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的不同部位都有著各自的烹調方法,烹調方式正確才能更好的品嘗到它的美味,口感。
一般來說,肉品口感是軟嫩還是老硬,與動物的年齡、運動情況以及身體部位關系密切。年齡幼小的動物因為運動較少相對來說肌肉并不強壯,肉質便會偏嫩,但呈味物質較少,香味不濃。年長的動物因為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呈味物質積累,肌肉也在增長,體內膠原蛋白含量又逐漸下降,留下的更多是肌肉組織中交錯復雜的蛋白絲,所以味道豐富但口感比較硬。
不能買的豬肉
顏色發黑
買豬肉看顏色,一定要在太陽光下去看,因為大多數商家都會打上紅傘,并用暖光燈照射,在這樣的燈光下,不管你怎么去看,肉的顏色都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沒辦法,對肉的顏色去進行區分,只有太陽光下才能一眼辨別,肉的顏色是好還是壞。新鮮豬肉的顏色會發紅,而且有光澤,如果是發黑的豬肉就要注意了。
發黑豬肉有兩大原因,種是由于放置時間太久所導致的,因為由于氧化風干,豬肉表面水分揮發以后,顏色就會暗沉,但是里面的肉,依舊是鮮紅的。
第2種則是由于變質,豬肉一旦變質以后,它的顏色就會發黑,而且是由外到里都是黑色的,有些豬肉甚至會流出黑色的,大多都是病豬肉,遇到時千萬別去購買。
后腿肉
料理方式:肉質較粗,適合炒肉絲、做絞肉,其實貢丸、火腿、肉松等加工品多會選用后腿肉來制作。
腱子肉
料理方式:這里較少油脂又帶軟筋,適合長時間燉煮,采紅燒或鹵肉皆可,一般便當店常見的豬肉切片也常使用這個部位。
里脊肉
料理方式:因為纖維細且比較緊密,不適合長時間烹煮;但短時間的烹煮,像是厚切做成炸豬排,或者切絲快炒的口感都很好,可以吃得到肉的咬勁。
豬梅花肉
料理方式:適合長時間燉煮、紅燒、大塊烘烤,如叉燒肉、燉肉、白切肉,烹調時間越長越能將味道煮進肉里,另外也能切成薄片,做為火鍋、燒烤用肉片。
在粵港地區,咕嚕肉才是他們的愛。相傳此菜起源于清朝,這道菜以甜酸汁烹調,上菜時香氣四溢,令人禁不住「咕嚕咕嚕」地吞口水,因而得名。
原料:五花肉300克,波籮片、青椒片、紅椒片各40克。
調味料:蛋清1個,番茄醬、鹽、白糖、淀粉、醋、料酒、胡椒粉、雞精各適量。
做法:
1、五花肉洗凈,切塊,用鹽、雞精、蛋清、胡椒粉、料酒腌15分鐘。
2、五花肉抹上淀粉,入油鍋炸至金黃,撈出。
3、再熱油鍋,放入青,紅辣椒片和波籮片同炒至勻。
4、倒入適量的番茄醬、醋、白糖和水煮至黏稠。
5、加入肉快翻炒,使肉塊裹上醬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