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美國 4月 CPI 大超預期,名義 CPI 同比增 4.2%,預期增長 3.6%,前值增長 2.6%,創2008年9月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核心CPI 同比增3%,預期增長2.3%,前值增長1.6%,創 1996年來最大增長。美股三大指數均大幅下跌,標普 500指數收跌 2.14%,道指收跌 1.99%,納指收跌 2.67%。通脹抬頭,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逼 1.70%至一個月高位。 經濟結構的不均衡復蘇加劇了供需失衡,推升了當前通脹的超預期上升。預計該種情況在 5月仍將延續。通脹預期上行的背景下,雖然美聯儲保持了一貫的官方鴿派口吻,美聯儲副主席克拉里達也在通脹數據發布后安撫市場,認為目前的高通脹只是暫時的,明后兩年通脹率將重回或略高于 2%。但市場似乎已經預見到未來將要實行的縮減 QE 甚至加息。對于流動性收緊的預期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壓制港股大盤的主要因素。 上一輪縮減 QE 的預期上行階段,主要發生在 2013年。對于縮減 QE 的討論從 2012年末的 FOMC 會議中被首次提及。美聯儲 2012年 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雖然會后擴大了 QE 規模,但美聯儲內部對是否將 QE3保持到 2013年底出現明顯分歧。少數與會者希望讓 QE3進行到年底,其他許多與會者希望沒到年底就結束 QE3,還有一些希望立即終止。而該討論持續了整整一年時間,直到 2013年底的最后一次 FOMC 會議,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才給出明確的縮減 QE 時間及規模。彼時的 2013年,伴隨著美聯儲官員的各類講話以及市場的猜測,縮減 QE 成為當時市場熱門話題。2013年 5月22日,伯南克在聯合經濟委員會上表示美聯儲可能會“在未來幾次會議上”開始削減其債券購買量,釋放了縮減 QE 的明確信號。2013年 6月及 7月,伯南克更是連續發表三次講話,闡述了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基調和參照系。一系列講話當時亦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強烈反應。 市場表現來看,從 2012年底開始,每次提及縮減 QE,美股市場都會產生負面反應,但下跌時間普遍較短,幅度不深。2012年底的 FOMC 會議階段,標普 500指數最大回撤 4.3%。伯南克 5月 22日及 6月 19日講話前后,最大回撤 5.8%。7月份的兩次講話,市場幾乎沒有負面反應,可見前一次的講話已經讓市場對縮減 QE 有了充分的預期。正式宣布縮減 QE 時,美股市場也僅僅回撤了 1.8%。然而,從整個 2013年的表現來看,標普 500指數上漲了 29.6%。 相對于美股市場的穩定表現,港股市場由于還受到國際資本流動、中國政策以及基本面的影響,在面對縮減 QE 預期上升時情況則更為復雜。從恒指 2013年 1月 30日創出階段高點,到 6月 19日伯南克講話后,港股整體調整近半年時間,最大回撤 16.8%,跌幅明顯高于美股。而同一時期美元指數漲幅為 4.0%,可見縮減 QE 預期上升期間,資金傾向于回流美股,更不利于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但港股在 2013年下半年,也出現了明顯的反彈,顯示市場對縮減 QE 過度反應之后,會出現自我修復。2013年全年,恒指小幅上漲 2.9%,雖然不及美股漲幅,但也能做到在流動性收緊預期之下,獲得正回報。可見縮減 QE 預期上升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集中的、過度的反應在股市的某一個階段,尤其是在初期。但放到稍長期一點的時間段,股市仍然能夠維持上行趨勢。(文章來源:中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