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硫酸鋁陽極氧化溶液的溫度必須嚴格控制,zui佳溫度范圍是15~25℃。硫酸鋁陽極氧化工藝過程中需采用壓縮空氣攪拌,并應配備制冷裝置。在無制冷裝置的情況下,在硫酸電解液中加入1.5%~2.0%的丙三酸或草酸、乳酸等羧酸,可以使鋁陽極氧化溶液溫度范圍超過35℃而避免或減少鋁陽極氧化膜的疏松或粉化。—些工藝試驗和生產實踐已證實,在硫酸鋁陽極氧化電解液中加入適量羧酸或丙三醇可有效減少反應熱效應的不良影響,可以在不降低氧化膜厚度和硬度的條件下提高鋁陽極氧化電解液的溫度允許上限,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效率。另外,控制溫度恒定的條件下,也要注意有效控制陽極電流密度,才能更好地保證氧化膜質量。
4. 硫酸鋁陽極氧化電解液所使用的水質及電解液中的有害雜質必須嚴格控制。配制硫酸鋁陽極氧化溶液不宜用自來水,尤其不能用渾濁的含Ca2+,Mg2+,SiO32-及Cl-含量高的自來水。一般情況下,水中Cl-濃度達25mg/L時就會對鋁陽極氧化處理產生有害影響。Cl-(包括其它鹵族元素)可破壞氧化膜生成,甚至根本形不成氧化膜。硫酸鋁陽極氧化應選用軟化水、去離子水或蒸餾水,電解液中的Ccl-≤15mg/L,總礦物質≤50 mg/L。
現在鋁合金型材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材料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面前的電腦,電視機底座就是鋁型材支撐的,我們的手機外殼也是鋁合金的,還有我們的辦公桌隔斷也是采用的鋁合金型材作為邊框,櫥柜把手也是鋁合金材質的。而這些鋁合金型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表面看上去很光滑,但是又不太亮,而是低調的亞光效果,這也正符合現代審美標準。
鋁型材的表面亞光效果是怎么得到的
我們知道鋁合金表面本身是光亮的,那么這種啞光的效果是怎樣得到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總的來說表面的啞光效果分為物理工藝和化學工藝。物理工藝一般就是噴砂處理,采用的是金剛砂,將鋁合金材料通過噴砂機,使又細又密的砂在 鋁型材表面打出均勻的小坑,肉眼幾乎看不出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鋁型材依然是光滑的,但是視覺效果就從光亮變成了啞光。金剛砂的顆粒大小不同,噴到型材上的效果也有粗細之分。鋁型材噴砂之后再進行陽極氧化處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透明氧化膜,增加耐腐蝕性。
化學工藝一般分為堿砂,酸砂。一般是在鋁型材陽極氧化過程中進行的,堿砂工藝是將鋁型材放入濃度較高的堿性溶液中,使鋁型材表面腐蝕,而形成亞光的效果。酸砂的原理也是差不多的,都是讓鋁型材表面腐蝕掉一部分,這種化學工藝處理的鋁型材表面效果會更自然,但是對鋁型材會造成損耗,并且不環保。還有一點就是化學工藝處理的鋁型材內腔也會有亞光的效果,而噴砂處理的鋁型材內腔依然是光亮的。所以還是要根據產品需求來選擇鋁型材的亞光處理工藝。
鋁型材在陽極氧化處理后,其氧化膜呈現一種多孔層的結構,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和化學活性,很容易被污染和腐蝕,所以陽極氧化后的鋁材要進行封孔處理,以增強鋁基材表面的抗腐蝕性和杜絕雜質的污染。常用的封孔處理方法有很多,如中溫封孔、冷封孔和高溫封孔,今天來講述一下冷封孔處理方法以及它的優缺點。
1、冷封孔的原理
冷封孔也叫低溫封孔,是指將鋁型材置入25-35℃的水溶液中使其發生水合作用,低溫的環境使水合反應的速度變慢,水中的氟離子是一種非常活潑的陰離子,且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與氧化鋁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氟鋁化物;水中的鎳離子水向氧化膜孔中擴散,與氫氧根離子生成氫氧化二鎳,沉淀于膜孔中,從而起到封孔的作用,可用下列化學方程式表示:
Ni2﹢+2OH﹣→Ni(OH)?↓
2、冷封孔的優點
①由于冷封孔的封孔溫度為25-35℃,不用加熱到很高溫度,不僅可節省很多電力能源的消耗,而且對周圍的工作環境也沒有什么影響。
②冷封孔的封孔速度為1min/μm,比熱封孔的速度要快2min/μm,不僅減少了封孔槽的數量,而且提高了封孔質量。
③冷封孔工藝中可以調解封孔液的濃度,使鎳離子的沉淀反應只在氧化膜中發生,減少鋁型材表面掛灰的現象。
3、冷封孔的缺點
①由于冷封孔的封孔溫度低,各化學物質的反應速度都變得緩慢,使得槽液中化學試劑的用量比熱封孔用量要多,在化學反應中氟離子的濃度降低,產生的氫氧根離子使槽液的pH值升高,需要不斷地對槽液進行測試和調整,不僅增加作業人員的工作量,而且生成的氟化物還會對污染空氣,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②低溫封孔處理中,氧化膜的耐磨性增加了,同時硬度也增加了,對于氧化膜厚度在25μm以上的鋁型材,很容易出現膜層剝落和開裂。建議氧化膜厚度超過25μm的鋁型材,采用中溫或高溫封孔的處理方法,降低膜層的脆性,防止氧化膜層剝落和開裂現象的發生。
表面預處理--上掛--前處理--陽極氧化--染色--封閉--烘烤--卸掛--品鑒--包裝。
表面預處理又稱機械處理,其方法可以分以下幾類;
1.噴砂;利用凈化后的壓縮空氣將沙子噴射在工作表面,可以除工件表面符著污物,去除表面缺陷,可得到漫反射消光的反面效果。這種工藝做出的效果一般稱砂面。沙子一般采用金剛砂,氧化鋁顆粒,玻璃珠,不銹鋼丸等。拋丸的工作原理不一樣,但
得到的表面效果大同小異。
2. 拉絲;利用尼龍絲或紗布帶通過機械旋轉,對工件表面進行切削,形成散亂或整齊的直線紋,可得到表面分布均勻的美觀條紋。在加工時需添加潤滑劑,防止表面發白。潤滑劑一般選用柴油,白蠟,透明皂等。
3.機械拋光;利用旋轉的拋光輪對工體表面進行研磨,除去工作表面的細微不平,從宏觀上講可以得到平滑光亮的表面。在加工時需添加潤滑劑,防止工件表面留下暗色的斑紋,俗稱為‘燒焦’印。一般選用專ye的拋光蠟。拋光輪可分為砂輪,麻輪,布輪等。
4.滾光;又稱振光。把工作(一般為小件)與滾光介質(磨料和滾光劑)一起放入滾簡內,進行滾磨。隨著滾簡的旋轉,工件與工件及磨料之間彼此摩擦,再加上滾光劑的化學侵蝕作用
,這樣能除去工件表面的毛刺,鐵斑和油污,整平工件表面的作用。磨料一般采用金剛砂,石英沙,花崗石,浮石,鋼zhu等。對于較軟的金屬采用鋸末,玉米芯,皮革及碎塊等。滾光劑有酸性和堿性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