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巖不是瓷,是板不是磚
巖板英文為SINTERED STONE,譯為燒結密質石材,這表達了兩個重要特質:燒結密質及源于石材。
而燒結工藝比較復雜,它是在幾小時內重現天然石材千萬年自然生成的過程,天然的石料和無機粘土需要經過400bar高壓壓合后,投入溫度高于1200℃的采用先進的真空擠壓成型設備和全自動封閉式電腦控溫輥道窯燒制,配合NDD技術,后生成世界上薄、大規格擁有各類優雅的紋理效果的高科技飾面板材。
沒聽懂?那就對了,反正就是高科技!
很明顯,“巖板”的概念比之“大板”,更能體現產品的屬性和特征,“大”僅僅是規格,而“巖”則直觀地表明了產品的表面特色和內在肌理,就跟當初“大理石瓷磚”從全拋釉中分離出來一樣。此外,巖板的概念,還借鑒了陶瓷大板在櫥柜、臺面領域的應用,從過去的天然石、人造石到石英石,再到今天的陶瓷巖板,產品不斷升級,邊界不斷拓展,應用更趨完善。
可以肯定的是,在空間美學的表現方面,“板”比之“磚”,明顯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從國內外市場的變化來看,“磚”消“板”長,將是未來建陶市場的發展趨勢。
從近期行業對巖板的推廣應用來看,主要是尋求與家具、櫥柜、全屋定制等跨界領域的合作機會,將巖板當作家具材料,加工制作成櫥柜、衣柜、桌椅等。前述依諾巖板選材中心總監尚輝告訴本報記者,為了更成功地打入家居市場,當前依諾完全采用定制家居行業的經營模式,突出產品的設計應用。
2018年來,大板/巖板加工配套企業不斷在國內各大展會上亮相,雖然其設備相比歐洲還不夠精密及完善,但已經可以證明,大板的發展進程正在逐步加快。另一方面,更多的企業開始與石材行業的加工配套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探索巖板的應用方向。
歐洲巖板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考慮到囿于消費市場的局限,若通過常規銷售渠道進入裝修市場,會走得十分艱難,因此其主動與中國櫥柜、家具行業展開合作,拓寬巖板的應用領域。
“但是當時,國內陶企并未注意到巖板已經在跨界領域得以應用,也不知道巖板在櫥柜、家具等領域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直到近兩年國內陶企才開始重視巖板的跨界應用,才了解到國外有巖板企業已經在其它行業及領域深耕時間超過五年。”邱子良介紹