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和對鋁合金型材生產中各工藝參數的考察,以及對操作者執行工藝情況的跟蹤調查,認為產生該類型暗灰色腐蝕點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幾個方面:
(1)有時因為某些原因在熔鑄過程中鎂、硅的添加比例不各適,使ω(Mg)/ω(Si)在1.0~1.3范圍內,比zui佳比值1.73小很多(一般控制在1.3~1.5范圍內)。這樣,雖然鎂、硅成分含量在規定(ω(Mg)=0.45%~0.9%,ω(Si)=0.2%~0.6%)范圍內。但有部分富余硅存在,這部分富余硅除有少量硅以游離態存在外,在鋁合金中同時會形成三元化合物。當ω(Si)<ω(Fe)時,形成較多的α(Al12Fe3Si)相,它是一種脆性化合物、當ω(Si)>ω(Fe)時,則形成較多的β(Al9Fe2Si12)相,這是一種更脆的針狀化合物,它的有害作用比α相更大,往往使合金容易沿它斷裂。這些在合金中形成的不溶性的雜質相或游離態雜質相往往聚集在晶界上,同時削弱晶界的強度和韌性,成為耐蝕性zui差的薄弱環節,腐蝕首先從該處產生。
(2)在熔煉過程中,雖然鎂、硅的添加比例在標準規定的范圍內,但有時由于攪拌不均勻和不充分,造成熔體中的硅分布不均勻,局部存在著富集區和貧乏區。因為硅在鋁中的溶解度很小,共晶溫度577℃時為1.65%,而室溫時僅為0.05%,鑄棒后也就產生了成分不均勻的現象,它直接反映到鋁型材產品上,鋁基體中存在少量游離態硅時,不僅降低合金的抗蝕性能,而且粗化合金的晶粒。
(3)擠壓時各工藝參數的控制,如棒坯預熱溫度過高,金屬擠出流速、擠壓時風冷強度、時效溫度與保溫時間等控制不當都易產生硅偏析和游離,使鎂和硅沒有完全成為Mg2Si相,而有部分游離硅存在。
電解著色膜以硫酸一次電解的透明陽極氧化膜為基礎,在含金屬鹽的溶液中用交流進行電解著色的氧化膜(也叫二次電解膜)。其電解著色膜的耐候性、耐光性及使用壽命比染色膜好得多,其能耗與著色成本又遠低于整體著色膜。目前廣泛用于建筑鋁型材著色,但電解著色色調單調,通常僅有古銅色、黑色、金黃色、棗紅色等幾種。且操作不易控制。
工業鋁型材是一種以鋁為主要成份的合金材料,鋁棒通過熱熔,擠壓從而獲得不同截面形狀的鋁材料,但添加的合金的比例不同,生產出來的工業鋁型材的機械性能和應用領域也不同。我們在使用工業鋁型材時,頭疼的是便是它的老化問題了。那么,我們工業鋁型材一旦老化了,我們該怎么處理呢?
1、針對工業鋁型材老化的情況,可以根據當時的氣候條件來決定,有日光的夏季可在日光下曝曬,陰雨天或是冬季可用烘箱烘烤。
2、熱水沖洗主要是為了老化膜層,但要嚴格控制水溫和時間,水溫過高會使膜層減薄,顏色變淡。
3、干燥,當然是自然晾干為好,將工件斜掛于架子上,讓表面的游離水自然向下流,下端的水珠可以用毛巾擦掉,這種晾干方法可以保護膜層的色彩,更顯自然。
4、需要返修的鋁型材工件,要在干燥和老化工序之前挑選出來,因為干燥、老化后膜層較難退除并會影響工業鋁型材表面的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