沒有腳。
他想:我不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我還有我母親。雖然她什么都不能給我,但是只要她健康活著,我就擁有打敗一切困難的力量。
于是他說服校長收留他,讓他復讀。第二年,他終于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
他背著自己的母親上大學,他的苦難故事被各方報道。好心的人捐贈紛至沓來。但是,都被他一一回絕了。
劉秀祥和母親一起上大學
他只想安心讀書,勤工儉學,為母親提供更好的生活。
有人不理解他的固執(zhí)。他說:一個人活著不應該讓人覺得可憐,而應該讓人覺得可可敬。
可讓人驚訝的是,大學時的劉秀祥竟把除日常開銷的兼職收入全部寄給了以前撿破爛時認識的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用錢資助他們讀書。
當他的生活比以前睡在豬圈時稍好些時,他的第一個想法不是吃自己沒吃過的好吃的,穿自己沒穿過的好衣服,卻是幫助更多的孩子。通過讀書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臨近畢業(yè)他資助過的妹妹卻打電話過來:哥哥,我不想讀書了。家里人都讓我結婚。
這些話讓劉秀祥很難過,想了很久他做了一個驚人決定: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老師,告訴那些還處在貧困和迷茫的孩子——人生必須有夢想。
于是,他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了家鄉(xiāng),成為了一名中學老師。
除了課堂教學,他每天都會騎著小摩托到處跑:要么跑到工地拉回那些因為想掙點快錢就不讀書的孩子;要么跑到網吧拉回沉迷網絡游戲對學習沒興趣的孩子。
他一遍又一遍的對固執(zhí)的孩子父母和世界觀還沒有成型的孩子說:讀書有多重要,夢想就有多重要。
執(zhí)教八年來摩托車被他跑壞了8輛,50名孩子重返課堂。他帶的曾經平均分只有100多分的問題班,后來全部考上了大學。
如今,12年前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孩子,依然和母親健康平安的生活在一起。
他喚醒了一顆又一顆沉睡的種子,用知識回報知識。
劉秀祥說: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社會的包袱,而且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觀。
如今,劉秀祥成了一所實驗高中學校的副校長。
這個世界并沒有多少人,能夠像劉秀祥那樣,真正做到從苦難中來,再回到苦難中去改變自己。
當這些宛如絕境的經歷全部發(fā)生在劉秀祥身上時,他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即便手握一副爛牌,也能打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朋友,當你看完,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送心][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