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板的生產方法按其板坯成型及熱壓工藝設備不同,分為間歇性生產的平壓法和連續性生產的擠壓法、輥壓法。干法生產纖維板要求熱壓時的纖維含水率為6~8%,施膠后的漿料含水率為40~60%,因此需在成型前進行干燥。實際生產中以用平壓法為主。熱壓是刨花板生產一個關鍵性工序,所起作用是使板坯中膠料固化,并將松散的板坯經加壓后固結成規定厚度的板材。其工藝要求為:適當的含水率。表層含水率為18~20%時有利于抗彎強度、抗拉強度和表面光潔度的提高,減少卸壓時板坯鼓泡分層的可能。芯層含水率應適當低于表層,以保持適當的平面抗拉強度。
人造板產業的產品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需求、資源狀況和技術水平決定的。借機械力或氣流作用,使高含水率的結團纖維分散并均勻下落,形成漸變結構或混合結構的濕板坯。我國人造板產業的產品結構不盡合理,難以適應市場需求。木材利用率僅為50%的膠合板比例偏大,占人造板總產量的38%,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為原料,木材利用率接近90%的刨花板比例偏小,遠低于37%的世界平均水平。此外,定向刨花板、木塑復合板、華夫板和農作物秸稈板等產品的技術不成熟,所占市場比例很低;特種用途板、特種規格板、后成型板和環保型板材產量很少,不利于我國人造板產業的全1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由于木棧板的尺寸涉及的面太廣,關聯因素太復雜,做到真正的一致和統一實在不容易,必須有一個過程。若無刺鼻子氣味則表明刨花板的甲醛釋放量少,使用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目前自然形成了三大地區核心尺寸。美國的木棧板尺寸為:1.219m×1.016m(48×40英寸),周邊國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為:1m×1m,澳大利亞為:1.165m×1.165m和1.1m×1.1m。歐洲國家采用0.8m×1.2m尺寸的較多,而德國、英國和荷蘭都采用0.8m×1.2m和1m×1.2m兩種尺寸,北歐各國擁有0.8m×1.2m的統一型托盤。亞洲國家,以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為核心,采用1.1m×1.1m的尺寸的比例較大,普及率在逐年升高,并逐漸影響我國,出現應用范圍擴大整個亞洲之勢。
干法成型大都采用氣流成型機。木材原料多取自林區間伐材、小徑材(直徑通常在8厘米以下)、采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等。將施加石蠟和膠粘劑(酚醛樹脂)的干燥纖維,由氣流送入鋪裝頭,借纖維自重和墊網下面真空箱的作用使干纖維均勻落在墊網上形成板坯。半干法成型多采用機械或氣流成型機。借機械力或氣流作用,使高含水率的結團纖維分散并均勻下落,形成漸變結構或混合結構的濕板坯。但因濕纖維結團現象難以借機械力或氣流完全加以分散,在實際生產中板坯密度均勻性較差,而易影響產品質量。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研究成功干纖維靜電定向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