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即將對外公布。調查顯示,美國5月CPI將在4月4.2%基礎上,進一步攀升至4.7%。 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4萬億美元支出計劃對美國有利,即使這可能導致通脹上升并最終致使利率上調。“如果我們最終的利率水平略微升高,這實際上對社會和美聯儲而言都是有利的。”這是耶倫一個月內第二次對利率表態。此前在5月底,耶倫表示,未來某個時候可能需要提高利率水平以防經濟過熱,話音剛落,市場大跌,她不得不緊急澄清。而這一次她則拋出了“加息利好論”。 誠然,在過去長達10年的全球低通脹背景下,美聯儲的每一次加息,似乎都是在宣告經濟復蘇來臨。但是,美聯儲并沒有真正完成過一輪完整的加息周期,其量化寬松政策對銀行的信貸創造存在反向作用,流動性反而淤積于金融市場。 如今,美國經濟更加依賴財政政策,一而再地提出各種令人驚詫的財政刺激方案。巨額財政支出,是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撒錢”。歷史上,美國財政支出大幅增加的時期,往往與高通脹緊密相連。 今年3月中旬,1.9萬億美元財政救助計劃正式落地,美國CPI開始出現明顯上漲。而在4~5月間,美國社會薪資平均同比增速達到7.4%,為歷年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5月,美國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同比增長23.6%,達到35.3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美國4月CPI達到4.2%,創下自2008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5月CPI有望達到4.7%,大有螺旋式上升趨勢。 事實上,所謂美聯儲2%的通脹率控制目標,早已被甩在身后。如果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成行,通脹抬頭只是“暫時”的說辭恐再難自圓其說。在當前美國政府債務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均處于歷史高位的背景下,不論是1.9萬億美元財政救助計劃,還是醞釀中的2.3萬億美元基建計劃,都將大量依靠債務籌資,美聯儲當然也會“積極”限制實際利率的走高,配合財政部的操作。 從這一角度來看,耶倫的兩次“越位”表態,更主要是為其激進的財政政策辯護,保證“政治正確”,是為了配合寬松刺激計劃而不得不對潛在的風險“輕描淡寫”。(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