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安裝在水泥井罐上,水泥基礎與泵支承座間加墊鐵或槽鋼,用地腳螺栓直接聯結即可,占用空間小。它工作時泵頭潛入液而以下,而電機位于液而以上,它不象潛水泵那樣對電機保護要求嚴格。若懸深達到要求,用液下泵成本低,因而應用廣泛。
從現場反饋的信息知,懸深小于2m的YH,YHF液下泵,由于軸相對較短,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少。而懸深長的液下泵軸長度一般為2m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多一些。下而就泵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
1存在的問題
1)葉輪與軸連接處偏磨;
2)套筒聯軸器用的時間久了磨損,發出噪聲;
3)中間水中軸承處于干磨狀態;
4)有時整臺泵振動,發出噪聲。
2問題分析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大量的技術分析,并通過評審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泵的懸深過長,上軸與下軸靠套筒聯軸器聯接不同心;
2)泵出口與外聯接管處垂直度達不到要求;
3)出水接管與中間接管的同軸度達不到要求;
4)套筒聯軸器與錐環間用時間長了產生間隙,發出噪聲;
5)由于支承座以下處于液體中,對中間水中軸承來說無壓力差,液體無法進入中間水中軸承中進行潤滑;
6)由于泵的懸深較長,整臺泵裝配好運輸時,當運輸的車輛在路而上顛簸時,就會使中間接管、出水接管、軸產生振動,從而使軸產生彎曲,出水管與中間接管扭曲。當用戶使用時,也會產生葉輪與軸聯接處偏磨,整臺泵振動,發出噪聲。
7)軸長要求加工精度高,很難保證。
3解決的方法
原因找到后,我們首先從工藝上考慮,經技術分析與計算,認為很難達到要求。如YHF100-200型號的泵,懸深在4m以上,由于受一些因素影響,加工后檢測,圓跳動達O.h-0.9,工藝方而的正考慮用夾具在撞床上加工。
工藝上解決以上問題有困難,那么就從設計上著手,泵在性能上能達到要求,所以無須考慮水力設計,只考慮結構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
1) 把原套筒聯軸器如圖1結構改為圖2結構,上軸與下軸同軸度達到了要求,葉輪與軸聯結處的偏磨也就解決了,同時也避免了由于套筒聯軸器與錐環間產生的間隙而發出噪聲。
4結論
今年已對以上泵進行了試驗,性能達,振動與噪聲達95%。如對YH100-1606進行試驗,流量為1()() m3100m /h,轉速為2900r/min時,揚程為32m,效率為80%。振動與
噪聲各為C級,符合性能要求,達到了振動與噪聲標準。同時用以上設計的運輸裝置,運往內蒙的泵沒有出現以上問題。因此,此次對懸深長的YH,YHF系列泵改進是成功的,為我公司節約了大量的維修費用,并大大延長了該系列泵的使用壽命。
液下泵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液下泵,液下泵主要是工作時部分淹沒在液體內,軸封無泄漏現象。且占地面積小,使用可靠,維修方便,耐腐蝕性能強等特點。液下泵廣泛適用于化工、制藥、造紙、石油等工業部門。濟南華威泵業有限公司在經過多年的液下泵鉆研,在磁力泵長處的基本上,攻破缺陷,勝利的制作涌現有的液下泵,簡稱華威磁力液下泵。 液下泵的立式電動機以螺栓固緊電機座上,并通過彈性聯軸器與泵直接傳動、泵體、中間接管、泵架、出液管、管法蘭,以螺栓聯接構成一體,固定在底板上,液下泵的整體通過底板安裝在容器上。泵的軸向力與徑向力,(包括泵運轉中所產生的水壓力,葉輪及轉子重量等),均由軸承盒內所裝單向推力球軸承,單列向心球軸承;以及滑動導軸所承受為保證泵安全正常運轉。軸承以黃油潤滑之,導軸承同所輸送的液體潤滑。因此,液下泵工作時液面必須高于葉輪中心線。伸入容器長度L的長短不同,則又分為中間導軸承結構和無中間導軸承的結構. 液下泵根據伸入容器長度的不同(一般為1至1.5m)而制成規格。液下泵工作部分淹沒于液體中,泵運轉產生的軸向及徑向力分別由滾動軸承及滑動軸承支撐;因此運行寧靜無噪音。軸封無液體飛濺現象。密封填料處有冷卻系統,可根據用戶使用介質的溫度,用冷卻水帶走熱量。裝配與拆卸
傳統液下泵裝配
(1)將軸承分別裝在軸承盒和軸承座上。
(2)將毛氈圈裝在軸承端蓋甲、丙和軸承盒上。
(3)將軸承端蓋乙、丙裝在軸承座上并用螺栓緊固。
(4)將裝好軸承的軸承盒穿在軸上,擰上圓螺母,并將軸承端蓋甲緊固在軸承盒上。
(5)將軸裝入軸承座,用螺栓固定,擰上調整螺釘,并將軸承安裝在支承座上,將擋水圈套在下部軸承處的適當位置。
(6)將聯接管固定在軸承座上,并在聯接管下部裝上泵蓋,在軸下部裝上葉輪并擰緊,依次裝上泵體前蓋,并螺栓固定,用軸承盒處的調整螺釘調整葉輪與前蓋間的間隙,(控制在1--1.5mm內)調好后用螺母,螺栓緊固。
(7)電機支承安裝在軸承座上用螺栓緊固,在軸的上端裝聯軸器部件,并將電機聯軸器用緊固螺釘緊固在電機軸頭上,將電機裝在電機支承上,并用螺栓,螺母緊固。
(8)從泵的出品順序將石棉墊,出液彎頭、出液管件裝上,并固定在支承座上。
新型液下泵
(1)將新型液下泵的板凳與人孔蓋焊接在一起。
(2)將板凳上的法蘭與泵頭上的法蘭用螺栓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