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的第一槍,將從內蒙古開始。 在國務院金融委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后,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方發布公告,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八項措施》)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51次會議關于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部署要求,嚴格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進一步清理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強化打擊懲戒力度,構建長效監管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大數據行業環境及防范金融風險,內蒙古發改委組織起草了該征求意見稿。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這是今年3月內蒙古發改委提出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以來首次向外界公布監管細則。 《八項措施》加大挖礦打擊面 相比此前“全面清理”的官方口徑,《八項措施》有了哪些新規定? 據了解,該規定不僅劃定了比特幣挖礦的非法主體范圍:對“挖礦”提供場地的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存在“挖礦”行為的主體包括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企業、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網吧等,且明確了各個主體的追責形式。 如對于提供虛擬貨幣挖礦的工業園區,將采取核減能耗預算、退出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追責形式;對于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主體,則采取依法吊銷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追責形式。 同時,《八項措施》還將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為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鏈法團隊的郭亞濤律師向界面新聞記者指出,《八項措施》細則在橫向上,加大了對挖礦的打擊面,將范圍擴大到一些通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在縱向上,甚至將打擊力度延伸至網吧。 政策收緊將成全國性趨勢 郭亞濤認為,整體上看,該文件的發布,承繼了內蒙古一直以來對待虛擬貨幣挖礦要采取清退、關停的態度,這并沒有什么實質的改變。只是《八項措施》的內容更加具體,明確了相應主體、相應行為以及相對應的懲戒措施。 內蒙古這次打擊挖礦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完整地呈現出了我國現階段對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挖礦和交易行為的規范范圍。 即一方面是在做金融防控,比如對非法集資、洗錢等金融犯罪進行控制。由于目前加密資產大熱的整體局面,使得個體風險加劇,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且有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的態勢,這使得國家在金融防控的宏觀層面要采取一些措施。 另一方面則是能耗等方面的考慮,部分地區確實存在一些違法挖礦的行為,或者部分地區由于能耗、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等原因需要剝離這部分產業。這是目前基本的態勢。比如內蒙古的“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政策。 據了解,由于加密貨幣的工作量證明挖礦是通過消耗“能源”來進行計算哈希數,因此礦場通常會選擇在電力邊際成本低廉的地區以確保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當前,除內蒙古之外,四川、新疆、云南憑借著豐富的廉價電力資源成為國內不少比特幣礦場的集中駐地,內蒙古的政策收緊,是否將波及四川、新疆等地,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有名為“吳說區塊鏈”的行業媒體指出,政策趨緊將成為全國性趨勢,各地方、各部委將按照情況出臺各自政策并且落地,也許不是壞事。目前四川豐水期將近,棄水棄電嚴重,從解決財政困難、消納棄電與帶動就業的角度,地方政府應不愿意立即清退。 國內礦業面臨“大撤退” 監管的“重拳出擊”下,國內礦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距離金融委發聲僅4天,已經有不少礦商有所反饋。 部分平臺暫停了相關服務。5月23日,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宣布停止中國大陸境內客戶礦機代購服務;24日,火幣發布英文版公告,稱目前將暫停為中國大陸的新用戶提供相比特幣礦機的商城服務;25日,算力蜂平臺宣布將暫停比特幣、以太坊系列相關挖礦產品的銷售。 也有部分平臺選擇屏蔽大陸境內IP訪問。當前,已有名為火星云礦、比特富富、BitDeer比特小鹿等礦商衍生服務提供平臺宣布擇時屏蔽所有中國大陸地區IP。 不過,國內礦業向海外轉移,仍然成為業內預測其長遠趨勢的共識。此前,在金融委宣布打擊挖礦的政策新聞發出后,就已有不少礦場主陸續在朋友圈發布海外礦場招商信息,地點包括加拿大、非洲、伊朗、美國等,并因此誕生了新的生意。 有投資機構運營人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之前雖有海外資源但并無海外礦場招商計劃,嗅到商機之后已經開始分發招商信息,目前也的確收到不少問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礦場轉移至海外難度不小,不僅需要重新找地、建廠、招人,還需要面臨礦機轉移的高昂費用,“小礦場也折騰不起,猜測會有一波拋售潮。” 相關報道: 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從內蒙古開始 大型礦場可能關停 注意!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 內蒙古發改委公布八項措施 內蒙古八大舉措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 其他地方會跟進嗎(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