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低溫污泥干化設備種類有很多,那么,低溫污泥干化設備該如何選型呢?本文從三個方面為您講述如何正確選擇低溫污泥干化設備,需考慮這幾項內容:能量形式、污泥含水率、去水量等。
1、能量形式:
目前市場上有兩種類型:熱泵型(利用電能,通過熱泵系統,對能量進行搬運轉化);余熱型(各種形式的余熱如蒸汽、燃燒尾氣等通過板式換熱器轉變成90℃以上的熱水)。
2、污泥含水率:
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污泥總重量之比的百分數稱為污泥含水率。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⑴空隙水,顆粒間隙中的游離水,約70%,可通過重力沉淀(濃縮壓密)而分離;
⑵毛細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細小污泥顆粒周圍的水,由毛細管現象而形成的,約20%,可通過施加離心力、負壓力等外力,破壞毛細管表面張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離;
⑶顆粒表面吸附水和內部結合水,約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顆粒表面附著的水分,起附著力較強,常在膠體狀顆粒,生物污泥等固體表面上出現,采用混凝方法,通過膠體顆粒相互絮凝,排除附著表面的水分;內部結合水,是污泥顆粒內部結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細胞內部水分,無機污泥中金屬化合物所帶的結晶水等,可通過生物分離或熱力方法去除。
含水率不同狀況下污泥形態:
⑴含水率在85%以上時,污泥呈流態;
⑵65%~85%時呈塑態;
⑶低于60%時則呈固態。
低溫污泥干化為保障干化效率,需要將污泥擠條成型,所以污泥含水率需要在80%以下才能保證成型效果。
污泥干化技術發展不完善的原因有:
1、干燥技術所依托的一些基礎學科(主要是隸屬于傳遞工程范疇的學科),本身就具有實驗科學的特點。例如,空氣動力學的研究發展還要靠“風洞”實驗來推動,就說明它還沒有脫離實驗科學的范疇,而這些基礎學科自身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和決定了干燥技術的發展水平。
2、很多干燥過程是多種學科技術交匯進行的過程,牽涉面廣、變化因素多、機理復雜。例如在噴霧干燥技術領域里,被霧化的液滴在干燥塔內的運行軌跡是工程設計的關鍵。液滴的軌跡與自身的體積、質量、初始速度和方向及周圍其余液滴和熱空氣的流向、流速有關。但這些參數由于傳質、傳熱過程的進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而且初始狀態時,無論是液滴的大小還是熱空氣的分布都不可能是均勻的。顯然,對于如此復雜、多變的過程只憑借理論計算來進行工程設計是不可靠的。
3、不同的污泥即使在相同的干燥條件下,其傳質、傳熱的速率也可能有較大的差異。如果不加以區別對待,就有可能造成不盡如人意的后果。
污泥單獨焚燒主要包括了兩種方法,種方法是將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過后的問題直接的投入到爐中進行焚燒,但是這種焚燒方法必須要求污泥的熱值很小,必須保證污泥的熱值控制在一定的數值之內。而且這種情況必須要加入一些其它的燃料幫助污泥進行燃燒。第二是將干化后的污泥直接的投入到焚燒爐內進行處理,通過這種方法來保證它能夠自燃。但是利用這種方法對污泥進行處理時必須要考慮到污泥顆粒的燃燒速度,污泥燃燒后所產生的煙氣也應當是被注意的一個問題,現有污泥燃燒后的煙氣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因此,目前我國干化焚燒技術已經成為污泥處理的一個主要的運用技術。污泥混燒指的是把污泥與一些其它的生活垃圾等其它的材料進行混合燃燒的過程。污泥混燒想要達到的就是對污泥進行處理的目的。污泥的混燒技術一般都是用現有的燃燒設備對污泥進行焚燒的過程,這種處理辦法的特點是能夠為企業節省大量的費用,且運行成本也很低。目前在國外已經有一些工程應用到污泥焚燒干化處理技術,但是此技術的含水率對焚燒鍋爐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