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村莊規劃時按照“一村一品”做好規劃,因地制宜開發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生態垂釣、民俗風情體驗、鄉村休閑度假等鄉村旅游。80%以上農家庭院實現綠化,每個行政村必須有一處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綠地,營造休閑、山地、濕地小游園。廣大居民積極參與護綠愛綠,綠化成果得到有效管護。扎實開展扶貧幫困工作,結合扶貧和送溫暖活動,切實幫助弱勢困難群體脫貧脫困;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化軟弱渙散組織整頓。
關于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幾點建議
近年來,我國鄉村公共文化發展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不同形式的文化資源日益涌現,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當前,應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
積極舉辦鄉村公共文化活動。在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過程中,村民生活逐漸從公共空間退守到私人領域。因此,針對新變化新趨勢,創新村民娛樂方式,比如廣場舞、鄉村春晚等能夠調動村民積極性的公共文化活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開展村民住房改善行動(牽頭領導:傅維國,責任單位:城建規劃辦,責任人:戴伯勝、各村(居)聯點干部)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土地管理,完成全鎮6.8萬畝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逐步推進仲裁庭和土地流轉服務窗口建設,建立土地管理數據平臺;扎實開展扶貧幫困工作,結合扶貧和送溫暖活動,切實幫助弱勢困難群體脫貧脫困;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化軟弱渙散組織整頓。建議匯集鄉村文化藝術能人。文化藝術能人是豐富鄉村公共文化的關鍵,村莊應挖掘本村具有藝術才能的村民,鼓勵他們基于村莊現實生活,進行文化藝術創作。
近年來,我國鄉村公共文化發展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不同形式的文化資源日益涌現,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當前,應進一步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健全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財務監督小組等機構,推進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加強“三資”管理,強化公眾監督,預防發生。建議重構村莊公共文化場所。我國鄉村應結合村民生產和生活的新習慣,充分整合現有公共空間,為村民提供多樣化公共文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