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與被萃取物料接觸,使物料中的某些組分(稱萃取物),在常溫和適當壓力下(0.3MPa—0.8MPa)丙烷,用溶劑逆流萃取油料料胚,然后使混合油(溶劑與萃取物的混合物)和脫脂物料中的溶劑減壓氣化,與物料中其他組分(萃余物)分離,之后通過降低壓力或調節溫度,降低溶劑的密度,從而降低其溶解能力,使溶劑解析出其所攜帶的萃取物,達到萃取分離的目的。常溫萃取,低溫(小于40℃)脫溶,浸出后的油中熱敏性物質幾乎不破壞。
低溫萃取技術與一般液體萃取技術相比,萃取速率和范圍更為理想。萃取過程是通過溫度和壓力的調節來控制與溶質的親和性而實現分離的。溶劑主要應用液化丁烷和丙烷。當溫度不超過某一標值,對氣體開展充壓,能夠使氣體液化,而在該溫度之上,不管加多少工作壓力都不可以使氣體液化,這一溫度叫該氣體的臨界溫度。該溶劑中組分的沸點大多在0℃以下,其中丙烷沸點-42.07℃丙烷,丁烷的沸點為-0.5℃,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加壓后為液態。
亞臨界四號溶劑萃取技術的優勢
四號溶劑(正丁烷)萃取油脂技術,是油脂提取方法的一次,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意義,它不但能大幅度降低油脂加工成本,而且為貴重油料的提取,及粕(料渣)的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將使油脂工業發展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實現粕的低溫脫溶:目前的六號溶劑(己烷)萃取生產中,由于溶劑的沸程60~90℃,脫除粕中和油中的溶劑須使其溫度上升到100℃以上,不但提取出的油不好精煉,特別是粕脫溶溫度過高,造成了粕中成分的破壞(特別是熱敏性成分的破壞),四號溶劑萃取油脂工藝用簡單的方法實現了低溫脫溶(不超過40℃),避免了植物蛋白的變性,開辟了廣闊的植物蛋白資源,將對人們的飲食結構產生的影響,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與此同時,粕利用價值的提高也將帶來客觀的經濟效益。亞臨界狀態:溶劑在高于其沸點但低于臨界溫度的溫度區間內,在一定壓力下以液態存在,我們定義為溶劑的亞臨界狀態,這也是氣體的液化狀態。
提取設備呈現如下發展特點:提取速度快,成分提取充分,減少物料資源的浪費;溶媒耗量少,出液系數小,浸出液濃度高,節省溶劑,節省后道工序的生產成本;提取溫度不能太高,特別是熱敏性物料的提取,要減少對成分的破壞;具體操作步驟如下:烘干后的小麥胚芽靠刮板和絞龍進入萃取罐,抽真空后將溶劑丁烷打到罐內,浸泡30分鐘,混合油進到蒸發系統去蒸發或打到別的萃取罐逆流萃取。適應性好,能適于不同物料的提取;
生產連續性好,應能適于現代化大規模連續性生產;另外,米糠油中富含亞油酸、維生素E、谷維素、角鯊烯等植物營養成分。節約能源;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除此以外,隨著中藥、植物提取物、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萃取工藝技術更加依賴于自動化控制,其主要原因有:人為的控制往往造成工藝參數的波動,工藝參數的波動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大規模的生產應排除人為造成指標的變化。
從萃取效果看,在低溫狀態下所得的植物粉活性成分得到了較大限度的保護,以植物蛋白為例,水溶性蛋白指標NSI在86%以上,小麥胚芽油的VE成分95%以上得以保持。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明顯優勢:處理物料量一般在30-100噸/日,萃取時間短、成本低。CO2的流量:CO2的流量的變化對超臨界萃取有兩個方面的影響。隨著產物的開發范圍越來越廣,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食品工業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亞臨界流體萃取在中藥行業的應用已經涉及中藥及中藥的成分的提取,并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如從五味子、紅花、、靈芝孢子、水飛薊、栝樓籽、、亞臨界萃取比抽提優越,比超臨界日處理量大、具有收率高、提取周期短及無溶劑殘留等優點,特別適合于中藥脂溶性活性成分的提取。但另一方面,溫度升高,超臨界流體密度降低,從而使化學組分溶解度減小,導致萃取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