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噪聲污染防治
在工業生產中因使用固定的設備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工業企業,必須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以及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所發出的噪聲值和防治環境噪聲污染的設施情況,并提供防治噪聲污染的技術資料。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噪聲值和防治設施有重大改變的,必須及時申報,并采取應有的防治措施。
噪音治理的辦法:(1)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音源移出作業區或者轉動機器的方向。
(2)封閉:將產生噪音的機器或其他噪音源用吸音材料包圍起來。但是,除了在全封閉的情況下,這種做法的效果有限。
(3)使用消聲器:當空氣、氣體或者蒸氣從管道中排出時或者在其中流動時,用消聲器可以降低噪音。
(4)外包消聲材料:作為替代密封的辦法,用在運送蒸氣及高溫液體的管子的外面。
(5)減振:采用增設專門的減振墊、堅硬肋狀物或者雙層結構來實現。
(6)屏蔽:在減少噪音的直接傳遞方面是有效的。
(7)吸聲處理:從聲學上進行設計,用墻壁和天花板來吸收噪音。
(8)隔離作業人員:在高噪音作業環境下,無關人員不要進入。短時間地進人這種環境而暴露在高聲壓的噪音下,也會超過每日允許的劑量。
(9)個體防護:提供耳塞或者耳罩。
施工現場噪音危害防護措施
1、施工現場的噪音應嚴格控制在90dB以內;
2、改革工藝和選用低噪音設備,控制和減弱噪音源;
3、采取消聲措施,裝設消聲器;
4、采取吸聲措施;采用吸音材料和結構,吸收和降低噪音;
5、采取隔聲措施,把發聲的物體和場所封閉起來;
6、采用隔震措施,裝設減振器或設置減震墊層、減輕震源聲及其傳播;
7、采用阻尼措施,用一些內耗損、內摩擦力大的材料涂在金屬薄板上,減少其輻射噪音的能量;
8.做好個人防護,戴耳塞、耳罩、頭盔等防噪音用品。
指導和規范噪聲污染防治設施設計和工程建設活動,保證噪聲污染防治工程和設施建設質量,發揮防噪降噪的作用。為了減小噪聲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和吸聲。在馬路兩旁種樹,對兩側住宅就可以起到隔聲作用。在建筑物中將多層密實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夾層結構,也會起到很好的隔聲效果。常見的噪音治理的原理,就是從噪音源和傳播過程來采取措施降低噪音的分貝。一般比較常見的噪聲治理都是從聲源、傳播過程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