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土壤修復技術是指受污染的土壤從場地發生污染的原來位置挖掘或抽提出來,搬運或轉移到其他場所或位置進行治理修復的土壤修復技術。異位土壤修復技術主要包括異位填埋、異位固化、異位化學淋洗法、異位化學固化穩定化、異位熱處理和一系列的異位生物修復法等。處理能力強,土壤修設備綜合處理能力強,可進行雙戰、多站等多線綜合處理使用,解決處理能力、處理量的問題。
一種用于污染土壤異位修復的設備,包括破碎設備、篩分設備和加藥淋洗設備,加藥淋洗設備包括設于地面上的圓筒狀的外殼,外殼的上端設有加藥口,外殼內設有一滾筒,滾筒包括主軸、圓柱狀且鏤空的支架以及同于連接主軸和支架的橫桿,支架外包覆有過濾網;主軸外套設有軸套,軸套上沿外殼的軸向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上設有推板;另外,熱脫附技術對于處理一些突發性的有機污染環境事故,如由于意外泄露、傾倒而發生的突發性土壤污染事故的應急修復也是一種不錯的技術方案。主軸和軸套分別由一電機和二電機驅動轉動,主軸和軸套轉動方向相反。
污染土修復設備物理分離修復技術主要是應用在污染土壤中無機污染物的修復技術上,它用來處理小范圍的污染土壤,從土壤、沉積物、廢渣中分離重金屬,恢復正常功能。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土壤介質及污染物的物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將污染物質從土壤中分離出來,包括:依據粒徑大小采用過濾或微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依據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離心分離;對污染土壤進行檢測,確定污染土壤的成分及污染物含量,計算污染土壤的添加量。依據磁性特征采用磁分離手段:依據表面特性采用浮選法進行分離等。多數物理分離修復技術都有設備簡單,費用低廉,可持續高產等優點,但是在具體分離過程中,要考慮技術的可行性和各種因素的影響。
土壤修復設備治理修復土壤污染的新方法 ,土壤修復生物修復技術治理污染土壤的一種新方法,利用生物削減、凈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毒性。由于該方法效果好,易于操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的熱點。目前生物修復技術主要集中在植物和微生物兩方面, 植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自然生長或遺傳培育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技術。根據其作用過程和機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技術可分為植物提取、植物揮發和植物穩定3種類型。植物提取,即利用重金屬超積累植物從土壤中吸取金屬污染物,隨后收割地上部分并進行集中處理,連續種植該植物,達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目的。另外,加入一些有機絡合劑來增加土壤中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也可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植物揮發,其機理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金屬,將其轉化為氣態物質揮發到大氣中,以降低土壤污染。二、異位熱脫附技術則用來處理一些適于開展異位環境修復的區域,將污染土壤提取出來并通過專門的熱脫附系統裝置處理。
回轉窯熱脫附系統分為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其中原位修復技術又可分為原位處理技術和原位控制技術,常用的原位處理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等,異位修復技術可分為挖掘和異位處理處置技術。回轉窯熱脫附有機污染土壤處理順序及流程:現場分區——地面拆除——土壤挖開——轉移和暫存——篩分、破碎預處理——加熱預處理——熱脫附設備——進料系統——間接熱脫附處置——土壤和粉塵出料——暫存待驗——驗收——回填、場地平整。植物提取,即利用重金屬超積累植物從土壤中吸取金屬污染物,隨后收割地上部分并進行集中處理,連續種植該植物,達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