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檢測設備的功能特點
體態趨勢分析:是一個很好的客觀定量數據,可以跟蹤客戶長期的體態狀況,隨時間的變化,查看矯正前后體態的趨勢和變化。體態評估報告可生成PDF文檔以及帶注釋的圖像,統一存放和管理。
它是基于人工智能、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結合運動生物力學、人體工學,以及云端數據庫,集智能檢測、風險評估與客戶管理為一身的智能體態管理系統。是商家進行有效客戶轉化,持續跟蹤管理的掌上體態。
步態檢測設備——運動測定
節段性運動測定節段性運動測定是指步行時特定關節或運動中心的三維動態分析,即步行時關節各方向活動角度的動態變化及其與步行時相之間的關系。常用的分析方式有:
(1)同步攝像分析在4~8米的步行通道的周圍設置2~6臺攝像機,同時記錄受試者步行圖象,并采用同步慢放的方式,將受試者的動作分解觀察和分析。
(2)三維數字化分析通過2~6臺檢測儀(數字化檢測儀或特殊攝像機)連續獲取受試者步行時關節標記物的信號,通過計算機轉換為數字信號,分析受試者的三維運動特征。同一標記物被兩臺以上的檢測儀同時獲取時,即可進行三維圖象重建和分析。輸出結果包括:數字化重建的三維步態、各關節三維角度變化、速率和時相。關節標記物一般置放于需要觀察的關節或重力中心。
(3)關節角度計分析采用特別制做的關節角度計固定于被測關節,記錄關節活動的角度改變,轉換為數字信號并用計算機重建步態。優點是操作簡便,特別是上肢檢查十分方便;缺點是難以正確記錄旋轉和傾斜活動。
步態檢測設備——為什么要進行步態檢測?
先來看一組關于雙腳的數字:
人的一生大約要走20萬公里的路,
相當于繞地球4圈!
一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行走約8000步,
好動的孩子則會走的更多。
走路時腳部承受的壓力約等于自己體重的1倍,
跑步時則能達到體重的3至4倍,
跳躍時甚至會達到體重的5倍?!?/p>
兒童足部問題多發于2-14歲,常見的就是足弓問題以及內外翻。隨著足部的發育腳底厚厚的脂肪逐漸消退,掌紋慢慢增多,足部骨骼開始骨化,足弓形成、足弓作為人體減震器對兒童足部是非常重要的,足弓塌陷可造成多種足部疾病,如:扁平足、高足弓、內外翻、X型腿等,在醫院里工作,經常會遇到各種兒童足踝病例。尤其對于SMA、DMD等姿勢異常的兒童,如果痙攣或者攣縮不及時的控制將會“進行性”加重,長此以往造成脊柱側彎、髖脫位、膝屈曲、跟腱短縮、肘屈曲、腕關節下垂等繼發的肌肉骨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